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看作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正基于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特定的音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同时,音乐欣赏在开发中小学生智力、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其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欣赏课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可以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一些教师抱怨音乐欣赏课难上,学生没兴趣。音乐欣赏究竟要怎样教?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很难使欣赏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尤其面对一些较长的欣赏曲目时.学生通常不能做到有效聆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几个小策略以应对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 《成才之路》2010,(17):I0008-I0008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  相似文献   

6.
栾梅 《小学生》2013,(9):103-103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欣赏。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具体、最直接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欣赏课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扩大他们的音乐视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这里充分强调了审美,强调音乐欣赏的美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规定,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感受音乐美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当前大多数学生(学校)尚不具备音乐自我欣赏条件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欣赏课教师,应如何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里挖掘学生的欣赏潜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的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音乐创作的目的是提供美的精神食粮,音乐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人们的欣赏,也就是在音乐的欣赏当中得到最终的实现。音乐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欣赏过程中,学  相似文献   

10.
欣赏教学又名“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笔者从事的多年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并不爱上音乐欣赏课。通过细心调查才知学生之所以对此不感兴趣无非是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材中,每课歌曲后都安排几首欣赏曲。欣赏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欣赏课难上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欣赏曲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 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难于静心欣赏领悟抽象的音乐,不能从单纯的“听”音乐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针对现状,我努力探索改进了欣赏课“教师讲解、学生听音乐”的老模式,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欣赏教学,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乐英 《辅导员》2014,(10):110-111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除了从家庭、社会、课堂中欣赏到直观、美感的音乐歌舞旋律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无法现场欣赏到的音乐场景制成多媒体的音、像、画效果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这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开展的二胡欣赏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这一教学领域一直被视为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以最直接、最具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开方下药。  相似文献   

14.
让多媒体与音乐欣赏教学牵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始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而长期以来,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一种模糊的认识:音乐欣赏就是用录音机放放乐曲,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缺乏兴趣,又怎能谈得上审美呢?  相似文献   

15.
王乐英 《辅导员》2014,(15):110-111
正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除了从家庭、社会、课堂中欣赏到直观、美感的音乐歌舞旋律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无法现场欣赏到的音乐场景制成多媒体的音、像、画效果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这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开展的二胡欣赏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看法。一、以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乐谱的能力中国现代艺术家李苦禅曾经说过:"艺术乃真、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小学音乐欣赏课则应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欣赏活动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欣赏,达到审美教育目标。本文对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体验教育与音乐欣赏有效性融合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城镇和农村学校在教学条件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我大胆尝试着改进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去。通过学生主动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而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