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霞 《教学随笔》2013,(12):149
孩子们都是活泼可爱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顾孩子爱玩的天性,生硬地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是不可取的。如何让孩子们在玩中就能学到知识,让孩子主动学习,这是愉快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创业自觉:创业教育先验性的肯定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针对就业压力而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但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的工具,创业教育存在其理论滞后性。创业自觉能够对这种先验性进行弥补整合。要改变创业教育的或然结果,就是要完成从创业教育到创业自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深深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不是很自觉、很有意识的,我们却要有清醒的头脑,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的几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在小学读书。我常想,今天的孩子们,别的什么都不缺,就缺两条最基本的体会:一条是不知道剥削压迫,一条是不知道劳动,不知道艰苦。前者,我们上一辈人给他们打了天下,推翻了反动统治阶级,他们再也不会亲身体验到了,但是一定要间接地使他们了解压迫剥削、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后者,到哪里都能做到,问题是要督促他们。孩子们有了这两条就放心得下了。但是,孩子们不会自发地获得这两条体会的。我们的学校,经常向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情感的记录,是生活的浓缩。生活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心灵和情感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语文的本质是富有魅力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减了语文的魅力。还语文本真的魅力,就是要从我们传递的课堂中反思,让课堂真正充满语文的魅力。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语文魅力的主阵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其生硬地放在孩子们面前,而必须去催发这一朵一朵欲放的花苞,让其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的教育表现为树魂立根,要树中华民族之魂,立华夏民族之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培养孩子们的根性意识。我们需要有世界眼光,但同时我们还要有中国灵魂,在我们孩子们身上找回民族精神,找回民族自信,找回民族话语。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自觉或者是不自觉地要寻根,没有根的意识就成了飘浮不定的浮萍,没有家园的概念,没有历史的记忆,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不知道我向哪里去,变成了随波逐流的逐利者,这样的人是发育不良的人,是不健康的人,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发展壮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本…  相似文献   

6.
姚丽 《成才之路》2009,(25):44-4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几年来的现状看。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孩子们刻意生硬地用成人的语言模式来反映和表达成人所需要的生活和情感,这并不代表小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表现,更不代表教师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也许心中一直装有“要当名好教师”的信念,或者是天生就喜欢孩子们的缘故吧。自从我一“沾”上教师这个职业,就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着好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还是从别人的公开课中学到经验。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人有七情六欲,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伴随着人成长,与生俱来的体验客观事物的态度。通过传递情感的方式可以让知识更具丰富性,而相反的在传递知识中,如果缺乏情感的灌输,则会显得空洞、生硬,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被学生接受的。就算勉强接受了,其记得也不牢固。特别是语言类学科更极富情感,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引入情感。没有融入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生命的激情,更无法让学生体验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总之,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渗透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情感,从而营造更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廖丽娟 《教师》2012,(20):112-112
成长中的小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行为上、思想上的问题需要老师处理、解决,但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生硬的批评诱发不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和感情;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灌输,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不能培育起学生真正的思想和品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使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不断进入新的境界,关键在于教师要懂得感染人心。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一得沟红梅,李显帮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教学中过去那种老一套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已远不适应教改的需要。学生是教学认识过程的主体。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身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因而学生要有极强的参与意识,不能生硬地、强迫式地...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兴趣是决定孩子们学习效率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活动变得有声有色,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通过这些生硬的方式来硬性地告诉幼儿结论,会让孩子们觉得无聊,久而久之,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降低。然而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实时交互,构建出一个完全新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活动内容都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眼前,能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好奇心,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也能使幼儿更爱学习。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可以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活动中生动形象地给幼儿传递知识。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学生并不一定要摆好架式,一本正经地说教,有时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便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我觉得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比在严历的训斥中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闲时围拢在我的身边,央我给他们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讲一些颇受欢迎的故事,看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的样子,讲者也自觉有趣,便绘形绘声地讲下去。有时因为要做其它事,不讲又难以解围,我便拿出“杀手锏”,讲一个“小孩放羊”的故事,孩子们顿时兴味索然,嚷着“不要听”,噘着小嘴走开了。  相似文献   

14.
怪圈     
如今这年头,孩子们进了中学如同入了炼狱,学习一下进入白热化程度,学校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统统汇聚到孩子们身上,压得他们直不起腰来,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5.
广告可以说是推销商品的极佳宣传武器。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把信息传递给顾客,二是刺激人们的购买行为。广告业务在我国恢复后,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目前我们看到的广告制作水平仍然很低,公式化、生硬化的广告为数不少,技巧生硬,构思呆板,而且一有好者,众必趋之,又成为一个公式。这里,列举海外一些有销售影响力的广告。假如你要推销某些商品,也许会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6.
家长如何才能良好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轻松地接受学习钢琴这件事,并且能很好地提高学钢琴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家长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准备。第一、弹琴是孩子们的一个新游戏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不喜欢游戏。我们可以在孩子刚接触钢琴的时候,就用各种不同方式不断地向他们灌输“学习是游戏”这种观点。一旦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了,那他们就会相信学习钢琴是“好玩的游戏”,轻松感、无压力就会主导着他们自觉地学习。同时,我们的钢琴教学也要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投入到无限的音乐中去。第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专职的科学教师,回顾20年来的科学教育历程,笔者为学生每况愈下构科学关注度而深感焦虑和不安。记忆中的八十年代,科学口号响遍校园,科学成为孩子们最炽热的伙伴和理想。九十年代,科学也曾一度成为孩子们争相谈论的话题,更是引发孩子们学习兴致的动力所在。然而,当时光的隧道驶入两千年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孩子们对科学的态度骤变,变得越来越淡漠科学,甚至在自觉与不自觉间远离了科学。以下几点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们需要读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无可争议。然而,现在很多人只是把孩子读书片面地理解为在学校学习,渎规定的书本,在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下读书。岂不妞读书更应是孩子精神的需要,自觉的行为。孩子们要读的不仅仅是课本中的文章,更要读课本之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一串小脚印     
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一项很平常的卫生要求,而孩子们却总是做不好。饭前洗手因为是集体进行的,孩子们还都能做到,而便后洗手,有的孩子因为贪玩或急着做其他事情就容易忘记。为此,我每天都要提醒许多遍,道理也讲了,要求也说了,可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如果在厕所门口监督,他们能自己去洗,但我们不可能总盯着厕所,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有几个“漏网之鱼”。有什么办法能提醒孩子们,让他们自觉去洗手呢?“娃娃家”的小脚印给了我启发。于是,我在厕所通向水房的路上,贴了一串桔红色的脚印,脚尖对着水房。看见这串脚印,孩子们快乐极了,他们上厕所后争先恐后地  相似文献   

20.
点名小前奏     
每天早晨入园后的第一项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以至活动结束后要开始点名了,他们仍处在兴奋之中,七嘴八舌的交流个没完没了。所以每当点名前,我总是不自觉地也是不得已地用“命令”的口气来制止这乱糟糟的场面,从而使“请小朋友坐好了,老师要点名了!”成了点名的前奏曲,可时间一长,孩子们把它当成了耳旁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