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即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多元体育学习评价新体系。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法验证对学生实施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笔者所在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健康行为、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有关规定,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操作层面上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介绍如下:一、评价内容与方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1.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见表1)。2.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运用于学习过程或某项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影响学生体育能力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 ,探讨了影响我国学生体育能力形成的因素。研究发现 ,体育课程目标没有强调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学习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 ,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 ,体育活动场所不足以及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等是目前影响我国学生体育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努力达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态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在终结性的评价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和进步程度评价呢?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一种评价,它既包括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评价。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起到诊断、激励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嬗变反思中,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评价;二是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三是体育课堂教学课程教材建设方案和教学计划评价。本文以学生体育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是学生学习的行为及其效果,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主要是被评价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利用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热情,保证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没有一整套评价体系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通过对目前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本质和内涵进行剖析,构建出符合现实需要的阳光体育成绩量化标准,旨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今后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体育成绩是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反映,学生体育成绩主要反映被评价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利用各个方面的正面有效信息强化自己的学习,不断地改进运动技能和学习态度的状况。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阐述,构建了高校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新《指导纲要》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性,如何建立符合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多目标的关键因素。在分析了目前高校存在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滞后性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莫豪庆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69-71,81
文章主要阐述了开展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目的。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测应该以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程度、体能发展情况为主,同时从体育特长及情意表现等全方位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并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育艺术2+1文体工程》的实施与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还对如何提高和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效果与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即明确界定学习的任务范围,规范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业评价,关注体育特长评价,加强教学诊断与分析,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改进学习提出建议。以往的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注重测试学生的达标成绩和身体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评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对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学业评价"话题的讨论,深深地感受到要使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必须落实主观能动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实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课改实验区还是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均能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育学习,激励其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多元体育学习评价运用的效果课改实验区明显好于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于不同学段和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给予高中生和初中女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成长记录袋(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袋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我认为记录袋的内容主要包括:1.平时测验的体育成绩;2.教师的特别表扬。由学生记载、收集,存入成长记录袋;3.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4.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6.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的多项体能水平作为主要的效果指标,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试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课改试验区还是非课改试验区.新的体育学习评价都能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能水平,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的体育学习评价运用于课改试验区所获得的效果也明显好于尚未实施体育新课程的非课改试验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程度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的趋势,高中生的体能水平进步幅度极为显著,且小学和高中女生的进步幅度也明显好于男生,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进一步关注与重视初中女生的体育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72-72,74
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协同程度、体育技能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体育能力有更为系统的认知,对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一定激励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并提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可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新课程提出应让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评价中,这一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关键还在于学生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是否能真正理解评价的作用,能够真实、准确地评价自己与同伴[1]。由此可见,自评与互评在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笔者试从学生主体性评价方式的构成要因分析,并简要阐述其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大连市10所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普通高中选项教学的课程决策权在体育教研组,对校内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较为充分;项目设置以球类、田径、体操和民族、民间项目为主;采用年级内打破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合理;选项教学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师资数量和现有教学条件不足是影响选项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论证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其自评与互评具有较好的信度,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是可行的;自评量表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新的体育学习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相似文献   

20.
身体锻炼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认为 ,身体锻炼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是指在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和增强体质理论的指导下 ,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 ,维持学生身体健康的一种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主要由诊断学生主体 ;确立锻炼目标 ;传授理论、组织练习 ;掌握锻炼身体方法、学习技术 ;教学评价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