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职校学生态度的非现实特征李柏宁关于态度的定义很多,它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它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状态,为人们行为反应作出必要的准备,当某种类型或相近的行为发生时,态度便相应发生;它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倾向或方向,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态度决定了人对它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8年四川北川地震后再生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和养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自然观察法对北川永昌幼儿园北园和南园的老师和再生育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再生育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再生育家庭孩子的身体健康、语言认知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再生育家长在养育态度方面过度保护孩子溺爱孩子;再生育家庭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普遍偏差;语言认知水平低于非再生育家庭的孩子;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与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攻击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育意愿能有效反映其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本研究对广西南宁市617名高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2.6%的受测大学生婚后选择不生育子女,78.6%的大学生对子女的性别无明显偏好,54%的大学生在政策允许下会选择生育两个子女;同时发现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自身的特征,并得出大学生的生育观念正逐步由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向实现情感慰藉的现代生育观念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作风,是指为人处世方面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如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好的作风一旦形成为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升格为风格,而形成了好的风格,就会彰显一定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研究人、了解人的工作,要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有必要研究一下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所谓态度,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行为的准备状态。而行为,则是态度的外显现象,是人们在态度的影响下对人客观的具体反映。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问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周俊 《教书育人》2002,(14):35-37
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心理问题,它对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深刻的影响。教师具有何种态度,将会影响到他对待周围的人或事以及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对于学校的工作,持积极态度的教师一般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而持消极态度的教师则可能产生拖延甚至对抗的反应。教师工作态度对教师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极大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善于通过对教师的外在行为分析,了解其态度性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改变他们消极的工作态度。这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一、教师态度的成分与功能分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性别与社会控制的视角,考察了古希腊人对污染,尤其是女性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相关净化仪式。古希腊人把一些混乱的情况、事情或人视为是“污染的”,并把它们看成不洁净的和危险的东西。他们认为,出生、死亡、谋杀、女人的经血、怀孕和性交等都具有污染性。这种污染会传染,必须举行净化仪式,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女性与生育、死亡等生理现象的密切关系,使其具有污染性或者最容易成为被污染的对象。古希腊人普遍持有的神话思维方式和歧视女性的妇女观使他们对污染,尤其是女性污染持有恐惧而焦虑的态度,促使城邦采取措施管束女性在生育、丧葬、性生活等方面的行为方式。这些观念和措施体现了古希腊城邦对女性道德与越界行为的控制,充分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男权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陈兰琴 《教书育人》2002,(10):38-39
“态度”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待一类社会事物的认知、评价以及行为的准备状态与心理倾向。大学生由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成长、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先天素质也存在差别,除了形成多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外,还形成了不同的信念、意见和价值观,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也不相同,并导致其行为也不一致。因此,掌握大学生态度及其转变规律,有助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大学生态度的特性大学生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一是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9.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言语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言语交际以往多被看作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距离、座位安排、家具布置到一种文化成员对待时间的态度。沉默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一种文化最根本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钱伟人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态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化进程的结果。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影响人们在改革中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在教育...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风特级教师王培德作风是指在工作或学习中一贯表现的态度、行为、风度等它是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无形精神力量,它一旦形成后,又反过来对周围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风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教师...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农民的生育行为保留着较强的传统社会生育行为的特色,具有非理性特征。农民的非理性生育行为主要表现为多生、早生、性别偏好和粗放式养教等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非理性行为与农民的生育观念、生育需要、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农民生育决策的非理性等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4.
雷悦 《北京教育研究》2004,(5):48-48,41
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贯穿在一个人的整个行为中的具有倾向性的稳定心理特征。即是说,个人的性格既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某种情况下.总是表现出特定的生活感情和态度。所谓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上都千篇一律的,而是指人的性格基本结构是不变的。性格的稳定性.也不是说它是不可改变的。性格特征是在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又随着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刘世保 《中国德育》2005,(12):30-31
一、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责任感都属于情感。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16.
责任感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觉意识,是对整个人生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负责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内隐态度和启动态度对大学生分享行为表现的影响。实验一:选取62名大学生,采用IAT方法研究高分享态度和低分享态度下的分享行为表现,结果发现高分享态度组表现出的分享行为水平明显低于低分享态度组;实验二:选取120名大学生,研究分享启动态度下的分享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启动态度条件下的分享行为水平明显高于非启动条件下的分享行为表现。两个实验表明,内隐态度对大学生的分享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启动态度则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而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性格,才把一个人与他人区别开来。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形成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并将自己的反映保存下来,巩固下来,形成个体一定的态度体系,又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中,构成个体一定的行为方式。这些态度和行为方式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性…  相似文献   

19.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肩负着生产、生育两副重担。妇女的文化素养与生育行为密切相关,人口质量、人口数量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妇女的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不仅是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大部分人没有养成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同学段、性别的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经常锻炼人群和不经常锻炼人群在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等6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