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可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译是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心理过程。其中读是中间环节,抓住这个中间环节,从“读”人手是英语学习的良好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敏智 《考试周刊》2014,(5):102-102
<正>言为心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但是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在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到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缺失。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这  相似文献   

3.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听说读写具有很高的要求。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英语教学只重读写、轻听说,造成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无法用英语进行正确而流利的交流与交际,这样的英语学习注定是失败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改的推进,更加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要加强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这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将听说读写技能统一起  相似文献   

4.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写是最难的,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言功底。尤其在外语方面,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薄弱。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就有必要培养学生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并逐步强化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在于用来进行交际。语言的表达能力是知识储备、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阶段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多种能力、多种素养的综合性表露,书面表达也是语言运用的集中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根据学生实际,按照...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忽视“写”的教学,所以写作就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英语写作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李志新 《河北教育》2006,(11):23-2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学中学生“写”的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实,听说读写在语言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从写的方面来讲,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书写,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思维分析,很好地进行整理内化,并对于匆匆而过的语言符号给与足够的关注,最终由大脑统一调度,形成言语能力。因而重视“写”的技能培养是推进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的技能呢?我认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李碧清 《广西教育》2007,(7B):66-66
本人在平时英语教学中采取了如下一些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注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转化 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是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其中听与读是说与写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中专学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具有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交际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不只是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而是较高层次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包括“技能”,但又超出“技能”。交际能力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书读百遍自然熟”,英语学习更是如此。课文背诵有助于熟记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能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听说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英语背诵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引导学生调整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背诵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是外语教学界公认的,因为“写”是学好外语(这里指英语)的五个基本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之一,同时也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写”的技能愈趋重要。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主动性技能.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高低.并折射出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所反馈的信息可以促进和指导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纪珍珍 《考试周刊》2012,(77):106-106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听”和“读”是输入信息、“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英语写作能力体现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书面表达在英语考试中从无到有,且所占比分逐年增加。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拟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杨诚 《教育艺术》2008,(5):37-3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听”位居首位,是理解技能,是任何一种语言实践中最主动、最积极的交际行为。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交际语言,只有会“听”,“听”清楚.“听”明白,才能实现真实的语言交际。而在近年的各类英语考试中,听力测试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胡艳波 《农村教育》2007,(1):107-108
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内涵,我是作如下理解和实践的。 一、以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目标 小学英语课程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每一个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积极应用英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钱文明 《考试周刊》2009,(18):102-103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综合教材内容,注重“说”的训练;背诵课文,默写精彩段落;五种基本句型造句及扩展训练;缩写、改写、仿写课文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燕 《教师》2010,(36):105-105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技能的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青运用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提高学科素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口语技能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三个阶段中如何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