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8个杨树品种1年生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徐州铜山区林业局引进的69、72、NL-105、NL-106、89、895、35和351等8个杨树无性系1a生扦插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供试无性系存在显著差异。比较结果显示,69和72在徐州地区表现最佳,895、35表现相对较差,69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895、35的129%、116%;69的地径生长量是895、35的143%、119%;72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895、35的121%、108%;69的地径生长量是895、35的158%、131%,地径指标的差异性明显大于苗高指标。本试验为进一步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优良杨树品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山成林1号杨的选育对"山成林1号杨"和"小黑14杨"两个品种做了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施肥量的实验,经过两年观测,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提高杨树生长量,山成林1号杨的施肥效果超过小黑14杨,施肥量不是越大越好,要慎重地科学地确定,否则将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牡1号杨不同区域栽培试验,评价其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中牡1号杨不同地点不同林龄材积生长量较小黑杨提高32.43%~150.46%。中牡1号杨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4~9年;材积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9~15年,根据生长曲线变化趋势,估计18年左右达到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4.
不同炼苗时长带来的苗木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不同。解决油茶芽接苗移栽到容器的时间差异,成了油茶良种繁育中非常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在鄂西建始县开展了嫁接油茶苗容器移栽时间对比。通过移栽成活率和苗高生长统计、方差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移栽苗木生长差异显著。揭膜移栽40天成活率较高,苗高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5种基质配方组成:黄心土、松林表土、食用菌残料、泥炭、粪土,以园土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各基质对一年生油茶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的苗木移栽存活率、苗高、地径粗度,高径比、侧根长度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食用菌残料20%+泥炭20%+粪土5%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及其余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6.
欧洲赤松的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越冬前能及时封顶,基本没有冻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苗木地径分化较小,变异幅度在26.56%~39.32%之间;苗高生长变异大,平均变异系数为42.55%。综合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有CT、FL2和S102,种源内分化较小,生长稳定,是极具生长潜力的种源。  相似文献   

7.
用三种叶面肥对马尾松紫化病进行防治试验,其结果:喷施2‰磷酸二氢钾、0.1‰喷施宝、2‰志信花丰,马尾松苗平均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12.9%~61.7%和43.5%~82.6%。以0.1‰喷施宝和2‰志信花丰防治紫化病效果极显著,分别为82.1%、94.1%。  相似文献   

8.
地黄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以健壮的根段作外植体,接种于MS+6-BA1.5mg.L-1(单位下同)+NAA0.2上可诱导出不定芽;30-40d后芽长到2.0-3.0cm转接到MS+6-BA1.5+NAA0.1进行增殖培养,10d后芽苗基部产生芽丛(3-5个);将苗高3.0cm左右、生长健壮的无根苗接种到培1/2MS+NAA0.05上培育出完整植株,即可进行炼苗移栽。  相似文献   

9.
以10a生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三种造林密度红皮云杉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并分析,得出:1.5m×2m造林密度无论是树高(0.975m)还是地径(21.61mm)均好于1.5m×1.5m、1m×2m模式,建议红皮云杉在生产造林时采用1.5m×2m的密度模式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种间生长量存在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分家系都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径生长量大。通过对12a生落叶松杂种子代测定林1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及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基本呈正态分布,且家系间及家系内均存在较丰富变异。筛选出的5个家系(日3×兴2、兴7×日77-2、日5×长77-3、日5×长78-3、日3×兴9)表现优良,其中,日3×兴2的树高生长遗传力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4种抗生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孢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浓度均为200 mgL-1时,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73.3%、15.6%和6.7%,卡那霉素抑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发生,对芽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所以噻孢霉素可作为首选抑菌剂。随着卡那霉素浓度的提高,不定芽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当卡那霉素浓度≥60mg/L时,芽存活率为0。在筛选转化体时,卡那霉素对芽苗使用浓度以40-50 mg L-1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石楠进行不同土壤类型、苗木生长与时间的生长关系及苗木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试验对比,掌握石楠育苗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石楠育苗在江川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适应;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地苗培育密度以300~500株/m2最好,超过500株/m2时,苗木高径比差异显著,苗木质量明显降低;地苗移袋时间以播种后120~150天(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13.
在林口林业局刁翎经营所苗圃,用5种不同用量浓度的杀虫剂对苗圃地下害虫(蛴螬)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播和换床苗国光地杀和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效果最好,平均相对防效分别为93%~95.16%和98%~99.42%。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建议生产上用国光地杀颗粒剂6kg/亩,或400亿孢子/g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kg/亩,做毒土层施药,对苗期和生长末期均有很好的防效,一次用药全年有效。  相似文献   

14.
小黑药种子萌发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照、土壤、温度三因素两水平L8(27)正交试验,得到小黑药田间种子发芽率25%-100%;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小黑药喜半荫和排水良好生境,喜聚群分布;山基土+低温环境是种子萌发的适宜环境组合;春季或初夏采用山基土,穴播,间距2-5 cm是小黑药较好的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引进的8个种源欧洲赤松、5个种源的樟子松2年生苗木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和樟子松不同种源间裸根苗及容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种源间的分化较大;樟1、樟2、FL2及S105四个种源苗木高生长较快,FL1、S104、S101和S103种源苗木高生长较慢;欧洲赤松种源和樟子松种源出苗率相差不多,欧洲赤松当年成活率较樟子松成活率稍差;不同种源苗木的苗高、针叶长度及针叶数量3个性状间相关性达紧密程度,生长快的种源针叶长、针叶数量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以真可消化磷(TdP)为指标,配制了5种生长猪试验日粮,并使其总钙与TdP的比例为2:1。通过对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的评定,对TdP需要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1)生长猪平均日增重(ADG)随日粮TdP变化的多元方程;(2)拟合出了料肉比(F/G)随日粮TdP含量变化的多元方程;(3)根据血清无机磷浓度与日粮TdP含量的关系,也拟合出了多元方程;(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日粮TdP含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5)血清钙浓度基本不受日粮真可消化磷含量的影响。血清钙浓度随日粮钙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无机磷随日粮TdP含量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本研究推荐生长猪真可消化磷的需要量为0.34%,总钙的需要量为0.68%。  相似文献   

17.
速生杨树造林技术应用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湖北省主要的用材林栽培树种,杨树生长快,抗病虫危害能力强,是优质的造纸原料,近年来随着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杨树木材供不应求。我们从2001年1月开始,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育苗、造林及管理经验,从引进的六个杨树品种中确定了鲁山杨、中嘉8号杨、中潜3号杨作为该市退耕还林等建设林业工程的推广应用速生树品种。  相似文献   

18.
广西马尾松种源的ABT生根粉浸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ppm的生根粉溶液分别不同时间(即2h、5h、10h)对马尾松种子进行播前浸泡后播种育苗,经过育苗后期测定,并分别不同时间,按苗木高度、地径和须根数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ABT生根粉20ppm溶液浸种5h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浸种后使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9.
水湿地造林及排水技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年生水湿地落叶松人工林排水与不排水生长情况比较,及8年生落叶松林排水水湿地与Ⅰ地位级采伐迹地高生长比较得出,利用水湿地改造营造速生丰产林是切实可行的,其生长量已超过了同龄I地位级采伐迹地上丰产林的生长量,已达到了丰产林标准。并对水湿地人工林排水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蓝莓组织培养及外部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蓝莓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扩繁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筛选优化增殖培养基WPM(改良) 6-BA1.0mg/L ZT1.0mg/L,分化苗数较多,增殖倍数可达为7.1;以1/2WPM(改良) IBA1.0mg/L为生根培养基,苗木生根率达46%,生根较快,根系较粗壮、分支多,且为皮层生根,有利于苗木移栽成活。同时讨论不同培养方式及光照强度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液体培养的试管苗茎秆粗壮、分化数较多,降低了培养成本。采用不同的光强与光质对植物的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适当增加日光照射有利于克服玻璃化现象,提高苗木分化增殖数,培养出茎秆粗壮,生长势强的健壮试管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