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用的事     
安勇 《课外阅读》2006,(5):26-27
父亲很忙,但再忙也没忘了教育儿子。自己的儿子嘛,和自己的老婆要区别对待。老婆是别人家的好,儿子呢,是自己家的好。谁的儿子谁不爱呢?  相似文献   

2.
陈启平 《陕西教育》2005,(10):25-26
难得一个双休日.忙忙碌碌的我感到了彻底地放松。然而.过度的清闲却又勾起了我对刚到市一中读书的儿子的几分思念.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儿子的卧室.看到书桌上儿子的照片.猛然想起今天是儿子十六岁的生日.瞬间.儿子十六年的成长经历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浮过.尤其是这五年.在我这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的记忆中显得特别清晰.  相似文献   

3.
儿子自小跟我亲。不管在哪里,只要我在,他总要粘我。“妈妈说的”已成了儿子的口头禅。相对来说,丈夫在儿子心中的分量就轻多了。有时,我和丈夫偶尔相拥在一起,儿子会急急地跑来分开我们:“妈妈,你不要喜欢爸爸,喜欢我!”说着就紧紧地抱住我。一开始,我不以为然,有时还在丈夫面前炫耀:“你看,我对儿子多重要!”但时间一长,我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妙。  相似文献   

4.
儿子总是记不住擦自己的皮鞋,母亲教育了许多次也没用。有一天,母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儿子出门前悄悄地替他把其中的一只鞋擦得光亮如新,于是.儿子不得不自己擦好另一只鞋再出门渐渐地.儿子养成了自己擦鞋的习惯。那个“儿子”就是我当时只觉得母亲的招够“损”,如今已近“而立”,回头咀嚼往事,却品出另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5.
常丽娜 《幼儿教育》2002,(11):36-36
有人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空白的调色板。为了培养儿子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美德,每天晚上我总要抽时间为儿子讲几个优秀的童话故事,用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儿子。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我决心对他进行“换位教育”,即让四岁的儿子给我当“老师”,每天晚上由他讲故事给我这个“学生”听。为了激发儿子对新游戏的兴趣,我把自己以前讲过的《365夜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6.
狗尾巴草     
儿子就要到娘娘岭那边念书去。整整一个冬天,父亲一直在那条长满枯萎了的狗尾巴草的山路上一趟又一趟地驮着炭。群山如浪,狗尾巴草如雪。小时候,娘要儿子给地里干活的父亲送茶去。儿子来到地头上,放下瓦茶壶,趴在狗尾巴草丛里,默默  相似文献   

7.
无人赛场     
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今天要参加校运动会田径八百米的比赛。儿子的身体素质较差,平时也不怎么爱好体育活动,这次是我一再鼓励,儿子才勉强报了名。  相似文献   

8.
从幼儿园接回儿子,我对儿子说:“你的小肚子咕咕叫了,妈妈做饭,你自己玩一会儿好吗?”儿子答应了。  相似文献   

9.
聪明儿子竟成了差生 周世中和杨小环夫妇,一个是副教授,一个是医生。他们的儿子周干小时候很聪明,背诗唱歌经常受到邻居夸奖。  相似文献   

10.
那天早上,儿子刚走出家门去上学,妻子就对我吼起来:“你儿子快成流氓了!你这当爹的还装傻!”这下可真叫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原来妻子今天早上从门缝里观察到儿子的一幕异常举动,把她惊呆了。儿子竟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拨弄自己的生殖器。 儿子小健,满14岁了,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近来好像变样了。  相似文献   

11.
最好的守则     
在海南做生意的阿达回来探亲,邀昔日的哥们聚会,地点选在“悦宾楼”。因老婆不在家,我便把10岁的儿子带上了。那顿酒菜生猛海鲜都上,花了三千块.没想到儿子回家后,一脸的不高兴。我有些诧异,问儿子,儿子说:“老师教育我们生活要俭朴,可你们却花了那么多钱,剩的比吃的还多!”  相似文献   

12.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方玉 《现代家教》2002,(8):23-23
儿子刚上学时,我那劳累一生的父亲病倒了,我和妻本来就微薄的工资就更紧张了,我不得不瞒着父亲和儿子下班后去卖水果。长期奔波于水果市场、医院和家中,面对出勤记录表上那一连串缺勤的符号,人事经理把我叫去了,给了我一笔钱,有些为难地说:“你……今后不用再来上班啦!”流向家中的那两股细水终于断了一股。为掩饰这一点,下岗后的一天,我破天荒地给儿子买了一包鲜牛奶。儿子喝着牛奶,幸福地咂着嘴。不知是儿子误解了,  相似文献   

14.
晓徐 《家教指南》2003,(6):61-61
当我得知13岁的儿子在一周之内,竟把爷爷奶奶给的300多元压岁钱花得一干二净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一段时间,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儿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首先向儿子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告诉他我工作一个月的具体收入,扣除生活费及其它必要开支后每个月的节余,使儿子晓得父母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而是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且十分有限,以使他在消费时克服挥金如土的不良习惯。开学后,我们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车锁安好后,他想买个钥匙扣,我们带他去小商品市场。他选中了一个橡胶做…  相似文献   

15.
有人总结出这样三句话:一流的读者“读”生活,二流的读者“读”书本,三流的读者“读”别人的读后感。在美国,有一位当水手的父亲,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之间。按说,他为儿子搜觅书本要比别人来得方便。然而,这位父亲没有抱回一摞一摞的书籍,让儿子在书的海洋里辗转畅游,而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条件,引领着儿子去“阅读”生活。这位父亲先是带儿子去参观了梵高的故居。在看过了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靴之后,儿子问:“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一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我那11岁的儿子属于"天真烂漫"型,换句话说,就是晚熟的孩子。但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有些敏感的问题该让儿子了解了。那天晚上,放学回家的儿子进门就发布新闻:"妈妈,今天我  相似文献   

17.
张雪 《幼儿教育》2003,(4):39-39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儿子今年就读于我园大一班。儿子平时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可是有一天早上,我催促儿子快点起床时,儿子却慢吞吞地吐出了一句话:“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连问了几声:“什么?什么?你说什么?”儿子又重复了上面那句话,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为什么,最后儿子说:“这  相似文献   

18.
应该说.我11岁的儿子属于“天真烂漫”型.换句话说,就是不属于早熟的孩子。但是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有些敏感问题该让儿子理解了。  相似文献   

19.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不高,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妻的一个表妹嫁在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并让儿子在她家吃住。他们每月除了送去足够儿子的花销外,还要给表妹家带去绿豆、红枣、核桃之类的山里土产,还有一脸的感激和千恩万谢。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村里这家买彩电,那家建新房,他们不动心、不眼红。儿子每学期带回来的奖状,他们觉得比什么都珍贵。他们把能省下的钱都攒着,以备儿子将来上中学、上大学用。可事不随人愿…  相似文献   

20.
学会欣赏     
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初中的儿子期中考试后回到家中,妈妈问他:“考得怎么样?”他满不在乎地说:“挺好。”妈妈问:“怎么个好法?”儿子答:“我后面还有两个人呢?”妈妈心一沉,什么也没说。晚饭后,她叫过儿子,说:“你考得确实不错,我们再制定个目标吧,下次考试淋后面要有五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