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笑掉大牙     
两张废纸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批评同学们乱丢废纸:“假如这个同学扔一张,那个同学扔一张,那么这个校园将会有多少张废纸?”下面有一个学生大声说:“两张!”睡觉老师:“你认识到了上课睡觉的缺点吗?”学生:“认识到了。没有在床上舒服。”大耳蚊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在介绍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这时教室中有一个同学在睡觉,老师看到后十分生气地把这个学生叫了起来,并且问他“达尔文”是什么人。这位同学还在刚才的睡梦中没有清醒过来,只见他不假思索地说:“‘大耳蚊’?这不是一只蚊子吗?”紧接着他又意识到这是一节生物课,遂又在后面…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管理改革的策略1.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在我们学校有一条标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好”。所以,我们管理的特点是: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我们的校园占地面积有108亩,天天有几百位来宾在校园内,怎样保证没有一张废纸?怎样确保任何时候校园里都是干干净净?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年开学,我校都要宣布一个制度:不管哪一位在校园里发现校长扔一张废纸奖励1000元,这钱从校长的工资里扣除。这样校长就不敢在校园里扔废纸。学生发现教师扔一张废纸奖励500元,其中100元由学校负担,400元由教师个人负…  相似文献   

3.
校长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例行检查,在不远处发现了一张废纸。这里是一个交通要道,每天早上会有上千名学生、上百位老师从这里经过。“难道这么多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为什么不捡起它?”校长呆呆地站在那里陷入了思考。远处的下课铃声响了,几个男孩子从校长身边跑过,他叫住了他们:“喂,小同学请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孩子们笑着跑走了。一位女教师从教室里走过来,校长叫住了她:“你们是怎么教育学生的?”他指着地上的纸说,“这么多孩子竟然没有一个捡起它?!”女教师回到班里训斥所有路过的学生,忽然一名男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校长先看见,他为什么不捡?”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拜师由来   朱永新教授、李镇西博士创建的“新教育在线“,以其崭新的教育视野,独特的网络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教育工作者.2003年10月,张万祥老师在新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发了一个帖子:《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我当时并未在意,只是随意地回了个帖:“用心教育,契机俯拾皆是“.没想到接下来几月,张老师的帖子一发不可收,汪洋恣肆,浩浩汤汤.当我重新审视张老师的时候,论坛里许多网友已经聚集在“创新艺术“的周围,有复制下载的,有整理打印的,还有的不吝力气把张老师的有关文章复制在一个帖子下,便于网友浏览下载.许多网友,先是关注、等待、期待,接着便是学习、感激,最后是直接呼喊:“向张老师学习!“提出让张老师收徒弟,而且附和者甚众.……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网友在新教育在线网站“教师之友论坛”贴出了一份问卷调查,来自甘肃的红霞老师、来自江苏的点精老师以及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旅美方博士分别对问卷做了回答。下面是有关详细内容。一、学校问题1.你们学校有长远规划吗?没有。旅美方博士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网友在新教育在线网站“教师之友论坛“贴出了一份问卷调查,来自甘肃的红霞老师、来自江苏的点精老师以及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旅美方博士分别对问卷做了回答.下面是有关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习作训练,题目是《记一件深刻的事》。结果,全班写得最好的一篇习作,竟是题为《我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的同学听后说:“一件深刻的事,怎么会是拾一张废纸呢?”老师评讲时,说出了其中好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王艳芳 《师道》2006,(1):39-39
我拿着一大叠绘画纸走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拔出钢笔套,一滴墨水不小心滴在一张绘画纸上。“哎呀,老师不小心将墨水滴在稿纸上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老师,赶快重新换一张纸。”前排的小姑娘着急地说。“老师,赶快用粉笔把墨水吸掉!”一个小机灵鬼说着就要去找粉笔。哈哈!他们不知道这是我精心导演的小品。我马上接着说道:“在大家眼中,滴上墨水的纸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就应该扔掉;而在老师眼中,它却可以成为一幅很美的图画,不信你们仔细看!”我侧着脸用嘴轻轻一吹,稿纸上凝重的那一团墨竟可以吹成树枝状,很有动感。孩子们…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教育在线”网站上《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的帖子及跟帖后,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位校长。他私下里戏称自己为“皮球”校长、“车胎”校长,多次在教师会上发出“号召”——“有气冲我来,有火朝我发!”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开始,我们通过“教育在线”网站征集广大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意见。到2004年11月16日,有646人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还有许多老师通过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反映情况。结合“教育在线”网友的评论,对教师2005年关心的若干教育问题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日,有网友在新教育在线网站“教师之友论坛”贴出了一份问卷调查,来自甘肃的红霞老师、来自江苏的点精老师以及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旅美方博士分别对问卷做了回答。下面是有关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12.
校长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例行检查,在不远处发现了一张废纸.这里是一个交通要道,每天早上会有上千名学生、上百位老师从这里经过."难道这么多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为什么不捡起它?"校长呆呆地站在那里陷入了思考.远处的下课铃声响了,几个男孩子从校长身边跑过,他叫住了他们:"喂,小同学请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孩子们笑着跑开了.一位女教师从教室里走过来,校长叫住了她:"你们是怎么教育学生的?"他指着地上的纸说,"这么多孩子竟然没有一个捡起它?!"女教师回到班里训斥所有路过的学生,忽然一名男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校长先看见,他为什么不捡?"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育督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颇令人玩味,记录如下。一个小学校长在汇报课改工作时,为证明其管理严明特举了一例。某天,该校长听课发现一年级一学生把石桥称为“一孔石桥”,而任课老师并未给予任何纠正。这个校长非常生气,他决心在全校教师会上点名批评这位老师,让全校老师接受这个深刻的教训,并不要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教师大会上,他振振有辞又痛心疾首地质问:“大家说,有‘一孔石桥’的说法吗?连‘一座石桥’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学生错了还不纠正。这是难道是一个堂堂大学本科生上的课吗?”督学说:“当时我很惊讶。‘一孔…  相似文献   

14.
徐星 《教育文汇》2011,(11):13-14
在与部分参加“上海——加州影子校长”项目的校长就“课堂在转型”话题进行交流时,不少校长都提到了美国的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圆桌”。这里的“圆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圆桌”,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大桌子旁交流和讨论,学生则是课堂讨论的中心。美国的这种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以学定教”的样本。  相似文献   

15.
教师会上,校长指名道姓地斥责张老师,张老师惭愧地低下头。最后校长还撂下一句话:“有一些教师,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些教师要为你们的行为负责。将来学校有什么处罚,别怨我没说!”张老师是有点过分:上课敷衍塞责,作业批改频频出错,有时还忘记上课呢,家长都找上门来,难怪校长生气!可校长的“火”也许大了些,众目睽睽之下,没有顾及到张老师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4月19 日,西湖之春全国新课标新教法”阅读教学观摩会上,浙江温岭的张祖庆老师上了一节《詹天佑》。稍后,由张老师自己整理的课堂实录在“人教小语论坛”“教育在线”上公开发表,一时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听完何金钟老师执教的《大江保卫战》,脑海里立刻显现出一个词语:从容不迫。面对“挑剔”的《教师之友》编辑、“教育在线”网友,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何老师的课依然上得如此从容。这从容来自平时的千锤百炼,这从容来自自身的丰厚底蕴。何老师的课是在上午第三节上的,深谙学生心理的何老师,面对已经上完两节公开课的学生,来了三道智力小游戏。在会心的微笑中,学生的疲劳和紧张立刻烟消云散。何老师的课是在与学生的“商量”中开始的:他与学生商量怎么上这一课;他与学生商量读几遍书;他与学生商量要不要当堂完成书面作业。一旦商最决定,何老师便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示“友情提示”,何老师却坐在一边静静地欣赏学生读书,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一片活跃的沉静。何老师这节课是一节简约的语文课。没有众多的  相似文献   

18.
张万祥老师是天津的一位退休教师,德育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多本班主任工作的书籍。他在“教育在线”张贴的“教育精妙小语拾萃”系列帖子,是他从自己近两年间阅读的大量教育报刊章中录的精炼、精妙句的汇总。它让老师们在省时省力中,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受到许多教师的喜爱。受《教师博览》之约,张老师现将这些句进一步整理、归类,《教师博览》从本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教育在线”网站上《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的帖子及跟帖后,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位校长。他私下里戏称自己为“皮球”校长、“车胎”校长,多次在教师会上发出“号召”——“有气冲我来,有火朝我发!”一次,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位女教师因为所负责班级的卫生常规被扣分而对他大动肝火的一幕:女教师“面红耳赤”,他却“和颜悦色”;女教师“咄咄逼人”,他却“柔语细声”。一番耐心细致的分析与解释后,女教师的脸上终于“多云转晴”。女教师是怒气冲冲而来,高高兴兴离去。校长的这种“窝囊”做法让我一时难以理解,但他心甘情愿“受气”…  相似文献   

20.
何兴东 《云南教育》2009,(20):38-38
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今年元旦的《人民教育》杂志上寄语全国的小学校长时说:“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那么,要使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发展,校长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