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书法家在创作中能有“无意于佳乃佳”的效果。这种下意识的直觉下的技法境界是由有意识转化而来的 ,还有书家性情、才情与修养的作用。这种妙手偶得实际上常常做到了“无法之法”,二者联系密切。“无法之法”也是从“有法”之中走过来的 ,是积学累功后灵感的悟得 ,其实质就是艺术的创新。“有法”与“无法之法”共同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前进。要创新既要广泛继承 ,又要善于变法。“入我神”使“古化为我”是走向“无法之法”的重要途径 ,“无意于佳乃佳”之作亦由此求得。  相似文献   

3.
苏轼作为书法"宋四大家"之首,其成就十分显著。他的书法美学核心思想是尚自然。在其书法美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中,"自然"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包含着本与末、道与艺、人品与书品等本体论范畴和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意自适状态以及风格论上的自然平淡。他的书法成就正是他书法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于佳,今年6岁,是烟台市福山区实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2001年,在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少儿组朗诵比赛中,于佳以出色的朗诵表演获得铜奖。这是福山区幼教系统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5.
史料是过往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所必须的材料。无意史料是人们无意间留存下来的,它与有意史料相对应。有意史料虽有故意作伪之嫌,亦具有意存真之实。而无意史料的特殊价值在于:因其无主体之"意"的干扰而尤能保存历史之真。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是涵容并存的,不能从史料存在形式上作截然区分。主体之"意"是剔分无意史料的刀尺,研究的问题是捕获无意史料的筌网。在历史研究的实践中,无意史料应与有意史料对勘使用,庶几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无意于佳乃佳"的观点是苏轼针对书法创作提出的,这一观点与老子的无为、庄子的心斋澡雪观点一脉相承。它蕴含了深奥的艺术精神,在艺术构思、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阶段都体现出"无意于佳乃佳"这一命题的深刻性。正确对待无意于佳乃佳这一命题,是创作佳品的重要前提。"信手之作"与"无意之作"不同,看似"无意",实则经过艰苦训练,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王薇 《时代教育》2014,(11):172
本文主要谈论林纾前辈在翻译中的误译问题及其因素,并将误译归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无意误译"受到翻译者自身的局限,是一种错译。"有意误译"是翻译者翻译时的一种策略、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我们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后,里面一些镜头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久久无法忘却。小时候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有些也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保存至今。这都是因为我们有记忆能力,但是这两种记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不同的——从有无意识参与的角度来说,前者属于无意记忆,后者属于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事先没有确定目的的无意形成的记忆。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要作一定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常常不能截然分开,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可能转化为有意注意.只有两种注意交替使用才能提高其教学效果,因为过多地用意志来控制注意、会使人很快感到疲劳;又因为任何工作都有枯燥和困难的部分;难以叫人产生无意注意,光靠无意注意也难以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及时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相似文献   

12.
作家普遍都有一定的"世俗"情怀,且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于池莉来说,"世俗"情怀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彰显的一个主要内容,成为了她"市民化书写"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池莉小说"世俗"情怀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种形态,即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保持这种注意,往往要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注意对人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功能:  相似文献   

15.
注意,主要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贯穿于认知活动,是人们进行信息加工的重要机制.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工作和学习中的大多数心理活动都需要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美术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从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角度看,美术鉴赏的性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首先,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方面。没有美术鉴赏,美术创作便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同样,没有美术创作,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美术鉴赏。其次,美术鉴赏同其他艺术鉴赏一样,是人们观赏艺术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任何美术作品既是对社会生活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提高内化效果,关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主要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方式,施行"养心""安心"和"揪心"策略,更适应当下学生心理活动特点,满足其心理需求,能取得更佳的内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威廉·詹姆士根据注意的发生是否自觉和有无意志努力的参加,将注意分为无意与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的发生是被动的,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作主观上的意志努力。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或  相似文献   

19.
阅读记忆不能直接成为作家创作的精神资源,否则无论有意或无意都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就目前阅读视野看,把阅读记忆直接转化为作家创作的精神资源(仅以经典文本研究为视角)的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对局部细节的记忆模仿,二是对故事整体的记忆模仿,三是对复合文体的记忆模仿。作家只能把阅读记忆作为间接因素化为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处理,使其成为自己生活经验的有机部分,并以自己生命体验而再度出发,才能真正创作出令人信服的经典。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善于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生如果不注意听课,就无法较好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