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以教师教育为基本目标与任务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教师教育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场教师教育变革,也意味着对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梳理与澄清,还意味着基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学校重建与本真教育的回归。U-S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最大障碍在于有效合作的匮乏,主要表现为合作基础的遗失与合作层次较低等。为改变这一境况,可以通过形成对一系列教育基本问题的"共有的理解"、工作文化与学术文化的融通等方式建设真正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前教育变革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教师教育创新形式。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目标或愿景,他们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真诚合作,探索、改进和解决着教师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教育共同体实质上是包含了三种意蕴的结合体:从成员之间思想信念的统一程度看,教师教育共同体首先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从利益共享和文化融合的视角看,教师教育共同体又是一种合作共同体;从问题解决的指向和过程看,教师教育共同体更是一种实践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载体,是地方高校师范教育与地方教育部门“校地合作”改革教师教育的一种形式,建立“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对教师教育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合作共赢"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形式,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创新平台。钦州学院通过钦州市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立,进行"合作共赢"发展教师教育,坚守教师教育特色的实践探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功能、巩固发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双边活动、拓展合作交流活动项目等策略措施,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催生了以培养教师为基本目标和任务,由大学、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参与的合作共同体。因此,有效建设合作共同体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以"开放、合作、实践"为合作共同体的建设思想,以共同体的组织机制、规范的合作制度、研究讨论制度、反思与自检制度的建设为合作共同体的运行机制,促进合作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从国家长远规划还是从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取向都是十分明确的。当前我国本科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专业理论课程比重大、专业技能课程较少、艺术技能课程严重不足,以及教育实践课程量少、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科师范院校应通过优化实践性课程结构、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以及构建大学与幼儿园合作共同体等途径来提高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是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策略.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合作机制、组织方式、活动内容、实践形式等方面表现出独特运行特点和优势,但同时存在协同机制尚未完善、校际差异难以调和、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专业引领未能发挥等一系列阻碍共同体运行的现实问题.因此,区域...  相似文献   

8.
教师发展学校:营造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发展学校是营造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抓住共同体建设这一核心可以积极主动地应对当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教师发展学校营造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突破口在于推进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师教育上的合作,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确立合作行动的主要内容与共享双赢的方针.在营造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借助良好的外部策略环境创设,能彰显其丰富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研信息化:网络教师共同体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伴随着教育资源网络化、教育研究信息化和研究方式协同化等理念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教师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协作的教育科研形式开始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本文从教育科研信息化角度入手,选取了三个多方合作、功能较为完备的国内外教师共同体案例,对其设计方案、协作学习模式、技术支持手段、经验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网络教师共同体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形式,成为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和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实习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师教育实习具体实施方式 建立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基地,构建师范院校教师、现任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实习教师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共同体,强化实习教师工作量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共同体是由一群关注、研究教师教育,并志在做好教师教育的个体或组织,基于一定的行业或专业规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亲密的、稳定的、志同道合的团体.从其本质上来讲,它是拥有精神共同体、合作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三重意蕴的结合体.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构应做到:确立对话式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运作范式,构筑价值认同的共同体意识,确定务实的共同体实践内容,营造互动共生的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共同体概念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有效形式。京苏粤浙四地合作的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对于建立基于区域合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进行了初步探索。多元主体、共同愿景、分享决策、综合内容、高效工具等五个方面的设计、认同和实施,构成共同体运行必不可少的五个基本要素,也是基于区域合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产生、变化、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全国多地区、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不断成立和深入发展。构建协同、共生、共赢的区域性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和共建模式。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与中小学合作主要有校—地合作模式、校—校合作模式、校—所合作模式等。通过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能够进一步促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模式创新、资源研发、实习实践、技能提升等领域,广泛合作,各展所长、协同创新、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共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是由大学教育学院与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合作,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是经过重新设计和调整,具有多重功能的合作伙伴关系。其组织特性主要体现了系统化、人性化、组员化三大特性。PDS是大学和中小学获得"双赢"的一种成功的合作形式,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示:师范院校应与中小学合作、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联系起来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必须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对话"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和终身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强师范教育实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要借鉴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培训模式,推广多次见习、分期实习的教育实践改革方向;要制定和完善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双方指导教师的资质标准和职责要求;要建立由师范院校、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三方共同管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的制度;要加强院校合作、稳定实践基地、增加师范生临床实践体验,探索以教育实践为中心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有机建构必须满足中小学实践指导教师、高校教师、职前实习教师的共同兴趣。探究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育实践问题,即教育知识生产,聚焦着他们的共同兴趣。这些问题谱系包括知识问题、如何教的问题、教人如何教的问题三大支系。反思是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建构的途径。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不仅是职前实习教师反思的场所,而且为实践导师和高校导师提供了新的反思性实践的机会。积极互赖的合作教学为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实施问题探究、反思教学构筑起务实的具体操作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背景下,高校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教育中高校的“独立性”强化,“依存性”弱化,教育“合作文化”缺失。基于社会性学习理论的“实践共同体”论域,重构新时代专业化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教师教育“合作文化”,应正确认识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合作性、平等性、发展性思想缺失的实践困境,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培养主体、教育内容、发展过程中实现依存性融合,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助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关系到教师高质量发展。21世纪以来,“师范教育”一词被“教师教育”替代、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这三大事件都是着眼于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联结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与高等教育“龙头”。基于基础教育“基点”的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搞得越扎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从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教师教育就在于引领与创生: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方向,以及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创生意义则在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蕴含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三大要义。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要守正创新,即扬师范院校的师范之长守教师教育之正,补师范院校的学科之短创教师教育之新。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建东 《文教资料》2009,(33):183-185
教育专业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专业素魔,师范院校应努力构建以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模式.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发展有机统一。培养适应当代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育应构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以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适应性。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教育部相关的文件和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实施,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要以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载体,以经常性合作交流活动为纽带,以制度和机制为保障,来运作和巩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