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课外阅读》2012,(15):16-17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  相似文献   

2.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30多岁的母亲,她有个七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为了照看孩子,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看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  相似文献   

3.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4.
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福建某贫困山区十一岁的男孩独力操劳起一个家庭。因为压力太大,每晚放学后,会到一个空旷的打谷场上大声喊叫,犹如一头小狼。孩子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因不堪重负而离家出走,家中还有一个近八十岁的奶奶也长年卧床不起。恰好,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十四家》,讲的也是西部山区一些穷苦孩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一、小宇的新生活小宇,男,7岁,一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父亲硕士毕业,母亲本科毕业,他还有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姐姐,在同一所学校上二年级。姐姐性格沉稳,是乖乖的、能干的孩子。因父母工作繁忙、精力有限,不能同时照顾好两个孩子,所以小宇3岁时离开父母,由农村的奶奶抚养,直到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6.
岳阳县鹿角镇大成村小学。盛夏,一个上午,八岁的杨芳,突然呕吐,高烧,不省人事。一位中年妇女,背着杨芳,马不停蹄地急走。从学校到乡医院,有10来里路。急诊室里,医生给杨芳作了检查,回过头来说:“你的孩子患急性肠炎,过两天会好的,不要急。”中年妇女听后,扯扯身上汗湿了的衣服,长长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杨芳和他的母亲,拉着那位中年妇女的手,又是笑,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05,(15):17-18
四 甄春明,来自河北省行唐县(省级贫困县),是2004年9月入学的学生,今年17岁.小甄称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孩子:4岁时,父亲在农田劳作遭雷击身亡;8岁时,母亲患白血病去世.她和两个弟弟是由现在已经74岁的奶奶含辛茹苦抚养大的.  相似文献   

8.
一所重点小学的女孩,她的父母离异,自己跟着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她今年才12岁,然而她的行为却令人震惊:她经常以买东西为名,想方设法骗奶奶的钱;她爱慕虚荣追求享受,谎说父亲是大官,母亲在美国,穿“名牌”,去发廊,一次过生日就花掉200元;她追求异性,常和高中的学生结伴游逛,上网吧,打游戏机,还经常借故逃学。她甚至说出这样的话:“即使我长大也让父亲养着,我才不去上班呢,上班实在太累了。如果父亲不给我钱,我就去歌厅当‘三陪’,看丢脸的是谁!”年仅12岁的女孩有如此言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深思。孩子…  相似文献   

9.
女儿出走     
一个女孩负气离家出走,母亲看见她留下的纸条,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派出所报案。但这时电话响了,是孩子父亲打的。  相似文献   

10.
杨芳出生在贵州省剑河县的农村。少女时代,母亲因病早逝,她与父亲相依为命,饱尝了生活的艰苦。  相似文献   

11.
【内容简介】这部小说不但有笑有泪,更有人间冷暖的震撼。贝贝是个唐氏综合征患儿,有轻度智力障碍而且终生无法治愈。在他两岁时,父亲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难,母亲难以承受这样的生活打击离家出走,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贝贝不离不弃,耐心而又顽强地训练贝贝,想使贝贝成为一个自爱自立有尊严的人。贝贝逐渐长成了一个淳(chún)朴善良,热爱自然的孩子。贝  相似文献   

12.
父亲因病去世时,母亲刚刚38岁。当时,家里上有70多岁的瞎眼祖母,下有我们姐弟5人,大姐只有16岁,而最小的弟弟仅3岁。作为顶梁柱的父亲一下子撒手西去,全家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一家大小整天以泪洗面,善良的邻居也不由发出叹息:看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怎么活下去哟?那时,摆在母亲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改嫁,要么招一个上门郎。很明显,改嫁是母亲摆脱困境的捷径,但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办呢?如果招一个上门郎,就得承担全家七口人生活的重担,并且要善待老人、孩子,这样的人上哪儿去找呢?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年轻的妇女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将孩子管教好。“妈妈”儿子有话要说,看见妈妈狠狠地  相似文献   

14.
龚晓丹 《教育文汇》2009,(12):52-53
1986年,我4岁。那年秋季,村里唯一的教师调走了,急需一名代课教师。父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这任务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母亲抱怨一个人忙农活没时间照顾我,让父亲每天去学校时把我也捎带去。就这样,我便伴随村里一帮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成了父亲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16.
4个四年级孩子的母亲围坐在会客室里,李泽武和张俐一个劲儿向她们解释四年级这个8人班的教学计划。从9月开学,母亲们观察了两个月,觉得教学进度有些慢,有一个母亲转达孩子父亲的希望:“该增加一些科研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上五年级的男孩,父亲大部分时间在外跑销售,家里只有母亲和奶奶,二人对小孩言听计从,偶尔也发发脾气,训斥几句,但往往被孩子强词夺理地顶撞回去。他只怕父亲,对于很少在家的父亲觉得挺陌生。“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父亲不在家的日子,他便毫无顾忌地玩到天黑才回家。考试不及格,他随口撒个谎搪塞过去。家里人后来有了紧迫感,怕小孩子小学都难毕业,于是请我去做家教。  相似文献   

18.
结冰 《家教指南》2005,(3):51-52
生命告急 1988年,董重出生在湖北孝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董利辉是当地一名民警。亲生母亲王金芳在小董重两岁时和丈夫离婚,孩子由父亲抚养。  相似文献   

19.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20.
虞嫣然 《课外阅读》2011,(21):32-33
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四岁时,父亲蒙冤入狱。母亲为了营救父亲四处奔走,尝尽艰辛却一无所获,几个月之后却得到丈夫狱中离世的噩耗。更惨的是,因为母亲无暇顾及孩子,他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相继患重病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