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航  蔡殿梅 《英语广场》2020,(13):15-17
《最后一幕》是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写作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集。相比前作,小说以更加直接、幽默和怪诞的形式,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笼罩在《最后一幕》中,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形式侵蚀着普通大众,揭示了美国现实世界的病态化和荒诞化。本文从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叙事技巧等四个方面探讨《最后一幕》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以展示作品蕴含的当代美国混乱不堪、荒诞病态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典型的具有鲜明后现代特征的黑色幽默作品,暴露了美国官僚集团的荒谬与腐败、美国社会的荒诞与疯狂。本文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因素不确定性、反传统性、矛盾性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全面阐释海勒突破传统理性小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揭露和讽刺这个荒诞世界所彰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黑色幽默是一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荒诞的幽默"。在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作家通过对悖理逆情事件、"反英雄"人物、荒诞军规和血腥场面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美国人的生活现状,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黑色幽默小说也因此在批判荒谬至极的极权社会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方面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和《黄金时代》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荒诞是中美黑色幽默小说家共同关注的主题。以王小波为代表的中国新时期小说家,在对文学共生意识进行祛魅时模仿了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的创作方式。虽然两本小说都从阈限视阈出发描写了个人与体制带有"道德疯狂"色彩的对抗,但《第二十二条军规》着重以寓言的形式描写了荒诞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逻辑,而《黄金时代》则因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而带上了后创伤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反战喜剧片。它根据美国黑色幽默大师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电影以"反常规"的幽默风格、"反传统"的叙事结构以及"反英雄"的人物刻画等黑色幽默形式诠释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战争间接地给读者展现了战后一个疯狂,荒谬,无秩序,非理性的美国社会全景。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中心象征,暴露了美国社会官僚与资本势力勾结的腐败本质和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痛苦。海勒采用“反传统”的叙事方法充分展现出“黑色幽默”小说的魅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碎片式的叙事结构,反传统的叙事时间和重复叙事法展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特点,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体会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本文以认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图式和视角出发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并尝试探索黑色幽默小说的认知叙事框架以及荒诞性产生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8.
海勒是二十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家,其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被称为"60年代美国反传统文化之圣经",小说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本文从作品风格、人物塑造和叙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所描绘的荒诞世界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提及"黑色幽默"这个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学流派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对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其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文风,用哈哈镜、放大镜式的夸张笔调,更以其诡辩、悖论甚至是强词夺理的语言,讽刺而又悲观地将世界的荒诞、主题人物无可奈何的痛苦、社会对个人的压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文章中,笔者主要对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表达出来的黑色幽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雯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100-103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11.
黑色幽默文学是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精神危机的产物,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 一个重要流派。黑色幽默文学属于喜剧,却带有悲剧性,把具有悲剧性的现实作了 喜剧化的处理,用荒诞滑稽的形式讽刺、嘲笑荒谬的现实世界,使之产生一种无可 奈何的苦笑。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该派文学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2.
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发表使美国小说走进了"黑色幽默"的新时代。黑色幽默就是用怪诞的喜剧手法来表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悲剧性事件,揭示社会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创作上颇有特点,突出体现了黑色幽默小说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黑色幽默的典范,自发表以来对当时的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其中荒诞的剧情、幽默的语言、疯狂的变化及黑色的主体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就《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主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4.
张雯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100-103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15.
杨慧 《考试周刊》2009,(14):37-38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是海勒的代表作,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解读”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内容,意在帮助读者掌握好后现代主义框架下文学作品的品读方式方法,理顺阅读思路,全局把握小说脉络。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小说《二十二条军规》通过“反英雄”式的人物塑造、“反小说”的叙事结构等表现手法,在用喜剧形式反映荒诞现实的同时,塑造了尤索林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黑色的人物画廊--《第二十二条军规》人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书是一幅以黑色为基调的人物画廊,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多维及单维角度刻画,运用“黑色幽默”(Black Humor)的技巧,反映了战后美国真实的官僚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书中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围绕着“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圆心,这群各种怪癖的人物不停地窜动,上演了一幕幕荒诞、疯狂、混乱、无序、狂想型的人间闹剧。本文试从海勒式的黑色幽默的视角,去探索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花腔》中的"爱"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都是人性中的自私与邪恶的象征,它们滥用权力制造历史圈套,对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进行扭曲和湮灭。《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冷酷中的黑色幽默,以戏仿讽刺不合理的现象。《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回旋式的叙述方式,穿插众多人物传记,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关系。《花腔》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这些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洱和约瑟夫·海勒的"经验同化"。  相似文献   

19.
“黑色幽默”(Black Humor)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_Heller)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被誉为当代美国文学“黑色幽默”的经典作品。文章从主题的不确定性、情节的不确定性、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不确定性,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解读。认为它是西方文学史上一部带有浓厚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色彩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黑色幽默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风行于美国六十年代的最主要的文学流派。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不仅轰动美国文坛,而且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崇拜海勒的热潮。海勒本人则被尊奉为“黑色幽默的泰斗”。小说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作者勾画出了一幅荒诞、疯狂、混乱无序的美国社会图画。美国著名的文学社会学家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一书中指出,《第二十二条军规》“象一部肯尼迪时代的秘史”。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