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零售是市场的中心,市场是产业的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彭松建说零售店是书业的中心。这个观点未见展开论述,或许这只是他作为业内人士的一种感觉。我认为这种感觉非常准确、到位。把这种感觉展开,可以概括地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出版业来说,零售是市场的中心,市场是产业的中心。我认为,市场的实质是交换,交换的实质是满足需求。对于出版业来说,零售是满足读者需要、实现交换的最佳途径。市场规律最终通过零售市场表现出来,零售市场最真实  相似文献   

2.
一、零售是市场的中心,市场是产业的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彭松建曾有个观点,说零售店是书业的中心。这个观点未见彭松建先生展开论述。或许这只是他作为业内人士的一种感觉。我认为这种感觉非常准确,非常到位。把这种感觉展开,可以概括地得出一个结论:对  相似文献   

3.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8):82-83
对于我国刚起步不久的经济体制和所面临的经济市场来说,图书出版业面临的垄断是政府垄断,这种垄断与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背道而驰,是制约我国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垄断现状、图书出版业垄断协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图书出版业垄断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出版业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4.
新选题项目的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出版业的竞争是选题、质量、成本和服务的综合竞争。选题是出版工作的基础,是整个出版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图书出版业告别短缺经济、迎来买方市场和中国加入WTO、迎来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准确把握图书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的特征,强化特色服务,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创新是选题工作的灵魂,选题的创新有两个出发点:一是针对图书市场已呈现的显性需求,寻找满足这种需求的新的表达形式和方法;二是挖掘、触发和孕育读者的潜在需求,并以良好的方式去满足这种需求。 毋庸讳言,创新性选题项目的开发实施不可避免地带有市场风险。如何理性地预测项目实施的市场前景,做出正确  相似文献   

5.
整个图书产业在九十年代后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深层次问题伴随着繁荣和竞争涌现出来,这集中表现在许多出版社出现了库存失控,退书成灾的被动现象。书店退货风潮的兴起,出版社库存积压和产品报废,给出版业和整个图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在于解决行业行为市场化的问题。市场化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基本导向。行业行为市场化,亦即整个行业行为要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市场规则来运作。而我们的出版业,除总体来说仍基本处于国家保护、行业  相似文献   

6.
如何扩大规模经营,增强整体实力,组建出版集团,成为’97全国出版理论研讨会一个热门话题。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全球范围激烈竞争和市场分割的挑战,加快出版业的发展,组建大出版集团,是实施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需要。因此,我  相似文献   

7.
1.引言2008年以来,少儿图书无论是销售码洋还是零售市场所占份额都有上升,成为发展的热点。出版人对于少儿类图书的整体发展普遍看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认为危机之年,对少儿出版可能还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吴星飞认为经济不景气对于少儿出版的影响不大,当前的出版业,机遇大于危机。  相似文献   

8.
赵勋 《编辑之友》2007,(4):26-27
随着我国出版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版企业与其员工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从业人员不再"从一而终",而更加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对组织的归属感有所下降.出版行业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出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日本学者清水英夫认为:"对于出版社来说,人是至关重要的,是命脉."因此,在出版业产业化背景下,开发和运用编辑出版人才的"职业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事业发展"双赢"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一) 按照一般会议发言的基本模式,我应该先问大家上午好。其实,这种问候是礼节性的,没有多少实质意义。 此刻,我最想问大家的却是:你们来一个月了吧,对辽宁日报这个大家庭感觉好吗?对新闻工作,初步找到感觉了吗?  相似文献   

10.
成守芳 《新闻界》2000,(4):61-61
在与通讯员的接触中 ,常常问得最多的是 :我的某稿子用不用?现在最缺什么稿?而很少有人提及报纸版面方面的问题。这里我从版面意识的角度来帮助通讯员寻找这一答案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稿件的质量 ,增加见报率。众多的通讯员虽然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谁违背市场规律谁就吃亏。那么 ,借用市场的观点 ,可以这么说 ,新闻媒体中同样存在两个市场 ,即报纸的市场和稿件的市场 ,对此 ,一些通讯员因认识不足而吃了亏。报纸在读者市场的竞争 ,靠质量和好的版面 ,而稿件在版面上的竞争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读者市场 ,能满足不同层次读…  相似文献   

11.
认为大陆出版业正在向现代化敲门,但书店的经营,实际市场的运作并无现代化概念,就上游书的交易来说,仍是面对面的订货,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相似文献   

12.
黎瑞刚 《青年记者》2004,(11):25-27
从全国媒体市场来说,资源整合是很大的问题。从每一个集团自身内部来说,资源整合是更大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要紧的,亟待破解的难题。今天中国的媒体市场机会非常多,这种机会是全球任何一个媒体市场都不会拥有的,而且这种机会是历史性的机会,错过了你可能会花数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成本才能整合这些市场资源。对于这些历史性的市场机会,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改革把出版业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数以百计的出版社、数以万计的出版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生存和发展去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大家在竞争中竭尽全力,紧紧盯住市场需求的风向标,关注着它哪怕是最轻微的起伏和摆动。市场需要什么,出版者就生产什么。大家都期望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至少受三个规律的直接影响,即“市场规律、新闻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第一,市场规律。由于国内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报业集团的生成、电视的冲击和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异军突起,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媒体都在争夺受众,受众对广播的需求相对缩小。因此,广播不得不面对竞争,走向市场。广播生产精神产品,成为受众市场的供给方,而受众是受众市场的需求方。广播节目在受众市场中究竟占有多大份额,要靠信息反馈系统来衡量,通过受众调查对每个节目作出评估和定量分析。市场讲究供需平衡,广播也不例外。所以我…  相似文献   

15.
叶亚丽 《出版广角》2013,(22):46-47
虽然各种销售渠道在形式上有诸多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零售模式之下,将图书这种商品用最快的时间销售出去,以期实现出版社利益的最大化。一、零售模式概述1.零售模式的概念零售模式是一种和批发相对的商品销售方式。零售模式是当下市场经济当中各种商品实现生产交换分配利用的最简单的销售方式之一。当经销商从商品生产加工厂购买各种商品之时,作为自己不是直接商品实际使用者来说,这种模式的商品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通不是零售模式下商品之间的流通,而是批  相似文献   

16.
推动出版业长远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只有提高出版业整体实力才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服务,才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出版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从业人员要提高对于出版业的重视程度,明确出版业内涵,并制定适宜措施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到老年人口达相当数量的年代,出版业对这一人群的市场还未作系统开发,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出版业开发的市场,尤其是上海,60岁以上者已超过240万,这便是可观的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33):6
林全:稳扎稳打做出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林全在《出版广角》撰文:众所周知,现在图书零售市场比较低迷,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要有浮躁的心态,要做实市场,抓住摸得着的终端市场,而不是无限扩大出版规模。从经营角度来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出版业,一个出版社靠着某一个方向强大,这样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从业人员素质的竞争。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一个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分子。特别是作为知识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其产品主要凝结着从业者的  相似文献   

20.
报刊品种与数量期待更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鹏 《新闻记者》2005,(5):47-49
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中,新闻出版业与广播电视业可能是最需要理性思考、理论指导的行业,因为它们与冶金、能源、交通等行业不同,有其意识彤态属性。事实上,在政策层面对于新闻出版业的意识形态指导一直是强项,而长期来对于其市场规律、商品特性却几乎从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当大众传媒产业已经崛起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时,积极的新闻出版产业政策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