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经历了面临“末位淘汰”的险境之后却一路“蹿火”,成为颇具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而以栏目主讲人身份出现的易中天、于丹等人,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造就出独特的“学术明星”现象。  相似文献   

2.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6,(11):12-14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创办于2001年7月9日。但节目最初的学术讲堂性质使其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在C C TV-10的排名中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努力,《百家讲坛》如今已快速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收视转换,从一个学术论坛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曾面临淘汰的节目,《百家讲坛》审时度势,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实现了起死回生,并最终成为科教频道甚至央视最炙手可热的栏目之一,其成就有目共睹;然而辉煌背后必有暗影,居安思危,才能避免“死于安乐”的轮回。在此仅就《百家讲坛》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隐患作一剖析,抛砖引玉,以期为同类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余建清 《新闻知识》2007,(11):60-62
《百家讲坛》,这个与央视科教频道一同诞生的栏目,一度曾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然而,绝处逢生之后,却成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可以说,《百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9,(1):15-15
《百家讲坛》巳开坛7年。在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的火爆之后,目前的《百家讲坛》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其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也一再被学界和观众所诟病。先是有阎崇年挨打、于丹被威胁的事情,而从央视内部得知的消息,《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幅度惊人,巳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相似文献   

6.
李倩倩 《新闻窗》2007,(1):75-77
“学术”和“明星”似乎是很难搭上边的两个概念:明星是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产物,而“学术”则好像只属于那些专门做学问的学者,和普罗大众有着相当的距离。但是,就在这一两年,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节目为代表的媒体却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这些大都在高校和科研  相似文献   

7.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教科频道一档带有学术性质的人文类节目,诸多学者在讲台上评古论今.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至今,《百家讲坛》迅速走红,培养了张颐武、易中天、刘心武等一批"明星学者".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原是一个形式单一、内容高深的科教节目,曾一度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2004年,栏目制片人等及时调整编辑策略,使栏目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从普通编辑学角度归纳《百家讲坛》的编辑活动,探析其编辑策略调整及其带来的效益,进而揭示普通编辑学的普适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新宏 《新闻界》2007,(1):40-40,42
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传播环境下,《百家讲坛》作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学术性”较强的栏目,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青睐,收视率稳步上升,成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品牌栏目。而这个结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相似文献   

10.
郑琴琴 《新闻世界》2009,(12):81-82
《百家讲坛》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然而,近两年,在《百家讲坛》“热”的背后,学术界关于《百家讲坛》的争议和讨论从未间断。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本文主要探讨了《百家讲坛》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有着怎样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栏目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5年栏目改版之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收视率日创新高,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节目从遭遇末位淘汰的尴尬到后来的收视率攀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办前后,全国就出现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性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千年论坛”。学术电视节目品位高雅、内涵深邃丰厚,受到社会精英阶层的赞誉,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震动。但是,如何把节目制作得既内容丰厚又形式活泼,使观众乐于接受呢?这是摆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8,(1):48-48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万卫在2007年第12期《电视研究》杂志上发表《〈百家讲坛〉的电视语态》一文,指出: 《百家讲坛》的“蓝海战略”始于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当时的中心领导强调,我们要做到“不去争新闻,不去抢娱乐,要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资源,寻找适合我们的节目形态,学校有那么多名教师,为什么不能做成节目呢”?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与学术传播——从《百家讲坛》的热播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涛 《新闻界》2006,(5):63-64
2004年5月,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栏目收视率一路上升。2006年,易中天的电视讲座《品三国》以及同名出版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众多来自普通观众、专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评说和争论。  相似文献   

15.
刘倩 《青年记者》2006,(22):61-62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一档学术讲坛类节目。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未引起太大关注。然而在不经意间,这档只有午间和深夜才出现在屏幕上的讲课式栏目竟然火了起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甚至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受众为王:央视《百家讲坛》的异军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隽媛 《新闻记者》2005,(12):72-73
2001年7月9日,一个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崭新节目《百家讲坛》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开播。4年间,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完善,至2004年,《百家讲坛》从纷繁复杂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在科教频道年终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成为2004年电视节目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百家讲坛》以“教授知识”为主要传播目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科技以及风俗人情、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能够增长人们知识和见闻的内容都可以在电视讲坛类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百家讲坛"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一档学术讲坛类节目。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未引起太大关注。然而在不经意间,这档只有午间和深夜才出现在屏幕上的讲课式栏目竟然火了起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乃至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作为一档科教节目竟能取得如此的成绩,自有其独到创新之处。但是在“百家讲坛”取得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到节目未来的发展。学者明星化与学者自主性的丧失“百家讲坛”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打“名家牌”,推出了一批“学术…  相似文献   

18.
刘倩 《新闻三昧》2006,(12):30-32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一档学术讲坛类节目。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未引起太大关注。然而在不经意间,这档只有午间和深夜才出现在屏幕上的讲课式栏目竟然火了起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乃至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寻找屏幕下的突破口——关于电视论坛类节目发展方向的思考从湖南卫视开创《千年论坛》染指学术开始,直到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带来一股"文化热",电视论坛这种新兴的节目样式一步步走向观众,终于在时下的电视屏幕上蔚然成风,其获得的评价可谓既"叫座"又"叫好"。  相似文献   

20.
王珊 《青年记者》2017,(9):24-25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观众中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用“再次”这个词,是因为用电视节目的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并非首创,早在十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就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直接推动了“国学热”.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康震、蒙曼、王立群和郦波四位点评嘉宾的表现非常亮眼,他们正是从《百家讲坛》开始,走上电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此外,《百家讲坛》中还走出了易中天、于丹、阎崇年、钱文忠、纪连海等一批活跃于电视屏幕的文化嘉宾,为中国的电视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