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在北京海淀购书中心上架的书中我们发现,挂社徽标识的明显增多,其中,接力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等的书封面上,都印上了各自的社微标识。透出各出版社品牌运作的新动向。(去年9月本刊第十三届全国图书展会期间曾组织品牌社社标有奖竞猜等推广活动。并在去年第20期刊登后,反响强烈。)据此,记者寻踪电话采访了这几家出版社的负责同志,了  相似文献   

2.
群众出版社社徽。它是建国初期公安部队的臂章盾牌图案,表明该社的专业特点。图案中央是社名中的“众”字,用三本书的形式组成,寓意面向广大公安干警和人民群众多出书,出好书。广播出版社社徽。它是由展开的书本和“中央”二字变形为广播电视电波及发射铁塔组成,表明该社的性质和任务。图案简明、朴实,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中国铁道出版社社徽。它由三部分组成:一  相似文献   

3.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是全国唯一的省属医学院校出版社,建社时间短,属小型专业社,既没有大社的优势,又没有大社的实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创出名牌,将读者的购书(医学类图书)倾向吸引到河南医版图书上来呢?我们认为,出版社必须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直认为,最好的出版社不一定要产品大而全,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让读者在某些方面认可和信任它所出版的图书。作为中小型的出版社,我们要紧紧抓住妇女社的特色,将上述几类产品做深、做细、做精,做成品牌。  相似文献   

5.
某作者将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投寄到甲出版社(以下简称甲社)。甲社经过编辑加工,出版了该作品,并按国家规定向作者支付了稿酬,但从始至终未与作者签订合同。小说出版后不久,甲社发现乙出版社(以下简称乙社)也出版了这位作者的同一作品。甲社认为,作者是在将书稿投给自己后,又将同一作品投给乙社的,而  相似文献   

6.
CI是企业形象识别设计。近百年来,CI早已被全球各知名企业普遍运用,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积淀了巨额的无形资产。相形之下,我国一些出版单位,甚至连CI的初级形态———社徽都还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经济科学出版社是一家诞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3年的年轻出版社,建社十几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社总编辑蒋宝恩先生是将CI导入出版企业的先行者。日前,笔者就出版单位导入CI战略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他。问:贵社是在什么背景下,率先导入CI战略的?换句话说,您认为具备了什么条件,才能启动CI战略?答…  相似文献   

7.
图书品牌是指出版者(即出版社)的名称(即社名)、标志(如社徽)、术语(如社训)和图书书名,或其组合,其主要功能在于区别不同出版者的出版物或同一出版者的不同出版物。对于出版社来讲,图书品牌无异于商品的商标,图书品牌是读者选购图书的重要依据。现在市场上重复选题的图书很多,短时间内很难判断图书质量的差别,读者主要是靠作者的知名度、出版社的知名度、印刷质量、装帧设计等外部因素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因此图书品牌成为读者购买图书的重要因素。出版企业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意识到了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的累积对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有其鲜明的个性。但是,作为一家具体的大学出版社,还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正确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办社理念。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办社理念的核心是“服务科教、打造品牌、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一、服务科教——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根基   我国的大学出版社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  相似文献   

9.
牢记大学出版社办社宗旨 努力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社长池源淳现将我们牢记大学出版社办社宗旨,努力贯彻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针的情况作个简单的汇报。一、从大学出版社的实际出发,严格把握出书的正确方向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出书方向...  相似文献   

10.
按传统的理解,一本书署名一家出版社天经地义,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近年以来,我们可以在图书市场上发现相当一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版社共同署名出版的同一本或同一套书。在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加入,我国出版业竞争加剧、出版社处于寻求多种方式与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时候,这种出版实践中出现的基于社社之间的出版合作,其兴起与存在是有其丰富的背景和独特的发展前景的。可以说,社际合作为众多中小出版社提供了一条除了走出版集团化道路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它可以以其合作方式的灵活性,资源协调的便利性、合作项目的广泛性而成为诸多出版社弥补资源不足的积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科技与出版》2007,(10):18-19
如果出版社没有叫得响的产品,就算每本书都赚钱也成不了品牌社。一个出版社不能没有自己的品牌图书。品牌图书对出版社的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品牌图书让读者记住了一个出版社,使他们在购买相关图书的时候,自觉去寻找该社的展台。作者出书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他们会首先投奔“名社”,并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名社”出版而感到骄傲。因此,品牌图书不仅能提升出版社整体的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还会使它在无形中获得更多的出版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既然品牌图书对出版社这么重要,那怎样才能打造出品牌图书呢?首先,品…  相似文献   

12.
教育社相对于外部竞争来讲,对教育图书市场的争夺更多的来自大学出版社,因而对教育图书市场的细分就显得尤为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大学社成功的关键。在对教育图书市场进一步细分上,有些大学出版社走在了前面,而有些专业社又走在了大学社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延琳 《出版参考》2005,(4X):17-18,20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出版社反映退货多,回款难,销售越来越难做了。出版社怎样策划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每年十几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并让准确的信息到达准确的读者群?两三年前,许多出版社尝试设立市场部或营销部。据不完全统计,商务印书馆、高教社、外研社、人民文学社、电子工业社、中国旅游社、中国电力社、人民军医社、北京大学社、机械工业社、科技文献社、教育科学社、科学社、海天社、世界知识社、法律社、华中师大社等多家出版社都成立了市场部或市场营销中心。一份调查表明,大多数出版社都认为,市场部非常重要;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许多出版社也是在摸索中前行。近来了解到,市场部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一些出版社对市场部的工作不很满意,有的市场部已经或将要被撤消。市场部到底是什么职能部门?它应该如何定位?它的绩效如何考核?我们采访了几家出版社的市场部,冰水知寒,一叶知秋,希望从此窥见目前市场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这次会议的举办者之一,我们应该早点发言。但开幕式那天,伍杰同志把我们说成是名社,我成了名社的代表,实在愧不敢当,以致不大敢说话了。其实我们社没有伍杰同志说的那么好。我们社获得过国家先进高校出版社和良好出版社称号,也得过国家三大奖。1995年发行码洋突破1个亿,1998年突破两个亿。那是在老社长党玉敏同志的带领下,没有反复,没有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作为正式命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使用图书馆馆微在目前还为数不多,因此设计一种符号与图腾为图书馆馆徽显得比较重要,因为在日益发展的文化生活里,它将逐步地成为图书馆创品牌的标志和形象的代言人。文中以笔者在设计图书馆馆徽的感受中,阐述图书馆馆徽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策划大型工具书类选题的实践与认识●李毓兴【沈阳】出版社自己策划选题,能充分体现办社方针、办社宗旨和出版意图,能有效地掌握出版社的主动权,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效果,所以,努力扩大自己策划选题的比例应是出版社追求的目标之一。10年来,我亲手策划...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专业出版社以出版专业图书为主 ,在引进版权方面选择范围较窄 ,因此能成功地引进“双效”丰收的精品图书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建社时间长、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社会专业出版社相比 ,大学社在社内力量上并无优势 ,因此 ,要巧用学校资源。笔者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从事版权工作 ,这里谈一下工作过程中“巧用学校资源”较深的几点体会。一、借助学校品牌 ,提高出版社声誉与外方首次联系 ,通常情况下要先介绍本社概况。大学专业出版社主要依托学校办社 ,其所依托的大学在学科、科研、人才等方面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这些…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出版人郭重兴组建的文化出版集团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显著成效,其成立的第五个出版社——西游记出版社将以台湾和大陆城市旅游书列为出版重点。创社首批作品有《台北》、《港澳》等。  相似文献   

19.
我们社的情况跟中山大学出版社差不多,教辅嘛,一本也没有。能够获得一些表扬,可能是指我们在专业上做得比较辛苦,还有一点成绩,还能养活自己。码洋么,大概也就2500万,要想突破3000万就非常困难,利润率15%左右,重印率50%到60%。我想接着东北师大出版社贾社长的话来谈一谈。我觉得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继2007年4月作为大学出版社改制第一批试点单位的18家大学社改制工作启动以后,大学社改制第二批试点单位已进入动态运作阶段,关于大学社改制的讨论也如火如荼。然而,笔者认为,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不管怎么改革,不管什么肘候改革,我们都必须做到立足“背景”、聚焦“发展”、放眼“未来”,这是我们大学出版社必须紧紧抓住的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