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温州畲族民俗舞蹈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与畲族宗教文化、畲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畲族民俗舞蹈既是畲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也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畲族民俗舞蹈具有原生性和变异性,而畲族民俗舞蹈因人而存,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状更为古老文化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75):25-26
畲族舞蹈是畲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视其历史传承极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现代畲族舞蹈创新与发展的合理性探究,是畲族舞蹈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对此,教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逐步梳理,一是畲族舞蹈的种类;二是畲族舞蹈的现实情况;三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畲族舞蹈在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发展创新。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现代畲族舞蹈的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更为关注。而畲族舞蹈的风格独特且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现代人的探究兴趣明显增强。而畲族舞蹈属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将该民族人民宗教习俗与生活习惯真实地反映出来,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以及价值。然而,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而畲族舞蹈同样处于尴尬状态。作为地方高校的舞蹈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传承并发展地方少数民族舞蹈,基于此,文章将畲族舞蹈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畲族舞蹈的发展以及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畲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我国舞蹈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独具特色的舞蹈形象;灵秀质朴的舞蹈语言;温婉真挚的情感倾向三方面浅谈独具风格的畲族舞蹈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畲族舞蹈风格独特,形式丰富多采。畲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畲族山歌,宗教习俗和劳动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月三”是畲族民间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近年来,温州成功举办了三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在极大地促进畲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传承与发扬“三月三”畲族传统文化,应扩大畲族民众参与度,还原畲族民间歌舞本色,以活动为基础打造振兴畲族文化平台,创新传播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畲族独特的民歌、舞蹈、服饰、建筑等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宁德市民族中学是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学校,肩负着将闽东畲族子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学校秉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9.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畲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畲族文化渊源问题,学界虽仍有争议,但全国各地畲族同胞似乎更偏向于把凤凰山作为畲族文化发源地.此观点是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证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宁德的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多,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畲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因种种原因,传统畲族文化面临礼仪弱化,村落文化缺乏特色,畲族传统技艺处于失传边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畲族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保护,开展抢救性征集工作;以文化为媒,走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新路等思路,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传承和保护闽东畲族原生态文化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口头文学。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儿歌等九类。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畲族民歌内容也增添了新鲜血液。畲族民歌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族客家是历史上“司豫移民”在战乱中由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原畲族聚居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系,是畲、客文化互动的结果。近人称说客家话的都为“客家人”。在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过程中,畲族在血缘关系、客话的产生及农耕习俗等都曾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的论著仍偏面强调所谓“客家文化优势”“同化”畲族的“强势”效能,有违历实。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畲族对客家及其文化特征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纠正畲中“混入客”、畲族“说客话”及向来“刀耕火种”诸说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对于身处于大杭州经济圈中的莪山畲族乡来说,如何利用自身的民族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转型以适应大环境发展的要求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采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对莪山畲族乡的调查,以及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畲族报道人的访谈,从影响畲族乡发展的经济结构角度入手,对莪山畲族乡的经济转型现象进行剖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海南黎族竹竿舞为例,阐述了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了其丰厚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挖掘出黎族竹竿舞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海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16.
对畲族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畲族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汉化、流失以及重视不够等问题,指出继承和弘扬畲族文化,必须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只有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方能使民族文化之树永葆常青.  相似文献   

17.
浙江畲族民歌演唱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畲族民歌作为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畲族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文通过对畲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假嗓演唱等演唱方法的调查和研究,探究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为弘扬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做一点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畲族民间传说中,广东潮州凤凰山安葬着其始祖忠勇王,是畲族的发源地。但民间传说与凤凰山真实的历史地位是有差异的。畲族是少昊之后,发源地在东夷,广东凤凰山只是畲族发祥的一个象征符号。畲族始祖的坟墓也不是在凤凰山上,而是"葬在南京大路上"。  相似文献   

19.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畬族广受教化,其文化教育逐渐趋汉。民国时,已有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由于赣南畬族分布偏远、族性弱化、支教体系崩溃以及族群精英移失等原因,上世纪末畲族传统教育发展突现颓势。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缘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畬族教育呈现衰变之势,其现状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赣南畬族教育衰变的原因,揭示传统畲族教育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建立畲族文献资源数据库之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畲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构建框架和内容,并对如何着手构建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