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优良道德: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中国伦理学世纪发展的自觉要求;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教学伦理价值发展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项重要的道德事业,是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教学道德性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专业道德。追求优良道德,让教学回归道德本性,是现代教学价值的内在要求,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规约。  相似文献   

4.
追求优良道德,既是现代教学中应有的伦理价值问题,又是现代教学价值和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必然追求。关注现代知识观下教学的道德价值取向,尊重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规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学回归生活、彰显人性的应然诉求。分析现代知识观下道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现代知识观下教学道德性的偏失进行探讨,指出教学回归生活、教学人性化,不仅是一种真正合乎道德伦理的教学,而且是教学道德性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古往今来一切社会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这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具有先在的规定性。教学是一种育人成才的道德性社会活动实践,因此,追求人的幸福也就构成了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而实现学生幸福是教学幸福的先在性要求。学生幸福具有多重意蕴,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等层次。在当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综合关注学生幸福,促进学生幸福的辩证实现。这是教学活动的终极道德追求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6.
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分别独立化、绝对化地构成了科学的伦理学的三大不可分离、独立的部分:元伦理学是将伦理学的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方法)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规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目的和意义;规范伦理学则是将伦理学的规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科学方法;美德伦理学无非是夸大伦理学的美德伦理(优良道德之实现)部分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美德中心论,颠倒了美德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具有道德性,是教学中的伦理价值问题;道德具有教学性,是道德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具有两个向度:外生道德和内生道德,教学的外生道德与教学的内生道德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道德的教学性具有两种属性:人为性和自发性,道德教学的人为性与自发性是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道德性陷入知识的窠臼...  相似文献   

8.
现代知识观中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在人们认识中合法地位的确定,使得教学呈现出知识至上、计划至上、效率至上等特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人类教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日益呼唤一种真正合乎道德伦理的教学。由此,教学回归生活、教学人性化成为教学道德性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专业活动,教学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专业道德。教学既是科学性活动,又是道德性活动,并且始终应是道德性活动,因而其中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伦理思想。为此,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教学道德素养的提升,并且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把握和遵循教学的道德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理想与道德典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理想是一种道德追求、道德向往,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是道德观念体系的重要构成层面.道德典范是道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是其发挥社会功能的必要中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道德理想应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层面,同时考虑到社会多个层面、多种取向、多元趋势的客观实际,分别提出确定多层次、多方面的道德理想,以适应不同社会成员多层次的道德境界.在道德典范的设立中,也要层层对应,实事求是,防止夸大粉饰,既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性,又力求道德理想具有立体性和层次性.与道德理想建立相配合,还要开展道德人格,道德价值教育,以改变对精神的、人格的意义与价值不太看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传统幼儿家庭德育以家庭伦理教育为主要价值取向。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增加,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公共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以公共道德为核心的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应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价值取向。从家庭伦理到公共道德的转向,需要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育方法,突破家庭场所的限制,走向社区生活,配合幼儿园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的误区与行动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是自律和他律的内在统一。传统德育存在群体的道德虚无、理性缺失与公共道德缺失等问题。德育的本质不是写在书本上的“清规戒律”,而是能够让人内化于心中,并在社会生活中去践行的行动,实践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道德小品开启了德育行动的大门,行动研究是德育终极目的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客观实在的道德,其生成无非是自在的道德和自觉的道德的统一。为此,道德建设就应从传统与创新、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视野上,从自在道德的自觉化和自觉道德的自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搞好新时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职业性,必须建立与专业教育接轨和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教学资源库,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海员职业道德》课程为例,就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依据、开发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品德课程与教学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与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要求,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悟道德;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要在生活化的合作与探究中,让学生理解道德。  相似文献   

16.
在人的品格塑造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美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促进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学科,它具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功效。本文从“活动体验”“自主学习”“对话教学”三个维度论述了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伦理学视野下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在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但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道德教育的性别失衡和性别冲突,从而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重新定义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使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容女性气质。在此基础上,重建道德教育大厦,使其矗立于理性和情感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18.
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现实世界,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规范、德性和善行实际上构成了作为社会现象的道德的具体存在方式。道德教育要完整地体现其实践意义,必须全面把握道德的存在方式,将受教育者持守规范、提升德性、追求善行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只有从道德存在的三个层面入手开展道德教育,才能使道德的主体性与规范性、实然与应然、他律与自律在价值中获得统一。道德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道德系统,不断促进道德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鹏 《天津教育》2021,(2):30-31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培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做到"德"与"法"相结合,否则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的理论教育。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一些明显存在的弊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理念的把握,及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