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深圳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多个党报集团时,多次严肃指出“党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他还提醒党报的领导:“新闻报道如果不贴近,群众不爱看、不爱听,导向也就失去了对象”。作为新闻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一支重要队伍——中央、省、地  相似文献   

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时期中国报业的办报理念,是办好报纸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同时也是报纸专栏突出指导性、增强针对性、强化可读性、扩大吸引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报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对传统报业来说既是危机,也是发展机遇。报业数字化乃至媒体融合不仅是为了与新媒体竞争,更是为了未来的长足发展。本文对传统报业如何真正实现数字化,如何避免千网一面、形成自身特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迅猛发展,报业技术进步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报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贴近读者不仅仅是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报纸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体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报纸报道的要求逐步提高。地市党报必须有较强的可读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申志远 《新闻传播》2009,(8):150-150
当前中国报业迅猛发展.报业资源大规模重组浪潮正盛,部分城市报业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报业集团的压力增大,如何更好地进行报业资本运营,增强报业集团的资本实力,成为困扰当前中国报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诺 《新闻窗》2009,(2):103-104
近年来,随着县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报业市场竞争的目趋激烈,县市报已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作为最基层的报纸,县市报与对手的竞争并不在同一平台上,在人力资源、采编经验、新闻来源、地方限制等方面也往往处于劣势。但对县市报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贴近,而最有提升空间的,恰恰也就是贴近。所谓提升,就是要把与读者地域上的贴近转化为心理上的贴近;把与读者物质层面的贴近转化为精神层面的贴近。  相似文献   

8.
报业信息增值服务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报业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主要报业集团的生存环境都己经受到新兴报纸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与报业媒体相关的广电、因特网等媒体的迅猛发展,也从另一个方面对报业发展形成了实质性的竞争,如何迅速增强报业的竞争力、开拓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业内人士时下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2001年11月1日,“新华传媒工场”成立,并宣布已推出《中国媒体投资报告:2001》,其标价令人惊叹,中文版1万  相似文献   

9.
2005年.随着网络媒体、移动电视等一批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从广告市场卷走了一块大蛋糕后.结果发现报业广告收入大幅缩水。一时间大江南北有识之士都开始正视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地盘划分问题.“报业寒冬论”也在这种焦急心态中面市了。报业内无论是战略领导者还是战术执行者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在新技术助推下的新媒体发展势如破竹.传统报业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党报能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三贴近”,成了很长时间以来报业普遍提倡的办报宗旨。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始重视为读者提供服务,采用许多新颖的报道形式,其中,“实用性报道”(也称“服务性报道”)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种实用性报道与一般新闻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报业的改革与竞争,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经过二十多年,应当说第一轮的竞争,随着整顿小报小刊顺利进展和对报业市场的规范,报纸的转型期基本告一段落。报纸从党报一体化的单一结构,发展到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层次结构,专业报纸迅速增加,报业集团不断诞生,报社开始走上了以报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自办发行全方位发展的路子,报纸的内容也力图贴近生活,贴近受众。  相似文献   

12.
当今传媒领域,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传媒格局已发生许多新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尤其是地市党报,其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选择。报业经济支柱——广告收入增长速度减慢,发行总量逐步萎缩,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报业遭遇的共同“寒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不仅维系着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文化产品的输出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潮流。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来说,在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中正引发着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做强报业主业基础之上抓住传媒变革的新机遇,如何积极发挥文化产业在创新发展中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新报业,实施报业转型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必须面临的新课题。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鄂尔多斯日报》自2006年全面改革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用实践向世人证明:只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文化产业,地市报就完全可以办出特色,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落实“三贴近” 提升党报影响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段时期,党中央就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充满改革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新观点、新举措,明确提出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组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三贴近”的一系列论述,大家认为,“三贴近”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切实把握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道质量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新时期加强报业集团建设,做强做大党报媒体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央领导同志有关“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业的迅猛发展.报纸的种类已经完成了越来越贴近实际的细分过程。各类专业性报纸层出不穷的同时,各种都市报也在不断推出各类专刊,以便满足不同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要求。其中以房地产专刊、汽车专刊、数码专刊、旅游专刊、留学专刊为最多。因为这些行业的广告信息量大,读者对于此类信息需求量也很大.所以众多都市类报纸都把此几项内容的广告和新闻单列出来作为报纸的专刊出现、来整合包括这几类广告在内的资源。在专刊出现的同时。如何做好专刊新闻的问题也摆在了诸多媒体面前。  相似文献   

16.
张辛 《青年记者》2003,(3):18-19
我国报界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政经类报纸应当引导社会舆论的前沿,有些同志在谈起舆论导向工作时,也往往有意无意地将这一任务交给党报,但是,随着报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地的晚报、生活报、都市报、晨报、早报等等各种大众生活类报纸,己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的主体。这就必然导致报业舆论引导格局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中国传媒改革报道内容的主要方向。对于中国报业而言,重视还是漠视人民群众的心声,实质上涉及到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汪莉 《记者摇篮》2004,(12):58-58
目前.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报业的改革如火如荼,新闻报道不断创新,为报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新闻资料工作如何适应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务之急,报业资料室应该大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有亲和力才有竞争力.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地方党报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有的地方党报甚至面临生存的挑战.显然,作为"喉舌"的地方党报,能否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壮大,转变报道方式,适应市场需求已是当务之急.从深层次上说,城市党报是一个城市的主流媒体,但如果不强势,不贴近读者,主流作用也难以发挥.为了谋求未来的更大发展,党报必须坚持党的宗旨,更加贴近群众,服务于群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报业市场化趋向的不断深化,各地省级晚报(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大亮点.它们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觉,贴近群众,干预生活,以生动活泼、敏锐泼辣的风格广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省级晚报(都市报)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报道”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各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特别报道”由每周“周末版”、“星期刊”进而扩展到每日推出固定的专版,如华西都市报、三湘都市报、大河报的“特别报道”,楚天都市报的“大特写”,燕赵都市报的“社会描述”,齐鲁晚报的“纵深新闻”等等,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与肯定,极大地促使报纸发行率上扬,促进了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