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的艺术美:一、日本式的传统的美;二、东西合璧式的日本小说现代美;三、表现作家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川端康成小说的独具的美。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从内容、语言、主题风格三个角度论证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体现了川端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生命悲哀的哲学体悟、生命救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笔下的代表作品《雪国》,对于研究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将从《雪国》着手,从"悲美"风格体现和"悲美"风格的缘由两方面展开对川端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受到广泛重视。以川端早期作品《伊豆的舞女》为对象,从结构、人物、语言、文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例解,以期对川端文学的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美的追求者,他的代表作品《雪国》自1948年出版后,就被公认为体现美的集大成之作。川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尤其从结构、景物、女性等角度充分体现了川端对美的追求,以及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是早期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后来成为新感觉派的一名骁将,川端在其作品中以“美”“悲为基调塑造了种种男女悲欢离合的恋情;大自然的美在川端笔下是用以烘托人物感情变化,刻画出人物性格的,他的伤口中常常流露出悲哀,人生幻化,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这是一种美学思想,川端康成把日本古典学风格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熔铸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女性文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美丽而又悲哀的女性形象。文章以《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为代表,结合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从自然美、女性美和死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川端女性作品中的唯美意识,并阐释了川端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掌小说被誉为"川端文学的故乡",在川端康成早期的文学创作中,点缀着大量风格清新的掌小说,其中表现少男少女的爱及感伤的作品洋溢着青春时代诗的精神,成为其青春时光的缩影。本文以川端康成的表现少男少女情感的掌上小说为中心考察了作品中少男少女的共同特点以及从小说传递出的作者回归少年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个人时代──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美何文林川端康成说:““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不灭的美》;在他的创作中,“美”与“悲”是紧密结合的,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悲伤”与“美”、“哀怨”与“美”、甚至“死亡”与“美”,是贯穿川端文学的主调。川...  相似文献   

10.
紧紧围绕“追寻”二字,着重从文化视角的三个层面,即内外视角的传统美、文化冲突中的传统回归、文化整合中的文学“追寻”与川端的“追寻”个性,剖析了川端康成的《古都》,阐明这部小说体现了日本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本分析方式,探讨《伊豆的舞女》中所渗透的川端康成的审美情趣,即对日本传统美的憧憬,物哀思想的渗透以及他所追求提倡的朦胧美这三种审美意识,并从地理人文环境——日本的传统民族意识、川端自身的人生阅历以及时代大背景这三个方面来追溯川端康成审美情趣养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的文学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抒写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从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日本文学传统中所特有的物哀、风雅和幽玄之美.本文通过对<古都>中自然描写的分析,力图揭示川端文学中的自然意象之美,探索流淌在川端世界里的东方美.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在《禽兽》一文中揭示了主人公“他”的特殊异化人性,与常见的表现主义作品中采用的手法不同,川端在此采用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异化表现手法,通过小说主人公的冷漠与移情来展现人物的特殊异化人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和文化展示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并描绘出中国新时期小说园地因而具有的一道奇异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色彩美是日本关的相位之一。许多日本作家笔下都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其中,川端康成是描写色彩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的《伊豆的舞女》以白色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通过白色象征纯洁、尊贵和毁灭来体现小说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江户时期以来,和欧美很多国家在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川端康成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知名度,备受瞩目的原因是川端康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依靠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细致而敏锐的感观性,从而创造出了川端文学所特有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日本文学所特有的传统美。  相似文献   

18.
川端文学的悲美风格,是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川端康成数十年艺术心血的凝结,构筑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雪国》在意象、境界、意识、情感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悲美风格。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他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生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川端康成描绘了融人自然中的人,表现了自然人性之美,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思想;川端康成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传统文化——森林文化、原始神道与禅宗思想等,以及川端对现代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是20世纪中期日本和世界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川端与佛教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当川端把佛教思想和自己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的时候,不仅仅是把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更是作为一种美与艺术来接受和吸取的。该文尝试从佛教的角度来分析川端文学的审美特质,从而评价其作品的思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