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精心设计阅读的范围,耐心指导阅读方法,用心巩固阅读的成果三方面阐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必须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  相似文献   

5.
刘鹏 《现代语文》2013,(10):123-124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表达重视,尊重和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本文笔者从探究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以及个性化阅读等三个角度论述了语感培养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此可见,高中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自己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去理解和思考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充分  相似文献   

8.
阅读随写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阅读随写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理解。通过质疑性的阅读随写、理解性的阅读随写、辨别性的阅读随写这"三部曲"来引领学生融入文本,提升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只有当学生的阅读个性化了,才会有"有个性"的语文课堂。一.在自主中寻找个性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仇春兰 《青海教育》2003,(10):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学生能否从文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是阅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鼓励学生对课文多元解读.多元解读,让心灵交流.多元解读,让真情流露.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薛春燕 《考试周刊》2014,(63):18-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非一蹴而就,并非朝夕之事。文章提出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拓宽思维深度,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6.
刘海霞 《西北职教》2007,(12):35-3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外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层次、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阅读条件和不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创造阅读条件,提供阅读交流平台,激发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思考,并通过个性化的感悟,个性化的思考,拓宽个性思维领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刘耀斌 《现代语文》2014,(8):136-13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薛惹 《华章》2011,(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未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瘩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启迪;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捉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