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物色词是指以物体本身为命名依据来反映色彩的词。它们命名理据的具象性、结构方式的和谐性和体系关联的系统性,能够真实反映汉民族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人们所运用来描摹人、物体及各类事物的词,是文学写作者们所爱运用的主要感官词。它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真实感,使语言更具体而富于体验性,更可以有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倾向。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这些都很好理解,难理解的是这样的颜色词不再是描绘客观的物质色,而变成了具有抽象的象征色的时候。本文拟就在讨论颜色词所表达的客观意义和情感意义基础上,着重探讨颜色词的社会内容。自然界是五颜六色的,而相应的色彩词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说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就是典型的客观色描绘词。英语中的颜色词数量极为丰富,从词…  相似文献   

3.
<正>"形形色色"这个成语高度概括了世间万物的外观是由形状和色彩组成,而色彩依附于具体有形的事物存在,所以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总是基于对有色具象事物的感知经验,这就造成了汉语中许多"物色词"的产生。物色词是包含"物"与"色"两种语义成分的色彩词,且重在以"物"描"色",指向一类色彩。这类词在我  相似文献   

4.
学作品中的化联想词已成为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由于化联想词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性;之二是原与译的类似物或对等词的内涵不对等。为了达到化联想词信息含量的对等传递,做到把外国学作品中的“实物-逻辑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面前,使交际成功,应正确地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化联想词,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多数语言都有丰富的颜色词,其中,许多颜色词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不同语言间的颜色词翻译中常会出现“同色”与“变色”现象,本文仅就汉、英语颜色词翻译中出现的这一现象,通过举例加以说明,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诚斋词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杨万里的词虽然不多,但其词作却在其诗歌创作理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其“活法”诗论的指导下,以错落有致的艺术结构,铺叙纤悉的笔触,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情感,溶涵着睿智的谐谑之趣,富有极为鲜明的个性色彩。本文正是从结构、用笔及词风三个方面对诚斋词做一粗浅地探讨,以期将诚斋词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王雪 《考试周刊》2009,(44):115-116
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是相同的。但是这些描述客观事物的颜色词在人们生活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受到各个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本文就红、黄、白、黑六种基本色探讨了中英颜色词内涵的不同.就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色彩词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在不同的文化总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对比分析中日色彩词“红”的含义发现:生活习俗中,红色处处装点着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普遍;文学作品中,中国诗文中“红”字构成的意象颇多,而日方的“红”色意象相对较少,多用于“红叶”;历史上,中国崇尚红色显而易见,日本却曾经排斥红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再排斥红色,成为一种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颜色词除表示其具体实际的色彩外,还会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而具有不同的涵义。例如a white day可译为“白色的日子”,但在英国,白色往往表示“纯真”、“崇高”、“吉祥”、“幸福”之意。a white day意为“吉日”或“喜庆的日字”。此外,英语中与颜色词在一起组成的复合词或带有颜色词的词组往往有其特殊意义或习惯用法,这些都是在翻译颜色词时不可忽略之处。下面就各种颜色词分别举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体现师法自然的赋色原则,这与李白、王维、李贺诗歌的设色有所不同。其色彩意象丰富而表意多样。大量使用精神色彩意象,以“艳色写悲情”为代表的相同色彩组合的异用,依境调色以及亮色点睛等设色特征使得色彩与意境相融。其设色还依据题材、抒情对象、生平阶段等不同表现内容营构风格各异的色彩意境。由此形成了李商隐诗歌色彩表现“沉博绝丽、色境浑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客观色彩确实具有很强的写真能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因此运用"条件色"规律描绘并真实再现客体便被看作是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然而在绘画色彩的研究上,我们却又不能忽略主观性色彩这一个方面。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因此,主观性色彩是当今画家亟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画家通过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认识,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使色彩能充分表现主体的创作意图,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物体的微观构成部分没有呈现颜色,颜色不是物体微观的表面性质。通过光的作用,物体同样没有传给我们颜色。颜色的本质是,人类作为知觉者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在自身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性质。当代颜色哲学的主流观点:颜色实在论是错误的。否定它有利于克服怀疑论,并消除事实和价值的二分对立。  相似文献   

14.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研究发现色彩对人类心理与生理产生极大影响,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生理感受。"色彩季节理论"也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属性"。作者从色彩心理、生理学角度分析阐述各种色彩属性对人们生活产生的一系列对比和影响,并结合色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诠释各种色彩情感属性的应用。例举了生活中衣、食、住、行多方面色彩情感的运用价值体现,从而使人更好的运用色彩创造出丰富美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在当今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颜色词在宋词中表现出的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比,对不同颜色词所体现出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浅谈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颜色,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英文的颜色词在概念意义上大体一致,即代表各自所指的颜色。但同一种颜色在这两种语言中却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颜色词产生和发展主要因素的研究,对这些颜色词在不同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并以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色词系统。各个民族颜色词使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从而导致喻义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汉颜色词中主要七种颜色的文化意义的分析和比较.来说明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由此体现出了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颜色词都是非常活跃的词之一,汉语的颜色词也不例外。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在描述事物的特征,标志朝代的更替,明时令与方位,别等级贵贱,辩吉凶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语义功能,是其它各类词汇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彩色铅笔插图属于绘画艺术,因其色彩的丰富多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想表现好一幅彩色铅笔插图,除了要对它的工具性能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推敲色彩的变化规律。多进行色与色之间的叠色和混色,可以使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富色彩变化。只有这几方面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彩色铅笔插图。  相似文献   

20.
周丽 《海外英语》2014,(20):268-269,271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rich in the words denoting different colors.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words,however,arouse more interest than their lexical meanings due to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deriv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eakers’ cultural background,social customs,and aesthetic interests. Employ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two cultures wherein the two languages are nourished,this paper has made a series of contrasts between and exploration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olor terms in the two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