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9年的暑假备课.我们刊发了一组文章.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常识性课文教学,是科普常识的教育目标更重要,还是语文教育目标更重要?学生获得科普常识的主要方式是“看”还是“读”呢?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是教给学生常识重要.还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要?这一系列问题.读者朋友只要细读暑假备课的14篇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就能找到答案。寒假备课.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常识性课文有两个目的。其一,保证专辑内单双册课文的系统性;其二,继承暑假备课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探索、归纳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新方法。可以说,寒假备课是对署假备课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常识性课文因其文体的特点,有不少教师教学时常常忘记其"语文味"。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不应只是承担科学知识传授这一简单的任务,同样应让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精妙,夯实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郭影 《文教资料》2013,(24):50-51
常识性课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介绍自然、天文、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一些文章,这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常识性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特征、如何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实施《课程标准》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年级均编排有介绍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课文,让小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常识,毋庸置疑是必不可少的。这类课文常识性课文,要么是人物化,要么是散文,要么是童话……应该说,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然而,时至今日,很多教师在教这些常识性课文时,还是简单地上成了常识课,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味道,这显然与编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如何避免把这种现象,让常识性课文绽放出语文教学风采呢?下面,以语文出版社S 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谈谈如何把常识性课文上成洋溢着浓厚语文味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自然常识的,如《太阳》、《海底世界》等;一类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如《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常识性课文语言平实。写法上多以说明为主。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把这类课文上成常识课。以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特性与任务,常识性课文也应体现这一学科要求。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常识性课文如何根据语文课的特性抓训练点。  相似文献   

6.
在初小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一定分量的常识性课文,它们是小学语文科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我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总有一个偏向:单纯进行科学知识教育,脱离课文讲科学知识,结果效果不好。通过学习及教学的实践才认识到:教学常识性课文,必须全面实现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因为它是常识性的课文,必须教给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学知识内容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又不可以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地讲科学知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加强了语文科常识性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与科学常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恰当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现谈谈我教初小第七册语文有关常识性课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教"语言",说明文教学必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陈颖 《云南教育》2000,(11):29-29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教学常识性课文一是要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常识 ,开阔视野 ;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中的“我”是通过“看”和“听”来认识“什么叫月食、形成月食的原因 ,以及月亮在月食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这三个问题 ,课文不是逐个说明 ,而是交叉阐述的 ,在描述月食的过程中插入了什么叫月食和形成月食的原因两部分内容。根据这一特点 ,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变序讲读。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低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9.
要把常识性课文上成语言训练课齐金婷常识性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数量。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如何搞好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一、针对...  相似文献   

10.
常识性课文是指以介绍自然、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小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做法。一、常识性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常识性课文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把科学知识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介绍给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比较准确的科学知识,而且在知识传授和积…  相似文献   

11.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常识性的文章是以知识性为主要特点,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教常识性文章时,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乏而无味,兴趣索然。前不久,听了《恐龙》一课,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常识性文章,只要上出了语文味,学生就会学得有滋有味。上出语文味[教学片段](阅读课文2 ̄5自然段,再看看插图,想想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和伙伴交流交流。)师:你读懂了什么?谁来向大家汇报?生:我知道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师: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生: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向…  相似文献   

12.
常识性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浙江省象山县实验小学方利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笔者认为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进而进行“思维的物质外衣”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王树山 《吉林教育》2000,(10):19-19
常识性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类课文的教学更能体现思想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协调统一,课文中的知识点正是思想教育的落脚点。思想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不论我们渗透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都必须从科学知识的获取中来体现。为此,我们着重对语文常识性课文思想教育渗透进行了初步尝试,现就常识性课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启蒙教育谈谈我们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常识性文章的电化教学费洁如语文课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要解惑释疑将文中的科学道理弄清楚,又需品词品句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此类课文具有更多的自然学科特性,电化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得尤为突出.为了使电化教学真正融于教学整体之中并使之优化,...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16.
正薛法根说:"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语文味"是"品"出来的,语文教学通过师生对话、读写结合,品词、品句、品意境,感悟文本的内涵。《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篇蕴含哲理的课文,文中透露出语言学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18.
缪桂珍 《云南教育》2005,(16):31-3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笔者尝试信息技术与阅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选录了许多常识性课文,介绍动物、植物以及其他 一些事物的科学常识。这类文章科学性强,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好素材。可是许多语文老师教学这类课文时,对如何正确把握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性判断不准,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共选入常识性课文近六十篇,占全套教材总篇目的六分之一。这些常识性课文分布在各册之中,它包括的知识面很广,如植物生长、动物习性、人体保健、养殖、史地等方面的常识。就表达形式讲,有直接说明的,有借助故事、童话进行趣谈的,有用诗歌予以倾述的。常识性课文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常识,又要传授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就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