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说明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阅读内容只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几条干瘪的规程;教学方法与万紫千红的学作品教学相比更是黯然失色;说明写作更是软肋,不少学生虽能写出不错的记叙和议论,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说明教学已成为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考试标准】 1.明确一篇说明文或相关文段的说明对象。2.能迅速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3能简要概括全文或相关文段的主要内容。4.准确识别和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并能体会其作用。5.区分和运用时间、空间、逻辑等三种说明顺序。6.把握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说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目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大量普遍的记叙写作现象的考察,分析记叙中的说明和说明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说明和叙述尤其是补叙的不同形态特征,并对记叙中说明的种类,方法和方式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旨在介绍说明中的说明及议论中的说明种类及二的辨析,为中学语教学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阅读教学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存在一些不良倾向,诸如肢解课文、教师中心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理念深入人心,整体感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已深入课堂。但是,这种整体感知的方式是否适宜于所有文体呢?我以为不尽然。比如说明文阅读教学,由于对它的不恰当定位,过去教学抓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现在,则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联想、发现,或者把语文课上成生物课,科技宣传课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一、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最好的范文。通过讲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写作。例如:学生写说明文困难大,而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以说明文为重点内容的。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学习课文前的“说明”和附录“谈谈说明文”两篇知识短文.使学生明确说明文需要掌握的四点知识,即:一是抓住要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三足注意说明顺序:四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说明顺序上能运用由远到近、先总后分的写法,说明方法多数能运用举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当我讲完第三册三单元“关于凄报常识”后,让学生人人制作手抄报,要求第一版是新闻版,第二版是副刊。制好后张贴在校园。这样把课文与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熔读与写于一炉.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给学生以“练”的广阔天地,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达到教屉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招数指津]比较阅读型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特点是提供两段内容相近的语段,设计一些问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文段的阅读,比较其在记叙事件、刻画人物、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上的异同之处。这种类型题不论从阅读量来看,还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张春方 《学语文》2009,(5):14-15
传统的说明文教学往往以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悦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等方面安排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安排,固然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说明义相关知识等优点,但若长此以往.一成不变.有意无意地减弱了文化的参与,将说明文教学变成应试的附庸,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篇说明都在向人们播撤着知识的种子,写好说明很重要。写好说明应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恰当地选用说明方法;适当借助其他手段;应注意语言的简洁、严密、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一幅油画     
这篇章以一幅油画的画面景物为说明对象,由远及近,清晰有序地介绍了画面上具有巴黎特色的景物。作在说明时,综合运用了数字说明、比喻说明、比较说明等多种说明方法,很好地突现了对象的特点。不仅如此,作在说明中还恰当地运用了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富有情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事理),为了使读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常常使用恰当的说明语言和合理的说明方法等进行说明。《向沙漠进军》一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依照说明排除论证,人理解的行为只需借助机械论说明,而排斥心理说明.说明排除论证成立的关键有二:说明实在论;科学说明的统一性与简单性.说明实在论是科学说明的形而上学立场,主张:每个说明背后都有形而上学决定关系与之一一对应.科学说明的统一性与简单性表明每种形而上学的决定关系只能采取一种说明.但经分析可得:说明与形而上学的决定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统一性与简单性这一评估说明的标准存在问题.故而,说明排除论证是不成功的,人们有理由支持心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保险实务中,当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人往往因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很难得到理赔。同样,保险人未尽到对保险条款明确说明义务,往往在争议案中陷入被动境地。如何判断保险人善尽了明确说明义务,是实务中的难点。说明方式上,保险人可以针对考虑保险条款的性质与投保人的实际交易能力,对不同条款与不同的投保人采取不同的说明方式。关于说明范围,对不负赔付责任条款、限制责任条款、涉及特定效力的条款,保险人必须清楚说明。保险人的说明程度也须达到具有一般知识与智力水平的普通保险人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说明题约占60%.一般来讲,说明题跟计算题不一样,说明题需要更多地思考和分析,以理服人.解答好物理课本中的说明题必须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形象性强、理趣性重的文体来说,文辞相对少一些形象色彩,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重于分析讲解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讲解知识为主,容易陷入科学主义的误区,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初中说明文教学的着力点都是放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这些问题上,忽略了读写的教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高效性呢?我很想在这方面做个探究:于是,在教《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我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鲸》是小学阶段一篇典型的常识性说明文。文章有三大特点,值得学习。   一、学习说明方法   作者为了把鲸的知识讲清楚,采用了十种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具体地说明了鲸的特点,加深了人们对鲸的认识。   1.拿人们熟悉的动物象和鲸做比较说明鲸的大。如:“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2.用具体的数字说明鲸的重。如:最大的鲸有 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2000公斤。   3.通过例举实事来说明鲸的长。如:“我国捕获过一头 4万公斤重的鲸,有 17米长。”   4.通过给鲸下…  相似文献   

18.
形式化方法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相结合,可以消除因软件开发初期的需求规格说明因描述的歧义而可能引起的不一致性和不正确性,特别适应于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软件,可以它们发挥各自的优点,更好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中考对说明方法的考查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说明方法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立意命题。针对这样的命题规律,我们发现尽管考题的问法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答案往往都遵循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这一规律。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这规律,我们在答这类题时就不会感到为难。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类题的答题规律,笔者就此对常见的九种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试作归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义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