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3):19-22
"硬性词"指李贺诗歌中出现的具有坚硬特质的部分金属、玉石及器物类名词,本身具有刚性、硬度、固化特征的动词或使被修饰词具有类似特征的形容词,它们使李贺诗歌具有迥异风致的表现力、意象群落的统摄力、抒情言志的感染力,它们推动了李贺独特诗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96-199
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第十一篇中指出李贺作诗好用"啼泣字",开启了今天对于李贺诗歌研究的一扇门。在多部文学史中,都有李贺好用"老"、"瘦"、"病"等字的叙述。从李贺诗中的"客"字发端,将"客"字放在全诗语境并联系其他诗篇来发掘李贺诗更深的内涵,并进而探讨对于当时诗歌语言的丰富、在诗歌技巧与艺术上的创新,从作诗的"法"与诗成之后的解读出发,以追求能在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研究"长吉体"的新的面。  相似文献   

3.
"和",是一种圆融和谐的审美形态,是李贺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在李贺诗歌中主要表现为语言形式之"和"、心灵世界之"和"、融入自然之"和"、对立统一之"和"四个方面。说明李贺诗歌在奇诡峭拔、冷艳幽微之外还具有多样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在诗歌史上李贺被人们尊为"鬼才",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李贺为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中唐时期,而诗歌在唐代初期和盛唐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鼎  相似文献   

5.
李贺是唐代文学史上一颗特别的明星。他命途多舛、英年早逝,短暂的一生一共创作了243首诗歌。在这243首诗歌当中,有80余首带有"鬼""神""仙"等意象,被称为"神鬼诗",至今受到人们的珍视。我们从内容、艺术特征、影响等方面分析李贺的"神鬼诗",可以进一步认识李贺的思想及人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李贺歌诗的三点不足来谈李贺被称为"诗鬼"的原因。首先是其诗歌大量运用怪谲的意象来营造鬼怪凄苦的氛围,超越现实而陷入幽冥世界,与传统的观念相抵触;其次是由于李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是很丰富,使得诗歌缺少广度和深度,即"理"的不足。第三点是辞藻的繁缛,"百家锦衲"炫目却无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傈僳族和普米族高中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同摩梭高中生比较。结果表明,傈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亮色/暗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花朵、水果色和背景色4类。普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单色/杂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彩色及红粉色4类。傈僳族、普米族和摩梭人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体现了遗传、环境、文化和教育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地理环境通过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的颜色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李贺富有"悲愤凄怨"艺术特点的诗歌中,往往能够令人体会到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高亢。李贺的高亢是一种另类的高亢,是一种声嘶力竭的高亢。然而这只是表象,在其下所掩盖的,除了悲愤外,还有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和高亢一样,其实是二而一的,表现在李贺身上是病态且近乎畸形的。"苏小小"形象里有着李贺所缺乏的特质,这样的自比是一种心理补偿的过程,也是李贺自卑心理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歌研究是新时期唐代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从创作心态、神鬼诗创作成因、结构艺术、色彩运用、审美研究、诗理特点、长吉体、李贺诗派、诗歌渊源与影响、与词之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新时期李贺诗歌的研究成果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0.
呕血苦吟的创作态度,务奇惊俗的创新精神,特殊的身世和不幸的个人遭遇,焦灼痛苦的精神煎熬,使李贺的诗歌具有迥别于中国传统诗歌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使李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他的创作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以诗人名字命名的"长吉体"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中国诗歌创作中讲究中和,强调写实的传统诗教标准、诗学规范以及相关诗歌范式的束缚,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感性、想象和情感等多个维度,并为晚唐唯美诗风的形成及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已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组“神弦”系列的诗歌,这三首诗写得“神意森索”,极富特色。同汉魏六朝的《神弦歌》相比,李贺诗歌在描写对象和内在结构上都有所继承,同时在诗歌句式、情调氛围和性质用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李贺,中唐时期杰出的青年诗人,在其诗歌成就蜚声文坛以后,从元和四年到元和十一年去世,他以年轻人特有的挚着和过分的兴头,转而汲汲于官场上的出人头地,从而构成了他生活、思想及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除考进士外,三年的奉礼郎生活,又是李贺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因而考察其做官去官的缘由,对于理解李贺的思想变迁及诗歌内容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己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楚辞"对中唐诗人李贺有深远的影响。这同李贺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李贺对屈原的"楚辞"诗歌艺术既有自觉的借鉴、传承,又有超越。这在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修辞和结构等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诗余"作为词的一种文体称谓,从诗歌与词的关系角度来定名,指出了诗歌与词的关系。本文从梳理诗余观念流变入手,解答了词何以被称为"诗余"以及言说者隐喻的词体观念、诗与词的关系认定和诗词分野标准,勾勒了"诗余"这一文体称谓的历史发展,考察了"诗余"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观念影响下词论家对词体特质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作为"诗余"的真正内涵和词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中的"龙"不仅与游仙联系密切,而且被用于比喻皇帝、宝剑、马等人或物,就连以"龙"命名的人名与地名也在李白诗歌中反复出现。龙文化不仅为李白诗歌提供了大量奇幻色彩的意象与典故,而且使得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含蓄,也更加形象生动,更起到了深化诗歌精神内涵、突出诗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韩愈与李贺是唐代韩孟诗派的杰出代表,都喜欢以些幽冷的意象彰显"险怪"的诗歌特点,"石"意象便是一例。但是,韩愈笔下的"石"意象更多的是奇与怪,折射的是抒情主体的孤独与压抑,故其诗奇崛险怪却并不艳丽;李贺则在奇中注入幻,比韩诗多了一层飘渺和梦幻,多了奇崛幽峭与秾丽凄清。  相似文献   

19.
李贺(790——816),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短促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我个人体会,毛主席所称赞的主要是指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李贺诗歌在艺术上主要继承了《楚辞》、乐府歌谣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受齐梁宫体诗绮靡风气的影响.继承《楚辞》的优良传统,是他作品艺术成就的主要部分,也是最独特精采的地方.李贺继承《楚辞》是自觉的,他说:"楞伽堆案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个性的诗人,其诗歌以幽冷奇峭著称.在其诗歌语言上,喜欢用色彩字,日本一位研究者曾指出,李贺的诗歌每30字中就有一个色彩字,约占其诗歌总字数的3.3%.在众多色彩字中,"绿"字出现频率较高,共有46次.从语言学角度考察这些"绿"字也颇有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