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申超  石佳悦 《江苏高教》2022,(7):103-110
美国一流大学近年来掀起了一场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浪潮。通过对其相关教改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它们普遍将培养学术卓越人才当作主要的改革目标之一,并试图通过创设兼具进阶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多元学术情境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进阶的情境指大学帮助本科新生尽早进入学习共同体,并鼓励其从边缘向中心逐步、充分地参与科研活动,以提高其探究的学术水平;整合的情境指大学借助跨学科课程培养本科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其整合的学术水平;实践的情境是指大学积极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应用的学术水平。从情境学习的理论视角综合来看,美国一流大学创设学术情境的内在逻辑在于,不断促进本科生向着学者的身份进行转变。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影响下,中国大学应重视在学术卓越人才培养中有关学习情境的创设,努力为本科生营造多元、适宜的学术情境,帮助其逐步实现学术能力的提升和学术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具有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跨学科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急需人才。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起步较早,成效卓越,为其作为美国高校的后起之秀而闻名于世做出巨大贡献。通过介绍卡内基梅隆大学BXA跨学科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本科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课程是高校推动本科阶段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学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直接影响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成效。基于与主修专业课程对比的角度,通过综合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回归分析、夏普里值分解法对研究型大学1004名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处于中等水平,认知、行为及社交参与水平相对较低;学生背景、动机、自我效能等个体因素和教学环境、社会关系等情境因素对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产生显著影响;跨学科与主修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在影响因素和解释力度上均有差异。为提高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学习参与,研究型大学需重视学校跨学科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组织结构;提升跨学科课程内容适切性,改善课程质量;增强教师跨学科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促进不同专业学生间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研究型大学素来重视对本科生发现问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写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数据能力等科研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化培育与发展路径。其集中体现为融入研究元素的课程设置、贯穿全程的个性化指导、弹性多元的科研活动选择空间、追求卓越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多方合力的科研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机制的改革完善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作为对这种趋势的反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另一方面也为现实中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活动提供思想指导.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考察发现,跨学科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办学理念,具体表现在:将跨学科作为重要属性与任务;应对解决复杂问题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或多样化的学术兴趣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主要动因;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人才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聚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跨学科课程建设,以学术计划理论为支撑,运用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建设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跨学科科研生态、他国他校经验、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学科与专业、教师与学习者等10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且阻碍因素多于促进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4个层面给出完善建议:在政策制度层面,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期刊与项目申报管理机构应当调整跨学科研究成果认定标准,提升跨学科研究认可度;在院校整体层面,高校需要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还要推进跨学科组织建设,为跨学科课程提供支持与保障;在教师教学层面,教师应充分重视跨学科,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涉猎多学科知识,并增加教学投入,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在学生学习层面,学生要增加课程学习投入、扩充知识储备,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培养路径为跨学院联合授予学位、设置跨学科专业、开设跨学科课程以及实施本科生跨学科研究计划。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支撑机制为:以博雅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利用住宿制和导师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教学为中心培育跨学科师资;多方联合创建丰富的跨学科教育资源;建立完备的跨学科教育管理机制。这对我国探索“双一流”建设的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教育是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本科生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更加注重知识的交叉整合性和学生学术能力的个性化发展。跨学科培养模式可供我国高校在实施新一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案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深入剖析了素有“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即延聘名师,尊重学术自由;苛刻的入学条件和学习要求;国际合作,资源共享;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人才.尝试为我国高校实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若干有益启示:走国际合作的道路;还实践和创新应有的地位;回归“学术本位”,尊重学术自由;跨学科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提出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构建起了以实践经验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将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推向纵深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宁波工程学院“卓越计划123”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着重探讨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卓越工程师,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加强建筑力学的实践环节,引入学科竞赛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学生工程专业素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信息化测绘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培养信息化测绘专业人才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测绘教育研究的热点。在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提出了包括七方面的信息化测绘技能教学模式:结合科研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构建专业课程的项目研究流程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软件操作演示的教学模式、信息处理算法编程和结果表达的教学模式、集中实习的科研训练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改革,以及面向就业的测绘技能训练模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依托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等,旨在为教学经验交流与提高现今测绘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以地学类学科专业为主要优势和特色的“211工程”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深层融合、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路径,多方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荣誉学院是美国荣誉教育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主要组织形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荣誉学院被评为全美最佳荣誉学院,从"现状-原因"的个案演绎视角,探究美国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实践策略。研究发现荣誉学院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高标准与多向度的全面塑造,组织内部为学术与教学秩序融合的书院模式,外部组织架构是与专业学院的跨学科合作。在具体培养实践过程中,招生与筛选采取多层、开放的录取和筛选分流机制,课程设置为混合-阶梯式,教学方式为寓教于研、协作式与情境式教学方式的集合。美国荣誉学院是现代精英教育的坚守与革新,通过构建师生共同体、发挥跨学科和院系合作的外溢效应,打破人才培养特区的藩篱,培养本科拔尖人才并使其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云南大学为例,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具体做法。通过设置3个特色课程群,实现学生个性化分类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使学生成为行业认可的人才;通过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CCF CSP),实现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标准化培养;通过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转变,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为相关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校国氛围是对校国内有关人际交往、学术交流和专业互动环境的客观判断以及主观感知,即学生及教职人员等个体和团体对校国环境的体验,以及不同背景的团体和个人间互动的质量和程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包容性的校国氛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差异"包容的历史背景与脉络,政策层面上包容性的承诺与支持,研究与教学活动中反映的包容性,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团体间的互动与交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州大学本科招生综合评审制度体现了加州大学致力于实现"公平合理招收成绩卓越且具有多元智力、经历和背景的学生"的理念。这一制度要求各分校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成就以及为大学作出贡献的潜能,并要求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教育机会及其曾经面临的艰难挑战等因素可能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这对思考现行中国高校招生中的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基本职能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山大学坚持"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科会聚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探索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中山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育"世界一流人才"的实践中,跨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改革者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西部沿海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在卓越计划理念下如何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能力输出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培养体系,利用订单培养、学科竞赛等有效途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20.
"应用矿床学"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的一门独创性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和应用的科技人才。自开设课程以来,历经10余载,课程教材内容急需更新和补充,课程章节安排也要调整,由此迈出课程建设的第一步。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随机调查中,笔者认为加强本课程实践教学可以考虑从以下3方面进行:①始终将矿产品市场作为影响因素;②加强非金属矿产的教学内容;③新增应用矿床的实践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