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黔东苗语(以下简称“苗语”)有明显的实词虚化现象,如:实词qa1po3(圆球)的po3本来是一个名词的词根,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步演变成了词头(与实词qa1po3并存)。苗语动词tio5(养蒿苗话为ti5,规范成tio5)的用法很广,它既可以作实词用,充当很多动词,又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助词用。现分述于下:一、tio5 作动词苗语tio5作动词用,可以充当很多个动词,故很难译出某一个固定的含义,但都必须是行为动词,而不能作其他表示心理活动、存在变化、使令。可能、意愿、趋向、判断等动词。如:ti…  相似文献   

2.
否定词“不”属于副词的范围,它的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一、“不刀字用在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构成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如:不学、不知、不学习、不知道、不说说笑笑、不打打闹闹,不美、不好、不美丽、不清楚、不谨慎谦虚、不勇敢机智。二、“不”字用在单音节、双音节的叠音动词和形容词中间,表示对后面的动词和形容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韩国语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没有什么词形态变化,只需要通过语顺和一些助词就可以表达意思。而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所有动词和形容词都要通过词形的变化才在能在句子里灵活运用,且几乎每个词后都要有助词相接。本文通过两种语言在被动和使动的用法的比较,寻找出汉语和韩国语在语言运用上的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就语言的类型而言,可以分为分析性的和综合性的两大语言类型①。表达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词序、虚词和语调等形态变化手段的语言称为“分析性语言”;反之,通过词形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的语言称为“综合性语言”。然而,分析性的语言和“综合性”的语言之间界限划分不是绝对的,语法手段也不是单一的。属于“分析性”语言的壮语虽缺乏词形变化的形态,但并不等于没有。本文以壮语坛幕话②为基础。对壮语动词中的一些形态进行初步探讨。一、关于“形态”的释义“形态”顾名思义是指形态变化,即通过词的内部变化形式(包括构词形式和…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看三个例句: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②师傅,这个问题我有点不明白,请您帮我指点指点。③自从她丈夫入狱以后,无论她做什么,总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这三个例句,分别使用了三个词指点、指点指点、指指点点。从词形和词性上看,“指点”一词是由两个单音节动词A和B组成的并列式动词,  相似文献   

6.
0.0.黔东苗语有些动词已虚化成介词和连词:有些动词只虚化为介词,有些则只变为连词,而有些则同时虚化为介词和连词。本文讨论既变成介词又变成连词的现象,试图对tu6、na6、tu2、s、hε1五个动词的虚化途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进行探讨。前两个有介词、连词两种意义,后两个只变成连词,把它们也拉进来加以讨论,以便与变成介词和连词的动词加以对比。本文使用的语料为贵州省凯里市鱼粮村苗语(下文简称“黔东苗语”),它属于苗语黔东方言北部土语,古D调尚未阴阳分化,所以属于7调和8调的音节,文中一律记为7调。…  相似文献   

7.
“V以”式动词是指由一个单音节动词加上“以”构成的动词,其结构独特,用法也不同于一般动词。本文着重考察这类词的语法特点及其构成的句型。  相似文献   

8.
“Therebe”和“have”都可作“有”讲 ,但含义和用法各不相同。Therebe(is ,are)结构强调“存在”这一意义 ,表示“某地 (某时 )有……”的意思。如 :There′sapictureonthewall.;而“have”强调的是“所有” ,“占有”“拥有” ,表示“某人某物有……”的意思。如 :Ihaveapen .。A .be和have要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说来 ,be动词后若是可数名词 ,be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要根据可数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来决定 ;be动词后如果是不可数名词 ,尽管有some ,muc…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表示和“看”相关的动词有许多,其含义十分丰富;有的动词表示“看”的状态,如:stare,glare,observe等等;有的动词表示“看”的结果,如:findout,see,等等。尤其描写用眼睛“看”的动词很生动形象,如:盯着看,凝视,偷看等等。动词“看”还有表达观察和发现之意。另外“看”作为汉语中的多音字,其词意以及和“看”字本身连用的短语就更为丰富了。掌握好他们相对应的意思,对文章理解和表达以及对话、交流都很有帮助。下面就归纳、介绍一些与“看”相关的动词和短语。相关的动词和短语。1.照看:lookafter,takecareof,…  相似文献   

10.
<正> 动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动词。动词的重叠是语的重叠,重叠动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动词的重叠在《水》中有四类。一、AA 类(A 代表原动词)*①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4·52,间隔号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华版的卷数和页数)②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讲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10.119)“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分别等于“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它们是一个动词(如“保重”)或者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如“专等”)重复出现两次,构成一个联合谓语,故是语的重复,而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从语义上看,动词的重叠与重叠动词一样都有附加意义。《水》“AA 类”的动词重叠共出现4例,这4例都表示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分多音节单纯词和合成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从确定语素方面看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语素有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包括双音节的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词是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还是一个合成词呢 ?我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替代法”。也就是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学者”中的“学”和“者”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如 :学者、学风、学费、学籍、学术 ,学者、作者、读者、记者、长者等。因此“学”和“者”各是一个语素。“学者”是合成词非单…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一、名词用作动词1.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2.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3.用一个状动…  相似文献   

13.
玉林话的小称变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林话实词中的一些词语,在表示原有的基本意义之外,还常常附加“小巧”、“可爱”等意义,类似普通话的儿化,称为“小称”。表示小称的办法是改变声调,有时还会改变韵母。它是用最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词语附加意义的一种词语增值手段。小称的语音变化,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由自身音节变调或变韵。双音节的前一个音节按多音节连续变调,后一个音节按小称规律变调。入声类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在变调的同时,把塞音尾改为同部位的鼻音韵尾。这种语音变化属于共时的条件音变。能够发生小称音变的不仅是名词,还有形容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  相似文献   

14.
“音译”语素是语素分类中的一个部分。语素按语音形式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包括古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字”和音译的外来词。多音节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词。中学课本中对“音译的外来词”的理解是仅限于“从其它国家的语言中音译进来的词”。从课本中的例子看其含义也是如此。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汉语言是在吸  相似文献   

15.
浅谈几个有关“看”的英语动词的区别以及用法王义华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加深,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会不时遇到一些和“看”有关的动词。虽然这些动词的基本意思为“看”,但其内涵却不尽相同如“看电影”应为seeafilm,而“看电视”则为watchTV。因此只有真正...  相似文献   

16.
拟声词是指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有多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单音节拟声词,如“稀里哗啦”、“丁当”、“轰”等。单音节拟声词常常用叠音来拟声,叫叠音拟声词,它的重叠成分只拟音而不单独表义,几个相同的音节合起来摹拟一种声音,因而只是一个词,如“哗哗”、“当当”、“叽叽喳喳”。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汉语“V到”这种语法结构演变的语言事实来看,“双音节动词V 到”结构属于动介式短语。“单音节动词V 到”则比较复杂:有的已经成为复合词,有的仍然留有动趋式或动结式短语的痕迹。它们演变的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动词的痕迹。从配价、句式等角度可较全面了解“V到结构”。  相似文献   

18.
动词“烦”和“嫌”及其相关句式张丹动词“烦”和“嫌”都有表示“不喜欢、不满意”的意思,都属于少数可带谓词性宾语的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如:(1)a.我烦他说话太罗嗦。b.我嫌他说话太罗嗦。(2)a.他烦那老头碍手碍脚的。b.他嫌那老头碍手碍脚的。一般通用...  相似文献   

19.
一、单就“秦,虎狼之国”看,是判断句.它属於“秦者,虎狼之国也”的句式.但后面再加上“不可信”,句子结构就起了变化,“秦,虎狼之国”变成了主谓词组作主语,“信”字是谓语动词,表被动,有“被信”的意思. 二、表被动用法的动词,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名词:前儿个、夜(昨)儿个、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龇’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单音节动词性实语素之后,构成“A龇”式双音节动词:翻龇,掰龇,扒龇,咬龇,掖龇、崴(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