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饮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特别是近二年来原党委把“中心”党支部确定为“凝聚力工程”试点单位。卓有成效地推动和促进饮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规划、精心组织为搞好“中心”党支部“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试点工作,原党委十分重视,处党总支也很关心,使“中心”党支部成员、行政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在征询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凝聚力工程”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夏夫山 《家教世界》2023,(32):45-46
<正>科技的发展,给家庭饮食带来很大的便捷。“方便食品”“快餐”“外卖”“速冻食品”“饮料”“小食品”等让孩子的饮食方式变得丰富多样。然而,过量饮食、挑食、不吃早餐、深夜加餐等不良习惯,再加上不爱运动,使部分孩子出现超重、肥胖、营养不良问题。《阜阳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提出,计划到2030年“城乡学生身高差别进一步缩小,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计划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开展学生超重、肥胖干预。加强营养宣教,指导学生均衡膳食,  相似文献   

3.
洋槐树传入河南方城地区百余年间,其生物特性结合特定年代的物质条件使洋槐花迅速成为一种“好吃”的春季食物,并通过与乡土社会、地方性知识、历史记忆和情感投射发生联系,由此获得其符号意义。这一尚在进行中的符号构建个案再次验证了饮食人类学关注的“好吃”与“好想”是可以调和的,而人们为事物赋予本土化意义的文化本能则使得“好吃”终将走向“好想”,“好想”则能够促进“好吃”,由此也可呈现饮食人类学中国化的一种应然视角。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学”是由阿洛伊斯·维尔拉赫仿照“逻辑学”和“日耳曼学”的构词法,从拉丁语“厨房”一词派生创造出来。本文介绍了“饮食文化学”的研究领域,分析了饮食与文化,“口味”的口头性和文化性,饮食、享受与交际的关系。这些饮食文化学中重要主题的研究是多视角的文化理解源泉,能在增进相互理解的同时加深对本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五味调和”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饮食理念。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五味进行饮食调味。直到今天.中国人的饮食调味还是离不开这五种味道,可见“五味调和”理念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影响之深。“五味调和”形成的根源是中国古人创造的阴阳五行系统模型,古人依据阴阳五行及五行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了饮食五味,而五味也因其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具有了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五味调和”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化领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五味调和”的理论渊源、审美价值与文化张力入手,探讨“五味调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饮食”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范畴,早在上古时代,汉语的“饮食类”动词就很丰富。在众多的“饮食类”动词中,“尝”的词义演变轨迹很独特,它由饮食动词最终发展成了语气助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一个自足的孤立的系统,词义的发展演变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先民们早期食不果腹的饮食生活和频繁的祭祀活动推动了“尝”的词义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7.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9,(24):24-25
教室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课桌上摆放着各种新鲜水果、蔬菜。“同学们爱吃肉的有多少?爱吃水果的有多少?”老师的提问让同学们讨论热烈……这堂名为“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的公开课让与会者领略了上海市威海路三小《健康饮食》校本课程的魅力。校长恽瑾是这门课程的力推者,她告诉记者:“让孩子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会使其一生受益,这是研究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广泛且讲究,蕴含厚重的文化意味。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幼年和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钟鸣鼎食”的曹府,晚年则是穷困落魄,沦落至“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境地。曹雪芹虽少时享受过精细饮食,但由于时间跨度之大致使其在创作《红楼梦》时已很难存留少时对于饮食的具体印象,因此小说中丰富且细微的饮食描写应是有所借鉴。因此,从饮食描写好“南味”的倾向入手,分析曹家渊源、明清时期饮食典籍及曹雪芹个人这三个层面,探究《红楼梦》中出现众多饮食描写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天不能暴饮暴食,就是不能过饱,尤其晚餐更不应饱食。谚语说:“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黄帝内经·素问》指出:“饮食有节、无使过  相似文献   

10.
“食育”即饮食教育,饮食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广西实验幼儿园积极开展“食育”活动,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情况和家长对“食育”的困惑和需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深入开展“食育”,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构建幼儿园膳食科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教育目的、师德观和教学原则三个方面对老子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老子和孔子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对于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口才方面显示了不同的功力,孔子的口才主要体现在与弟子的谈话当中,其思维之敏捷,回答之精妙,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论文撷取了"孔子与宰予"的几段对话,对孔子的语言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记>的比较,从中发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面对一切学生的教学意识,形式多样的兴趣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始终。中庸精神赋予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透过中庸精神,孔子天人贯通的圣人气象得以呈现。孔子的中庸精神在两千余载后仍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中可知孔子有极其丰富的军事思想.孔子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服务于统一的思想、文武兼备的国防建设思想、治军的一些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孔子的军事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今天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论孔子仁义道德管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仁义是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最高范畴,本文分析了孔子“仁”对人的关注与尊重以及“义”对事物正当性的追求,论述了孔子道德管理思想的合理内容及应予剔除的糟粕。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时,应该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进行分析,既吸取教训,也吸纳其合理成分。孔子仁义思想孕育生长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有关深厚悠久的文化根基,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现代社会中仍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内容,我们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思想创新时,既要放眠世界,也要研究我们立足之地的中国过去、现在与将来。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一般认为孔子极少言及人性,更未触及人性的善、恶问题。如果将孔子的“性相近”的共同人性观与其整个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就会惊人地发现孔子的人性思想相当丰富,其人性倾向于德、人性包含“直”、人性为仁、人性的异化诸方面,可知孔子的人性思想是“性善论”。人性为善,人类才有互爱的基础,仁学乃能立。唯有人性为善,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才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要求,而社会所建立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不仅与社会客观存在相适应,而且与人的本性相适应,使道德规范有可能转化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可见,“性善论”乃是构建孔子学说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思想可称“仁学”或“人学”。孔子的“仁学”和“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心人、积极入世、注重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可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0.
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闪烁着主体性的光辉 ,其主体性精神体现在教育对象观、教学方法、道德教育等方面。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是春秋时期人之价值的发现在教育思想上的反映 ,同时也与孔子哲学思想的体认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