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1):7
正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免费,更容易流于浅俗。加之无论手机阅读还是文学网站,都主推网络新作,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出版参考》杂志和幻剑书盟等国内著名文学网站联合举办的“网络原创作品出版操作实务研修班”原定于11月底在北京市开办,现根据一些出版社的要求,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为目的,研修班日期改为2007年1月中旬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办,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在网络文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本原创小说能够脱颖而出进而取得惊人的市场业绩是作者、文学网站、媒体、出版机构多方努力的结果。因此在出版过程中掌握到操作实务经验便成为了图书畅销的关键。此次研修班精选业内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修课题,按照务实、剖析、…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出版参考》杂志和幻剑书盟等国内著名文学网站联合举办的“网络原创作品出版操作实务研修班”原定于11月底在北京市开办,现根据一些出版社的要求,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为目的,举办日期改为2007年1月中旬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办,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在网络文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本原创小说能够脱颖而出进而取得惊人的市场业绩是作者、文学网站、媒体、出版机构多方努力的结果。因此在出版过程中掌握到操作实务经验便成为了图书畅销的关键。此次研修班精选业内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修课题,按照务实、剖析、提…  相似文献   

4.
近日,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暨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依据各大读书、原创类网站及搜索引擎统计数据,发布会现场公布了网络十佳电子书、十佳网络流行图书出版商、网络十佳作者、网络热门健康图书榜等十一个“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榜单进一步折射出目前电子阅读多元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5.
岑边  吟春 《中国编辑》2012,(4):12-15,2
浅阅读时代来了,大量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文字大行其道,读者更倾向于读图或读一些浅显且篇幅较短的文字;数字出版时代来了,各种文学网站、数字终端声势浩大,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读者;竞争的白热化时代来了,在正当竞争的背后,无序、仿冒等低劣手段充斥市场。种种现象提示我们,传统文学出版越来越艰难了。文学出版应如何  相似文献   

6.
如今,庞大的创作与阅读群体,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自成一统,从网络写手、签约作者、网络编辑、文学网站平台、网络版权经纪人、网络文学出版商与网络文学读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在初步获得世界影响的背后,也潜藏着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日,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暨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依据各大读书、原创类网站及搜索引擎统计数据,发布会现场公布了网络十佳电子书、十佳网络流行图书出版商、网络十佳作者、网络热门健康图书榜等十一个"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  相似文献   

8.
马季 《网络传播》2010,(4):96-96
目前,中国网民接近4亿人口,在线阅读人群和宽带拥有量均占世界第一位。文学领域也因此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特别是2004年博客出现之后,网络写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仅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就已突破百万,5000万读者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文学网站的日浏览总量超过6亿人次,日更新字数突破2亿字节。值得重视的是,民众对文学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影视及其他艺术门类,其广泛性超越上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最有经济价值的功能——网络文学在2006年的网络投资浪潮中被捧到很高的位置,甚至被视为未来网络运营的支柱。2006年3月,幻剑书盟加入TOM在线;6月,欢乐传媒收购“榕树下”。9月,“烟雨红尘”获得投资。一阵阵并购风刮过,投资商正在不断追逐着文学网站。收购使草根出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网络化发展态势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在线阅读人群居世界第一位,文学网站签约作者人数已突破百万,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的读者达5000万之多。可以说,由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热潮,正在开创当代中国文学的崭新时代。同时,网络时代的文学呈现出了由资本运营支配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在图书、发行、销售同质化,宣传、营销均同质化的现在,网络原创作品出版成为众多传统出版机构的救命稻草,网络小说稿件资源成为传统出版行业最新发现的一座金矿,更多的传统出版企业试图与国内著名文学网站结成战略联盟伙伴.1月12日,幻剑书盟与<出版参考>合作的"首届网络原创作品出版研讨会"举行.这是国内文学网站与出版机构在网络原创作品出版方面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对接.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出版参考》2007,(2S):12-12
在图书、发行、销售同质化,宣传、营销均同质化的现在,网络原创作品出版成为众多传统出版机构的救命稻草,网络小说稿件资源成为传统出版行业最新发现的一座金矿,更多的传统出版企业试图与国内著名文学网站结成战略联盟伙伴。1月12日,幻剑书盟与《出版参考》合作的“首届网络原创作品出版研讨会”举行。这是国内文学网站与出版机构在网络原创作品出版方面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对接。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网络出版极大地释放了普通人的写作热情,越来越多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草根作者突然崛起,其迅速飙升的网络人气也成功影响了传统出版,与之相关的纸质本图书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个时候,无论是网络编辑还是传统出版的编辑,他们的身份、工作内容、素质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编辑通过努力已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传统出版编辑在数字化时代该何去何从?让我们走近拥有中国最大网络小说平台的盛大文学的CEO侯小强,听听他的看法,或许会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在网络侵权纠纷和线下出版热销的双重刺激下,文学网站即开启了网络文学产业化模式的最初探索.具体说来,在我国近二十年间的网络文学产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线下出版模式”、“在线付费阅读模式”和“多平台改编模式”.以此为基础,开拓更多的市场领域和产业化模式,在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向的同时,满足不同阶层、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之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徐晓健 《电子出版》2001,(11):21-22
中国网络出版前程似锦 一年前,国内出版社和图书网站的老总们谈及“网络出版”、“电子书”时,还是顾虑重重,“网络出版需要技术的支持,法律的支持,网络版权如何保护等等都是难题。”而北大方正电子Apabi(阿帕比)网络出版整体解决方案的诞生,解除了出版社、网站的这些心病,中国网络出版领域第一个成熟软件,将制作、上载、发行、阅读全程整合,在还原传统出版业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了网络原创文学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网络原创文学网站进行质量控制的原则,并归纳了网络原创文学出版中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原创文学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由原创文学衍生的产业链也相继红火起来。本文从原创文学网站、网络原创文学的作者类型和网络原创文学的作品分类入手,对网络原创文学作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明华  沙勤  顾凯  程启厚 《编辑学报》2015,27(2):112-115
分析期刊独立网站建立的品牌意义,阐述学术期刊独立网站运营中所处的碎片化阅读、网站的普遍被侵权、网站出版内容空置等网络传播环境的特征,并就此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运用网络搜索技术、法律保护、OA出版等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出推进学术期刊独立网站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出版市场因技术发展而出现,伴随市场竞争而成长.精确的市场定位满足大众对通俗文学的消费需求,平台经济降低出版和阅读成本,加之清晰的盈利模式获得商业资本关注,以及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宽松的监管,使这一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可以预见,网络文学出版市场的资本运作必定更加频繁,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的寡头也将频繁出现.在全版权运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文学网站逐渐向媒体公司靠拢;同时,作为内容行业,网络文学出版中人力资本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陈洁 《出版广角》2012,(10):68-71
在网络商业化的浪潮中,原创文学网站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对传统出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原创文学网站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原创文学网站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正是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不断壮大的过程,并出现一定的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趋势,与此相伴的是版权保护、内容质量把关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对传统出版业而言,原创文学网站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因为两者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两者的结合早已不是新鲜事,原创文学网站的运营模式也能对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出版提供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