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2.
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为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注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为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注  相似文献   

4.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尤为如此。"情"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情"是引发道德认识的动力;"情"是沟通知与行的桥梁。从品德心理结构来看,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定道德意志的"内驱力"和"催化剂",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内部动力。因此,在品德教学中不仅要明理传知,还要致力于激发情感,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在师生情感交融中,学生将教育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情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催化剂,而情感教育是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拟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开展课外体验活动、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使道德情感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感式”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的积极心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 ,是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 ,其中知为基础 ,情是动力 ,行是归宿。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认知转化为信念。有了信念 ,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而形成信念必须培养学生与知识相适应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 ,设法使…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一种教育。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但是,因为情感这种心理活动,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所以情感教育不可生搬硬套,不可一蹴而就,必须由感性到理性一步一步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伴随人们的道德认识而产生,另—方面是人们将自己的行为与一定的道德准则相比较,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自尊感、友谊感、责任质、爱国主义情感等都是道德情感的具体形式。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并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必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产生由知到行的内部动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促使由知到行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0.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思想品德课中的知与行的统一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内部思想矛盾斗争的结果。这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是通过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而起作用。我们应该把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看作他们自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己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和转化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把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要求,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进行分析,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感知是人认识事物的最初形式,是认识活动的来源,人能从外界事物发生感觉和知觉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聋哑学生丧失了听分析器和说话的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活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因此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以“视”代“听”,弥补他们感觉器官的缺欠,克服他们感知的片面性,对聋哑学生的情感教育则需要把握一切有利因素,即捉住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这种积极因素的调节功能,促使他们由知到行的转化。实践证明,情感效应是最重要的。 情感效应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因素即教学艺术性和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激起聋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通过视觉观察来集中心理能量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因此,情感效应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思想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的有力措施。 一、以理激情、触发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晓之以理,以理激情,是充分发挥课堂情感效应的重要方面。通过教学要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认识人生相互的道理和事物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在教学中起到提高认识和触发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情感对人的活动起着重大作用,它是促使人的认识转化为信念的催化剂,是转化儿童思想的先导。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在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中,要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结合,情感功能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愉快教育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情境导行"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和思考,促使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促进了学生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思品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实践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青少年进行“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主要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因此,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世纪之交,国家新一轮基…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统一的内化过程。学校教育是加速这种内化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班、队会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在提高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的质  相似文献   

18.
借鉴"教育即生长"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形式丰富的绘本教学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然的道德生长。教学中,学生道德生长需要在意识层面建立正确道德认识,通过道德情感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最终将道德观念内化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道德人格养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从不知转化为知、特别是由知转化为行的动态过程,知-情-意-行是这一过程的一般顺序。它们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排列,而是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并在各自内部心理因素推动下的辩证运动、均衡发展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运行机制。德育工作要重视并很好地运用这一机制,时刻注意从环节联系上提高思想品德认知、激发思想品德情感、铸造思想品德意志、规范思想品德行为,从而增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支柱,是思想品德教学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因为人的正确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实现以“情”孕“知”,以“知”化“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呢?下面谈谈笔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