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师生关系单向化、冷漠化、功利化倾向日益膨胀,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正是传统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源。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指双方的“敞开”、“接纳”和“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相互理解、共同参与,这种对话更多地是彼此接纳和共同分享,是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对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中“我-你”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田萍 《甘肃教育》2007,(10S):41-41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交往模式,民主和谐的气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境。罗杰斯认为,课堂内形成某种心理气氛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种心理气氛就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认为是师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往过程。建立多项交流模式是课堂环境的基础,它为驱动学生的“内驱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植了肥沃的土壤。师生双方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就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发展观认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互为对方的外部环境,双方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要达到师生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信任、以学生为中心、有情感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关系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身心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师生交往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更强调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与平等性。文章从微观政治学视角认识师生交往,认为师生交往是建立师生关系秩序的活动,这些活动以主体双方的利益为基础。师生交往中所产生的力量交互作用对主体双方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与双向性。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师生交往中的力量交互作用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师生冲突、构建和谐课堂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师生关系的缺失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文化下的传统教育观念难以维系现代师生间彼此的关系,师生关系面临着重构。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是在对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反思中创造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范式。  相似文献   

6.
师生互信的内涵和作用没有一定的信任,人类就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信任是合作的媒介,是合作的润滑剂。人与人之间先有信任,然后才开始了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事业问题的严重性估计得很不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之中,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师生互信的内涵所谓师生互信,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不怀疑、敢于有所托付的心理状态。师生互信是双方对彼此言行的认同和信赖,是双方的满意不断强化的结果。一般说来,师生互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信任…  相似文献   

7.
理解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鲜明的强调师生的自我和相互的理解。自我的理解——师生双方都应不断的加强自我认识。相互的理解——指师生双方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增进双方的了解,达到相互体认、彼此信赖、互相依存、共享知识。  相似文献   

8.
优良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面貌。如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师生相互关爱、真诚交往、彼此信任、充分沟通,这将不但关系  相似文献   

9.
理解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鲜明的强调师生的自我和相互的理解。自我的理解——师生双方都应不断的加强自我认识。相互的理解——指师生双方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增进双方的了解,达到相互体认、彼此信赖、互相依存、共享知识。  相似文献   

10.
“互动”的特点及要求:教学活动是在师生间展开的教育活动,要想使教学富有成果,必须在教室中营造一个富有生机的“教学场”——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教学氛围。怎样形成互动呢?首先,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应该由原来的“主从”关系,即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你——我”型师生关系。“你——我”型师生关系,就是要把老师和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教学就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交流。这种教学对话,要求师生双方都把各自的情感和理性,直觉和视觉,思想和行为,经验和知识等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让双方在彼此的沟通中得到理解,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教育观和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导致师生交往的内容窄化,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不高,以及师生双方的认识差距悬殊。研究并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该全面地认识师生关系,提高与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建构以“和谐”为准则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合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创新怎样才能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各自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教师“教”为学生“问”,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其次,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让自己的行动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维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这种…  相似文献   

13.
优良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面貌。如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师生相互关爱、真诚交往、彼此信任、充分沟通,这将不但关系到学生的意志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而且,也必将为教学活动增添宝贵的动力源泉。那么怎样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构建温馨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刘依军 《职教论坛》2006,(24):51-52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实施,新的音乐教育提出“音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建立一种师生交往、平等融洽、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的、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的心灵对话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为基础,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张天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尤其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积极的心灵对话过程中进行”的理念,已逐渐地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及接受,并且潜意识地在课堂上化为自觉的行为并努力去影响学生。然而,由于“心灵对话”理念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之又认识不足,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按图索骥,为“…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相互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构建了平等、和谐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对话”是构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许可以在学生们心中长留,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教师心中逗留片刻了。如果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恭恭敬敬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么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将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呼吁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那是一种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  相似文献   

19.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内涵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应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使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20.
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义  李慧 《天中学刊》1999,14(3):98-100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热爱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善于与学生沟通以及善于形象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