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学即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门学科,实用主义的对外汉语教学将教学任务局限在语言教学上,事实上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不仅有着促进的作用,更是对语言教学的一种升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翻译离不开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汉语言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文化与文化翻译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可以从外语教学与文化二者的联系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应用词汇语义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技能,增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语言的转化,语言系统本身体现文化。这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学习研究语言翻译离不开研究社会文化。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翻译技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本土文化。本文以一个简单而极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单词——“face”为例来解读文化的理解对词汇翻译的重要性。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分支,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其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日常的交际能力。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其中文化因素知识的讲解,将中国文化合理的导入到教学活动中。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教学的策略,为更好的展开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翻译是对源文中各种文化信息进行处理。本文尝试解读西班牙翻译者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理论,运用其策略分析汉英文化翻译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指出汉英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有"趋同"意识,力求使翻译文化无限靠近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在经历了以索绪尔等的结构主义为特征的"语言学转向"和以哈贝马斯等的交往理性为特征的"语用学转向"之后,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也发生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域,为翻译研究的本体带来了新的维度和视角。本文拟从"文化转向"的视角探求"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基本范式和范畴。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11.
文化过滤是跨文化转换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存在于所有形式的跨文化转换当中。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转换,翻译即是目标文化对源文本与源语文化实施文化过滤的过程。在借鉴比较文学、跨文化戏剧等相关学科"文化过滤"思想的基础上,探讨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厘清"文化过滤"、"文化过滤层"等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文化过滤的主要形式与作用机制等问题,提出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翻译文化过滤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凤霞 《成都师专学报》2008,27(1):101-103,112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符号系统转换的交流活动,而且是两种语言背后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特殊表现形式。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所译南朝诗人谢胱的名诗《游东田》为例,通过“以创补失”和“三美”论,解读许渊冲诗歌翻译中文化因素在译诗中的再现,从而论证诗歌翻译不是复制原诗,采用“拆散、重组”文化基因的移植方法可以实现以诗译诗,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翻译研究者主张以文化翻译代替字面翻译,以达到翻译标准。文章从这一理论出发,主要论述文化翻译中影响“信”的因素,并进而探讨文化翻译中达到“信”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转向”大潮,文化被纳入翻译教学研究。目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着某些缺陷,从跨文化角度探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调停,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的全球意识和文化敏感度,可以矫正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翻译中一方面要传播源语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力求译作通俗易懂。文学译作中文化的展示首先要从异国情调的角度来体现。其次在语言要素中精雕细刻,让人感同身受。同时还要注意译作的“意合”问题,使译作从“异化”、句际、段际关系等各方面与之相呼应。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传真”与“意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它们将有益于读者对源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文化干扰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本文从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说明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和进行英汉文化对比的重要性,从翻译教学的角度介绍了文化导入的原则和内容,并以教学中的翻译实例从语言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旨在把文化教学贯穿于翻译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文化转基因为切入点,通过对许渊冲所译诗歌《游东田》进行研究,认为诗歌翻译应当从文化转基因角度采取适当策略,保证"意美"、"音美"和"形美",在传递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源语诗歌的文化特色以飨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学习者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了解文化,获得全新的自我认同,而这也正是语言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因此,将训练建立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确立方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追根溯源、横向比较等的方法,认知文化,让历史知识、社会生活的各类素材融合到训练中去.并使学习者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真正学会准确地运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际语言与文化导入理论的影响,公共英语课教师不仅仅是语言教师,还应担起文化翻译的角色,以实现文化与翻译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