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风之背上     
北大荒的风,既刚又烈,毫无遮挡地漫天席卷着。大自然是太丰富了,是谁在冥冥中安排得这么周到?所有的存在,似乎都由什么超然的东  相似文献   

2.
我从一名侃客那里听来这种说法,说上帝刚开始创造天地万物时,并没有想到创造人这种动物,而且也没有创造老虎这种动物。那时成千上万的动物都住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虽然在蛮荒时代,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大家得应付大自然各  相似文献   

3.
《大中专文苑》2008,(3):10-10
环保,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勿需解释,每个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小时候我们都学过这样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此把我们带入对于美好的大自然风光的遐想中。那么生机盎然、美  相似文献   

4.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他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源于大自然,无论何时何地,服饰设计都应以人为本,回归大自然,以使人的生活空间更美、更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手下留情,足下留青。保护蓝天碧水,共建美丽家园。——题记曾经,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茂密……可是,就在大自然为人类创造美丽的同时,人类回报大自然的却是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大自然漂亮的衣裙被人类撕扯得支离破碎,大自然美丽的身躯被人类蹂躏得遍体鳞伤。那漫漫黄沙吞噬了碧绿的草原,龟裂的河床代替了清澈的河水,灰暗的沙石埋没了生机盎然的山岭……华夏  相似文献   

6.
亲近大自然     
人类发展得再先进,每一个人成长得再优秀,也永远不能忘记是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是大自然哺育每一个人成长。热爱大自然,回到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应该成为我们生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和老师一个人如果不热爱大自然,那就是忘本,怠慢了大自然,就等于"自毁长城",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应该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体中所含的元素来自大  相似文献   

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离开生活的文字都将是毫无价值、毫无感染力的无病呻吟。所以,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作为取消排挤学生深入生活的借口。经常性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是十分重要的。贴近了生活才能真正地反映生活,真正地理解生活,真正地学会生活。只有生活才能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就是自己写作题材的知识宝库。  相似文献   

8.
美存在于生活中。造化主是创造美的大师。他锺灵秀于奇山胜川,赋雄伟于大江深海;他将西湖洗染得空明澄澈,将秋山装点得斑烂绚丽。大自然是个无尽的美的宝库。在自然环境里,人与审美客体(景与物)发生着多种方式的联系,人们对客体的状态、色彩、布局,进行审美活动,鉴赏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由于各人的观点、情绪、文化素  相似文献   

9.
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几乎无处不用。无论什么机械,小至缝衣针、削笔刀,大至航空母舰、宇宙飞船。都是人类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随着人类的进步,机械也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就用这些机械来进一步探索、利用、改造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因此,机械的发展,既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贾永  徐壮志 《高中生》2010,(19):48-49
一批年轻的将领,一支装备和训练都低劣得不能再低劣的队伍,他们靠什么来战胜那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创造长征恢宏史诗的人,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价值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我们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赖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作出贡献。默  相似文献   

12.
巴金先生在《鸟的天 堂》一文中,饱含激情地描 绘了大自然中的一幅美丽 景观。学生在学习这篇课 文时,往往因为阅历所限, 很难真正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与内涵。如何使学生在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美景中游览、玩味,并受到美的熏陶呢?备课时,我决定用画笔来创造意境,使学生去感受美。通过课堂实践,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首先我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天堂”就是指南国的一株大榕树。接下来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清作者几次到大榕树下,每次都是什么时间,看到的都是什么景象,这些景象给作者什么感受,课文中哪些句子  相似文献   

13.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很少有人提及。生物学家布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主要构成部分。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无不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自然是美的,生灵是美的,人类依靠自然、改造自然,讴歌美丽的大自然,美的生灵,这些都为生物学的语言美创造了条件,而创造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美,又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他们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生物课的语言美可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创造生物课的语言美,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暮江吟》与杜牧的《山行》都以秋为题材,都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把秋天的大自然描写得绚丽多彩,都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歌咏,来反映诗人愉悦的心情.但是,仔细比较之后,又觉得这两首诗在选取角度,创造意境,表现手法上,给我们的审美启迪却各不相同.一、选取美的角度不同《暮江吟》的审美角度是佇立江头所见,捕捉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人     
从远古开始,人类就在与自然环境抗争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逐渐创造出辉煌而灿烂的人文环境。然而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和谐相处,而是想将这种关系变为主宰。人类疯狂而贪婪得向大自然索取着一切。于是,那一个个悲剧性故事的上演成为了大自然对人类贪心的报负。  相似文献   

17.
《海上日出》(六年制小学第九册)是著名作家巴金于一九二七年乘船赴法留学途中写下的观感,作者写景状物,把海上日出景色描绘得绚丽多彩,宏伟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颂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激情。《海上日出》着重叙述了在天气晴朗和多云时候的日出景色。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先写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接着描绘了通常气候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再接着讲特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雷”,什么是“电”,什么是“雨”,当你看到风雨雷电这些大自然的景象时,你会怎么想呢?我们聪明而又极富想象力的祖先面对种种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创造出了许多情节离奇,内容生动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雨田)  相似文献   

19.
推开窗子,微风带着春雨的泥泞的芬芳迎面扑来,闭上眼睛深呼一口气,你会感到大自然的味道是如此的令人陶醉。此时你的心灵也会变得更加平静。大自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亲近的朋友,永远的恋人。  相似文献   

20.
夜猫     
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是辛勤的农民朴实耕种吗?是美丽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奉献吗?是上帝的智慧创造了世间的万物吗?不,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不是独立着的朴实、奉献或创造,而是由它们合并而成的一种爱——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