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肌功能 ,增强体力 ,强壮体质 ,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不过有时情况并没有朝理想的方向发展 ,反而因为运动后引起的疲劳 ,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是因为要获得并保持健康 ,不仅需要有规律的锻炼 ,更需要适当的膳食和营养 ,才能获得运动的好处。1 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及后果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 ,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将其机能持续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其预定的运动强度。人的疲劳主要反映在人体的三大系统 ,一是神经系统的疲劳 ,二是心血管系统的疲劳 ,三是骨骼肌的疲劳。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 ,称为运动性疲劳。刚开始时只是引起骨骼肌系统的疲劳 ,但不加以注意 ,就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疲劳。疲劳是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它的出现是提醒人们注意要减低目前的工作强度或终止目前的运动 ,经常性的疲劳会使人们进入亚健康状态 ,若情况继续下去就会造成机体进一步的损伤。一个人有了疲劳感会使人们进入亚健康状态 ,若情况继续下去就会造成机体进一步的损伤。一个人有了疲劳感后其工作效率就开始下降 ,继而易感染 ,出现贫血、无力、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2.
训练后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是指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生理化的改变,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在一定时间内,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全身疲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经过调整和适当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运动水平。但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可能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而引起器官病变。所以,对人体疲劳的这种反映,要能够掌握住,并及时进行调整,才不致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一种身体状态,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运动中必然发生的,它对运动技术的发挥起到了制约作用.随着人们对身体素质、健身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体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疲劳发生后,若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恢复方法和手段,就能够达到提高机体运动水平,提高机体综合素质的目的.反之,运动性疲劳不能够及时地消除,会使疲劳累积,甚至造成机体的损伤,影响健康.因此,只有科学地对待运动性疲劳,掌握有效的恢复方法和恢复手段,才能有效地巩固运动效果,提高运动成绩.目前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与手段很多,但既能增强运动员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又能尽快消除疲劳,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是国内外体育科研人员致力寻求的目标,也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 运动脉象学认为人体疲劳主要由三种因素造成。一是高强度短时间高密度运动所造成的血液动力性疲劳;其次是小强度长时间运动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性疲劳;再者是神经性疲劳。这三者关系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但也存在单一因素为主的对机体疲劳的作用,决定其造成机体疲劳的原因,主要看人体承受什么性质的运动。一、运动性质及能耗速率大强度高密度的无氧运动会快速造成机体血液动力性疲劳。所谓血液动力即是血液在人体血管内循环流动的动力系统——心泵工作。当其动力不足以推动较多的机体运动所需的血液时,人体运动器官组织细胞的能源和氧气供应就不足,以致运动能力下降造成疲劳。其原因是人体大强  相似文献   

5.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耐力也可以看作对抗疲劳的能力。而疲劳是肌体进行一定的工作后,机能处于暂时下降的状态。机能下降的发生和发展,在人体机能适应过程中必然有其规律性。如果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就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消除疲劳的恢复手段及预防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过度训练综合症。主要是运动训练的负荷同身体的机能状态过程极度的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机能紊乱或病理状态,造成的机体工作能力和身体状态暂时下降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运动疲劳的消除●刘成林孙奎香对青年学生来说,参加体育运动或比赛是常有的事,当体育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机体机能下降,工作能力降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等。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中出现的疲劳,又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和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这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性功能变化。其与运动训练相互依存,有训练就必然有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性疲劳的出现除受训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经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1983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环境和营养等因素,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训练后的疲劳消除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每当运动会临近时,各校的针对性训练也加大了力度,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较快地消除和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因此对训练后的疲劳消除与恢复不容忽视,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一、放松活动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措施运动后的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如在运动后内脏器官还得继续一段时间的高水平工作,以补偿运动时缺少的氧。如果不做放松活动而突然静止不动,那么身体的静止姿势,首先…  相似文献   

12.
1.竞技体操训练中出现的疲劳1.1竞技体操运动性疲劳的概念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对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据此体操运动员的疲劳定义理解为:在体操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机能暂时下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机体自身正常的一种保护性抑制。  相似文献   

13.
氧自由基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运动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机体中大量自由基生成,并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是疲劳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要想通过运动到达健身的目的,就必须设法减少体内过多的自由基生成或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否则你的健身运动将实得其反,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自从1880年生理学家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对人类疲劳的研究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但是一百年来,尽管对疲劳的研究报告不少,但是对疲劳发生的生理原因等问题仍众说纷纭。著名生理学家奥斯特朗(Astrand)在他的著作中说:“疲劳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说明疲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生理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疲劳称运动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体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它对机体并无损害而正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持性信号或称保持健康的保险阀,提示人们要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但是,这种在运动中体力的暂时下降是怎样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不少生理学家从他们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及其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祖宝  李昌颂 《体育科技》2000,(3):51-52,57
疲劳是人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反应 ,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经过休息、调整疲劳就会消失 ,工作或运动能力将得到恢复或提高。  相似文献   

16.
1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种类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武术散打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踢、打、 摔等动作时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分析武术散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出现疲劳的成因,可以很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运动竞技能力的维持和改善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恢复措施。疲劳的累积会限制人体在训练和比赛时机能水平的充分发挥。许多项目的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训练,而且新的训练负荷往往都是在身体疲劳还没得到消除时就又开始了。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那么如何尽快地使疲劳的机体恢复到正常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认为:按摩是一种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一、运动前的按摩运动前按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训练前的按摩,目的是为了促使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赛前状态,通过按摩使柔韧性和…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本身而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迄今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6种学说: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和自由基学说。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科学地判别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及正确掌握消除方法,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一、运动性疲劳的判别方法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从机体功能及运动能力表现出的变化。判别疲劳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种: 1、教学训练观察法运动员在一堂训练课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后,出现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漠,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产生暂时降低的现象。就中医来看,是正衰毒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诸邪丛生,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等,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因而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毒邪也是急性运动性疲劳的基本病机,积毒和积损是过度训练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