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保泉教授的《中国诗文理论探微》前不久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310千字。祖保泉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古代文论研究专家,其《文心雕龙》研究、《二十四诗品》研究和词学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本书集作者这三方面的研究心得之大成,内容分上、中、下三编:  相似文献   

2.
祖保泉教授和陶礼天博士合著的《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新近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论研究专家 ,在《文心雕龙》和《二十四诗品》研究方面卓有建树 ,2 0世纪 6 0年代初出版的《司空图诗品解说》海内外广为流传 ,后多次重印。美国学者刘若愚所著《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古今诗文里有不少的典故。所谓典故,修订本《辞海》、《辞源》都解释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盖文章之外”的“事类”,这是其一;其二,更重要的是,典故言简意赅,言有所指,或言约意丰,意在言外,起到“明理征义”、借古喻今之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典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数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复杂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还未出现,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意境。意境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开启意境的先河,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都对意境理论有所发展。宋代对意境理论有所突破的是苏轼、释普闻、严羽等。清末民初王国维继承发展了古代诗歌理论的意境说.在《人间词话》中发挥尽致.使人们对意境理论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相似文献   

5.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是刘勰首开先河地以专篇形式论述古代诗文的创作方法,是刘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的理解关系到对刘勰整体文艺理论思想的全面的认识。20世纪以来,对于《比兴》篇之“比兴”观的研究,总体说来,主要包含了“比兴”的本源考证、“比兴”的理论内涵界定、“比兴”的特征辨析、“比兴”概念的成因探讨、“比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辩证、“比兴”的价值地位考察等几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对未来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对中西诗学理论的交流失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共通性、相融性,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书法及其他艺术联系了起来。《二十四诗品》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契合及相互影响可以从意味与神采、天然率真与自然天趣、学养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7.
《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是刘勰首开先河地以专篇形式论述古代诗文的创作方法,是刘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的理解关系到对刘勰整体文艺理论思想的全面的认识。20世纪以来,对于《比兴》篇之"比兴"观的研究,总体说来,主要包含了"比兴"的本源考证、"比兴"的理论内涵界定、"比兴"的特征辨析、"比兴"概念的成因探讨、"比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辩证、"比兴"的价值地位考察等几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对未来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对中西诗学理论的交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陈道贵 《文教资料》2000,(3):133-136
江国贞《司空表圣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78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据司空图诗文、同时人寄司空图之诗及有关史料,共考订与司空图交游者55人。罗联添《司空图年谱》(台湾学海出版社《唐诗文六家年谱》所收,以下简称《年谱》亦随文考订若干。笔者研读,受益非浅。然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兹不揣冒昧,欲献补正数例,以为求教之阶。 极浦 司空图《与极浦书》之极浦,《研究》、《年谱》均以“待考”处之。按,极浦乃汪极之字,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已指出。汪极,歙县人,大顺二年(891)进士及第(清道光八年刊本《歙县…  相似文献   

9.
李平 《学语文》2013,(6):78-80
本刊创刊人之一,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心雕龙》研究界著名学者,鸯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祖保泉先生。于2013年10月1日不幸逝世。为表达对祖老的怀念之情,本刊特发表主编的悼念文章。  相似文献   

10.
论纪昀的《文心雕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昀评《文心雕龙》无论是版本校勘,还是理论评点上都很有贡献,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系统,但在《文心雕龙》学术史上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马白首次在内蒙古大学汉语系开设"《文心雕龙》专题",标志《文心雕龙》研究在内蒙古起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文心雕龙》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陶格图慕在蒙文系用蒙语讲授"《文心雕龙》专题",并撰写《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王志彬(林杉)在汉文系授诸生"《文心雕龙》创作论",开辟从写作实践角度探索《文心雕龙》理论价值的新路。一九九七年至二○○二年,王志彬推出《文心雕龙》研究系列著作——《文心雕龙创作论疏鉴》、《文心雕龙文体论今疏》和《文心雕龙批评论新诠》。"三论"的面世,奠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自治区《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标志内蒙古的《文心雕龙》研究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是继《诗品》《文心雕龙》之后,一部重要的且取得很大成就的诗论作品。而《二十四诗品》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作品本身清新自然的描写外,和贯穿于其中的道家思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9-2000年《文心雕龙》研究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心雕龙》研究从蔚为大国到局促一隅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有各种主观原因 ,这是整个古代文论研究应该反思的问题。无论如何 ,几万字的一部古代文献被敷衍成数千万言的学术著作 ,在学术史上实属罕见 ,无论个人的好恶如何 ,这都是个绕不过的存在。纵观《龙》学史 ,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大体不出四大领域 :版本字句的笺释 ,概念范畴的梳理 ,思想渊源的追索及现代意义的追加。其共同目的不外两个 :或是对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或是对古代典籍的一次又一次思想投诚。这部中国文学理论中最罕见的体系性著作 ,对当代学术的意义是最方便地提供了学术…  相似文献   

14.
咏物词,早在唐五代已经出现。如温庭筠《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牛峤《望江南》、毛文锡《赞成功》、《接贤宾》、李煜《一斛珠》、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等。所咏之物题材广泛,涉及泪、燕、海棠、鸳鸯、舞马、牡丹、柳。咏物类型也有所不同,其中有宫体咏物之作,如温庭筠《菩萨蛮》、牛峤《望江南》则属心绪有所感发而借物抒怀;  相似文献   

15.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学家和学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没有确凿语气的情况下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作权,是不慎重、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6.
论司空图诗歌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空图的理想诗境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整部《诗品》的实质,是司空图诗歌理论的核心。这不仅从《诗品》的各品中体现出来,而且也从司空图的其他诗歌理论中也可见出。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张猛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5-128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艺术形象创造和艺术价值评价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意境学说的萌芽、诗歌意境理论的成熟到诗歌意境美学理论的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在意境理论的构造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二十四诗品》对24种表象不同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的阐释确立了意境理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中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三代的《文心雕龙》序跋文。对《文心雕龙》的思想、理论价值、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角度不同、程度各异的探讨,从中可以理出一条中国古代《文心雕龙》接受的简要历史线索:以元至正本为界,此前并不为世人所重,此后则影响力不断增强。究其原因,既与古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批评态度有关。也与各时代文学创作的不同面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