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杂性科学"认为,情境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等诸多特性。基于整体性、非线性、自组织性视角,可以建构复杂性的课堂教学情境。运用"复杂性科学"指导情境性数学课堂教学,能让数学课堂情境性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作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促使人们从新的方法论视角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在复杂性视域下,课堂教学是多维、交错的系统,是创造性活动,具有自组织性和不可逆性。但是在经典科学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复杂性采取了回避。作为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性,要有多元意识、敏感意识、策略意识、反思意识和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自组织性、非线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等内禀的复杂性特征。为应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科学研究领域内思维方式的变革。一般认为,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是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运用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问题,对于深刻识读教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科学研究领域内思维方式的变革。一般认为,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是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运用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问题,对于深刻识读教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要求人们以整体、系统、非线性、开放性等的思维方式打量世界.从复杂性科学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涌动性、动态生成性和有序组织性等特性.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发展"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内核,以"积极在场"作为课堂教学逻辑建构的根基,以"有序组织"作为课堂建构的标准,以"可能生成"作为数学逻辑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辉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1):58-61,71
20世纪中期,复杂性研究迅速兴起。它主要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强调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不可还原性、自组织性、偶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复杂性探索,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带来诸多启示。教学中,教师应关乎学生生命,注重教学机智,淡化教学程序意识,简化教学组织规则,抛弃“时间战”观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英语在当今社会交际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人们对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杂性思维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在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复杂性思维具有系统性、非确定性、自组织性和非线性等特征,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有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复杂性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大学发展规划。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决定了大学发展规划相应具有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发展规划所涉及的性质、环境、目标、过程等要素无不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大学发展规划作为一个特殊系统,其自身也具有非线性、不可还原性、自组织性、偶然性、动态生成性等复杂性特征。中国大学发展规划存在着绝对理性模式、计划管理倾向和缺少必要弹性等简单思维。为此,从复杂性科学出发,大学发展规划应超越线性,体现非线性;关注策略,策略优于程序;通过“涨落”,促成“涌现”;告别绝对理性模式,树立有限预测观。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的研究进路,呈现了复杂性多元理解下的一些基本特性——非线性、多样性、整体性等。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反思科学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复杂性科学彰显的整体论思维与多元研究进路,表现为对综合科学课程形态的一种价值追求;二是复杂性科学蕴含着多维度的科学本质内涵。三是复杂性科学的开放性、自组织性促使我们对开放的科学课程的关注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把复杂性理论引入教育设计研究之中,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视野。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一堂课或一次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活动,运用复杂学习理论的思路与方法对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金属工艺学》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体类这四类典型零件为任务载体,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按照任务分析、制定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过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学的复杂性及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理论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套认识世界的方式。用复杂性理论来审视教学,我们发现,教学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倾听并理解学生、拥有整体教学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等都是教师可以使用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思维与我国教学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杂性思维作为近20年以来兴起的研究自然现象与人文社会现象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已被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者所广泛重视。它具有自组织性、自我调整性、非线性、不可还原性等特征。用复杂性思维去审视我国当代主流教学论,不难发现其中许多理论命题的困境。教学论复杂的学科特点,内在地要求用复杂性思维去推进我国教学理论的创新,从而超越传统研究中的还原论、基础主义、学术权威、宏大的叙事话语、"意识研究"范式等局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le软件的理论力学可视化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理论力学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学的特点,提出了利用Maple软件实现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并分别通过实例介绍了Maple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表明,Maple应用于理论力学教学不仅将抽象的计算结果形象化、可视化,还弥补了实验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软件。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论的成分是构成教学理论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它主要包括哲学成分、价值成分、艺术成分、科学成分和经验成分。研究教学理论的成分构成,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珠心算教学在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珠心算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珠心算教学陷入困境,而系统科学的发展促进珠心算和各学科课程的融合和整合。首先从CAS理论入手,论证其在珠心算教学中应用的复杂性及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珠心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混沌理论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线性的活动过程,评价过程充满复杂性和偶然性,以混沌理论为指导进行多重循环评价,将有助于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本质,适应评价主体及评价过程的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teacher evaluation instrument, based on students’ observations, which exhibits cumulative ordering in terms of the complexity of teaching acts. The study integrates theory on teacher development with theory on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applies a cross‐validation procedure to verify whether teaching acts have a cumulative order. The resulting teacher evaluation instrument comprises 32 teaching acts with cumulative ordering in terms of complexity. This ordering aligns with prior 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It also represents a valuable extension in that the instrument can provide feedback about a teacher's current phase of development and advice fo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20.
周彬 《教育研究》2012,(5):95-101
课堂现象学坚持"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的原则,认为教学现象与教学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共居一体,正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真实地认识课堂教学,并优化真实的课堂教学,需要悬置既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假设,回避主观的理论假设和已有的教学成见,在回归课堂教学事实的过程中,直接直观教学现象本身,从而揭示教学本质。教学本质并不像预设的教学理论那样具有普适性,它旨在揭示特定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为特定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体验的分享,来提高把握课堂教学本质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