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土建类专业实验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已无法满足土建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SETP)的建设。本文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宁波大学为例提出了土木工程SETP建设的原则、目标、功能及内容,指出土木工程SETP应围绕培养目标和教学功能,并遵循系统性、交互性、工程化过程及虚实结合的原则开展建设。平台资源配置需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各模块方向的实验项目要求,利用实验平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出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的土建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对侧重于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工程实践、科技创新能力、师资建设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在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总框架下,结合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专业的内涵,明确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师资来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工科建设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结合开放大学办学定位及优势,以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路径:根据建筑行业的产业导向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和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校企联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通过组建大学科师资团队、推行多导师制,建设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土木工程的现状和发展,分析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与专业教育的方法,指出我国土木工程教育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从而导致毕业生四个不足。作者提出应该改变人才培养的理念以达到培养的土木工程人才,满足日益发展的时代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是广东省教育厅试行的一项"2+2"人才培养项目。党的"十八大"提出和描绘了"新型城镇化"的宏伟蓝图,新型城镇化的实施需要大量土木工程建设人才,尤其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给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动力,也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如何为经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培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顺应工科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嘉应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载体,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总纲领,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初步研究,对其培养特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构建适应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3+1"人才培养实践及完善,为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土木工程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需求很高的学科专业;因此,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也是当前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教学的困难之处。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教改措施和方法,真正满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结果,对现有实验条件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与上海各市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综合对比,说明学校为打造精品土木工程高水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验室建设方向、实验室教学体系构成、实验室队伍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规划四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以推进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为国家和上海市在战略性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点,依托本地区有一定影响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企业,我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企业专家及一线技术人员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校内外教师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人才培养的过程监控体系,使我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标准不仅满足"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而且适应社会对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逐步形成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58-161
基于"面向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开放育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理念,结合常州工学院国家级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实践,探讨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运行模式、校企合作共育机制、教学团队培育、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成效等问题。将土木工程教育根植于地方建设行业环境之中,并与土木工程执业资格无缝对接,为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卓越土木工程师"提供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攀枝花学院为例,探讨了土木工程人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满足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目的性、产学研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突出特色以及系统化原则,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应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为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和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创造条件。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加强土木工程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师的需求。新时代下应坚持以“就业与升学并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与升学能力。中职学校应通过加强实训课程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高生源质量等举措,在实现就业教育的同时统筹兼顾升学教育,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首先总结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和现状,给出了所在学校在制订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的思路和重点,并就相应的质量工程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职土木工程是与实际工程紧密相联,而且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现代化建设需求,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必须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使其具有高级专业人才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准。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题,分析当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教学改革策略,力求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毕业设计"是为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全面的训练。本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毕业设计"课程为例,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准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建设一流土木工程专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知识输入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以技术体系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相应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以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内容模块化为突破口,以土木工程技术体系为主线,在课程群和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对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专业改革的方向,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的内容。该体系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新工科特点的创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对材料的需求及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材料类课程设置较少的情况,提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基于对材料类知识需求调研结果,给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开设的材料类课程及要求。  相似文献   

20.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根据社会对毕业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培养及毕业答辩等环节,通过改进以往毕业设计过程监控的做法、提升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对落实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