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学语文文本阐释是发生在读者(教师)与文本(含作者)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对话活动,这种理解与对话使文本意义获得了解放与生成。由于缺乏实践所需的文本阐释理论,教师在文本阐释时存在种种弊端。本文中"中学语文文本阐释"主要探讨的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阅读主体,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理解、解释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阅读者不仅参与和再现文本的世界与意义,而且促使自我情感与文本意义相互作用,从文本世界中发现自我的世界.文本解读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之间的视域对话,文本意义也只有在读者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与阐释,这个过程永远在语言文字之中,在文化现场之中,在每一个读者的精神发育和生长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视野融合”是一个解释学的概念.系指文本世界(或称之为作者的文本意义世界)与阅读和阐释者的世界在沟通、对话、交流过程中展开的各自视野(视域)间的融合。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视野融合的过程。视野融合正是文本解读的本质。本文就是讨论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野融合”的方方面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伽达默尔解释学言义的文本不是作者的唯一主观表达,只有解释者(读者)与之对话的境遇中才真正存在,才有意义。本文以此为理解基点,阐释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文本的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5.
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存在着三个误区,它们都不符合对话精神。其一是不足的解释,它追寻作者、文本的原意,把作者视为阐释活动的唯一主角,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符号和阐释者也是阐释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其二是过度的解释,它以文本的言说为核心,却没有以一个对话的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去聆听文本的言说,反而以错误的语言观扭曲了文本的意义言说,走到了文本的意义范围之外。其三是漠视文本的阐释,阐释者根本不去听取文本的言说,而只管一个人自说自道。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些学者通过割裂甚至彻底批判"恩格斯肇始的正统阐释者们"的观点,达成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他们批判教科书中所征引的马克思与其正统阐释者们的文本在比重上的失衡,呼应与促成"恩格斯及其正统阐释者们遮蔽马克思"这一流行观念。但这种观点早在对马克思哲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加以理解,并对"辩证唯物主义"作批判时就已经存在。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本的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文本观念"。我们反思这种现象必须遵循"一以贯之"的精神以及"马克思哲学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文本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由一个一个经典文本组成,长期以来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教学主要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中心,这不仅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流于表面,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和理解的空间。对语文课程经典文本的阐释与教学,本文重提新批评"文本层次"论,并选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为例证,旨在说明,通过文本层次"论,可以引导学生由文本的浅层抵达潜藏在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理解、阐释的过程,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阐释,出现不同的译文。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是历史的存在,而文本是开放性的,其意义永远不可穷尽。因此,文本的意义和理解者一起处于不断运动生成过程中。哲学阐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与阐释的理论为翻译研究中多元阐释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本的意义不是客观的,不能靠教师的传授得到;文本的意义依赖于阐释者,依赖于阐释者的阅读技能应用,而阐释者的阅读技能应用又依赖于阅读技能教学研究和课堂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审美阅读时儿童对文本的能动反映,是儿童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儿童感受与领悟,让儿童在文本语言中审美;可以引导儿童品鉴与阐释,让儿童在文本形式中审美;可以引导儿童体验与想象,让儿童在文本情感中审美。这样通过审美阅读,让儿童的审美视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erbal and non - verbal features of interpret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 On the one hand the language of interpretat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oral language, So It determines the path an interpreter should follow while interpreting .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n - verbal approa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pretation. Therefore an interpreter can not be a qualified interpreter unless he is,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techniques, skill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paralanguage.  相似文献   

12.
口译笔记对译员的记忆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可通过再现帮助译员进行记忆的提取。口译笔记应遵循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凸显要点和多用符号等原则。在口译笔记教学中,教师应分析一些常见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行各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口译学习者除了进行正规的口译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训练,掌握合理的自我训练方法及学会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口译自我训练者的学习可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从而为他们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人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可以划分为记事性文本和象喻性文本两种不同的类型,这种文本类型的差异导致了阐释方式的差异,记事性文本由于其直接的指事陈情,在理解上很容易把握,象喻性文本由于比兴等的运用、主观的差异性,更容易导致阐释上的差异,所以既有客观对象上的文本,也有因主观因素而引起的主观性文本,这种因比兴或象喻的运用以及因具有主观性的人引起的文本差异导致了阐释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在阐释文本对象时要保持一种宽容性,最后达到一种得意忘言的非主观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文化语境与听力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听"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和技巧。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过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语境和文化背景等非语言知识。因此,外语听力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外语文化知识和外语文化意识培养,必须重视口语篇章的文化语境对篇章解读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讲,具有跨文化意识,帮助交谈双方克服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口译过程中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口译员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所造成的。本文分析了在口译工作中研究文化转换对策的必要性并着重指出了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应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语口译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锦霞  王芸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56-58,66
口译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源语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转译为目标语的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口译的过程是一个在瞬间完成的活动。它涉及到语言输入、处理和输出3个环节。在口译译员的培养中,课堂教学的重点既要注重语言基础和技能的培养,更应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有关临场实用技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同声传译工作的成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基本常识。文章从各个角度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同声传译工作的任务和口译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通过案例呈现一种情境,籍此特定的解决之道获取感性知识技能。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文本细读训练,使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手段直面职业岗位上的案例文本、感受职业氛围、汲取知识片段,并尝试进行相关的实践练习。文本细读是学习必备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0.
同声传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许多人的眼中都具有神秘感,认为其高不可攀。本文从同传培训过程,同传译员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方面,以及同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粗浅地探讨了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