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重要依据。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由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明、政治制度明和政治行为明构成的,三分别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理论基石、核心要素和主要标志,其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法治从来就是政治明的重要内涵,依法执政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必然要求。现代政治明的关键是政党政治明,政党政治明的重要标志是执政党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明是人类明发展史上两种不同类型的明,二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竞争和比较中共同生存和发展。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政治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明的关系,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保障,又是实现更高明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要求,阐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是社会明的三大构件,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明是政治明和精神明的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明决定物质明、精神明的性质并为其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明为物质明和政治明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在具体内容和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共通和重合。  相似文献   

6.
从1844年马克思设想通过建构“政治明”来废除集权制,到2001年江泽民提出把“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作为我国政治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已经经历了一个半多世纪,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政治明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然而,二十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全面发展,显示了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社会主义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明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意义十分重大”。而从与政治明关联密切的法治维度将社会主义政治明凸显出来加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党合作属于政治明的范畴,是政治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明能够为多党合作提供了清晰的理论定位,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本质则决定着多党合作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路径决非仅仅只有法制化一条路径,从政治明的三维结构出发,着力抓好政治意识明,政治制度明、政治行为明三方面的建设,使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也不失为通向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良好通道。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认真研究和积权落实十六大的这一战略部署,是进一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人类明是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价值整体,其中,政治明集中体现和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政治进步状态和成果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明是人类政治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行为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协调发展,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明了政治明的建设是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历史任务。在政治明建设中,政治行为明对政治明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政治行为明有其基本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政治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民放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明”新概念,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更充分地体现出政治明巨大的功能作用:政治明是强党廉改的砝码,是育民固本的良方,是富民兴国的法宝,是联友制敌的武器。新时期推进政治明建设,应着重于权力运行方式的法治化,着力于党的执政方式的民主化,着眼于人类明成果的中国化,着手于政治体制金革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15.
章试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政治明及如何建设的问题展开论述,阐明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必须要遵循政治明发展规律,在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识: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明概念确立的过程;二理解社会主义是皇大明有机统一的社会;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明建设的根本内容;四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是既要置于人类政治明的背景之中,又要具有中国特色。政治明建设价值选择是对政治明发展趋向的整体确认,必须从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关系层面来把握。人类政治明同质价值选择主要体现在权力制约、人民主权、治理方式;中国政治明特质价值即社会主义定向和中国国情,这种价值选择体现在制度形态、治理形态、化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政治明”的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_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握规律,立足国情,走出自己的路子。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明较之以前不同社会形态的政治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政治明进步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政治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明其基本内容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其核心是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了“政治明”的概念,把政治明建设与物质明建设、精神明建设并列为三大明建设。政治明内涵法治明,法治是政治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标志,没有法治很难说有什么政治明。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大突破,也是我国政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