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信息化发展历程进行分期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修订现有法规、制定专项法规以及制定统一规划调节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性信息政策法规三方面加强信息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2.
吕新  于丹 《兰台内外》2005,(5):32-33
一、社会信息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具体地看,档案信息化也可以理解为档案信息实现“二化”:一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必然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纵观各基层档案部门,档案数字化普遍存在一些困难:一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县级档案馆虽配备了计算机,但应用功能单一,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贮存,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不能物尽其用;二是专业人员缺乏,直接导致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不能正常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县级档案馆的馆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应进馆的档案不能按时接收进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水平的基本状况是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及其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当前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总的判断框架是:从全国来看,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从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城市来看,信息化水平已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的交叉地段;从西部地区和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信息化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6.
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信息化就是要构造和完善信息化体系,而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为加速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提供行政支持;为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合法性,就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为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可用度、高质量和互通性,就必须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确定今年为“信息化建设年”以来,扬中市档案局馆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开通局馆内部局域网;二是在各科室每月工作计划中要求必须有档案数字化内容;三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局馆人员年中考核、年末奖惩的重要依据,使信息化工作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四是要求基层立档单位和全市信息化建设同步;五是更新了档案局馆网站;六是利用市政府建设电子政务平台的有利时机,主动争取相关领导支持,尽可能从源头上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国家治理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我国的国家信息化绝对不能离开这些问题,盲目地跟随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热点。我国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此,国家信息化需要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加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9.
1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 我们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与党委、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信息部门的支持。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对经济不发达.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差的市县档案局(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慧 《青年记者》2004,(9):97-9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而档案作为原生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强档案信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息化战略与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的开发、生产、传播、利用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我国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网络、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普及应用,即实现经济信息化、国防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几方面。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济信息化主要包括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和对十几年来城市信息化建设实践的思考和总结,杭州市提出推进城市信息化必须遵循“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基本原则。广义上讲,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出发,以需求促进应用开发;以应用项目作为重点和抓手,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狭义上讲.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都必须事先进行详尽的需求分析,找准技术应用的突破口。通过具体应用项目的开发,带动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它所要求的是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发明创造是其立足之本。无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还是企业公司,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本文探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与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档案信息化是在国家总体规划和系统组织之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档案业务,不断适应数字环境下档案活动的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建设过程,它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战略在档案领域的具体实现,其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并不断变化,具时代性和社会性。纵观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档案信息化进程大致分为萌芽起步、快速推进和系统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形势对图书馆的要求,提出党校图书馆的一种信息化建设模式,即要把党校图书馆建设成为主动进行信息采集、加工、管理和服务,适合政治、经济、社会、化管理与决策需要的信息工厂,并分中央信息库建设、信息采集组织和管理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和知识产品这三个部分来阐述信息加工厂的运作。  相似文献   

16.
《四川档案》2004,(2):22-24
章从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全省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等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强化信息专业教育的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更新思想观念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遵循社会信息化进展设置课程;培养信息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成为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三项基本任务。其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把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范畴,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和促进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特别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行,电子文件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以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服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风险包括技术上:数字信息资源分散与整合的风险;经济上:资金不足与投入产出效益差额的风险;法律上:知识产权风险;文化上:吸收外来文化和保持文化独特性的风险。每种风险都有其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集团在2001年制定了《温州港务集团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建设在这个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取得了巨大进步。建立覆盖集团各公司的广域网,为基础数据通信提供了保障;建立了集团公司及各下属公司的外部信息发布平台(网站),完成与外界的沟通服务系统;并对集团的业务系统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建设完成了集装箱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产、安技管理系统等等;引入了无纸化办公系统(OA);多次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比赛,建立了集团内部信息数据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