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9月9日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诞辰。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每一点微小的了解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著名的文艺工作者谢缅·布克钦成功地发现了托尔斯泰的一位通信人,她现在居住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2.
一年与一生     
瓦连京·费多罗维奇·布尔加科走是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为俄罗斯和苏联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布尔加科夫的女儿达·瓦·萝玛柳克关于父亲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俄罗斯伟大作家,他的不朽之作流芳百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回忆录前前后后曾出版多部,而世界上第一部托尔斯泰传记的作者是托翁生前好友,俄罗斯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H.N.比留科夫(1860-1931)。1860年11月4日,H.N.比留科夫出生在位于科斯特罗马的世袭庄园。比留科夫是一个古老的家族,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其祖父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比留科夫曾任少将,参加过1812年抗法卫国战争,在著名的波罗金诺战役中身负重伤,被授予二级圣安娜勋章。其父伊万·谢尔盖耶维奇·比留科夫…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美国石油界亿万富翁J.保罗·格蒂曾为其英国别墅安装了自动收费公用电话,这样,他就不必为客人打的电话付款了。据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十分怕脏,尤其害怕传染病,因此他拒绝跟任何人握手。列夫·托尔斯泰小时候很爱器,因而被人叫做“Lyova Ryava”,意为“爱哭鼻子的小列夫”。美国第23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及其夫人对白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最喜欢她的妹妹塔吉雅娜。塔吉雅娜结婚以后,每年夏天总是带着一家人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她姐姐家避暑。塔吉雅娜见托尔斯泰总是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就问: “你往你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东西呀?”托尔斯泰眨眨眼睛,说: “记的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尔斯泰耸耸肩头,风趣地回答说: “这就是我的事情了。真实总是有趣的。”还有一次,他对塔吉雅娜开玩笑说: “你以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的行动全都记下了。”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曼(1875—1955)把列夫·托尔斯泰视作自己的伟大楷模,他象这位俄国作家一样善于观察:比如,对登门造访的客人,托马斯·曼有时手持一具观剧用的望远镜,透过窗子,仔细地观察来客,捉摸他们的独特之处,便于以后能把所观察到的人物特征写进他的小说中去。托马斯·曼在动手写他的长篇家族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之前,便早已为之集录了不少人物的讲  相似文献   

8.
在距离巴黎十四公里的小镇布日瓦尔,有一幢规模不大的两层楼房。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法国旅行指南和游览图上,这所建筑物都依照俄罗斯的习惯称之为“农舍”,虽然它与这个名称根本不符。给它取了这个名称可能是由于在法语中没有“别墅”一词,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曾在这里居住过。屠格涅夫是按照俄国的传统建造自己的房子的:木质结构,带有雕花的装饰品,窗户上装着护窗板。这座“农舍”位于塞纳河畔的一个陡坡上。在附近的稍低处,是与屠格涅夫长年交好的波琳娜·维阿尔多的房子。四周,延伸着一片林木蓊郁的梣树园,因而庄园取名“亚谢尼”。屠格涅夫曾在布日瓦尔从事过大量的创作。他在构思文学作品时,喜欢独自在公园里漫步。他白天写作,晚间去维阿尔多家里。他在那里有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挨母打李有观编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读诗歌和寓言,并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他能真实地谈出自己的观感。想不到因此他还挨过母亲的痛打。屠格涅夫的母亲性情暴躁,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寓言作家伊凡·诺维奇·得米特里耶夫到屠格涅夫家...  相似文献   

10.
列夫·托尔斯泰对莫斯科著名医生别尔斯一家人很有好感。他喜爱这个和睦的大家庭,尤其爱慕他家的第二个女儿索非娅。他认为索非娅是个符合他理想的好姑娘,但苦于没有机会向她表白爱情。一个美丽的夏夜,别尔斯家的宾客散尽,托尔斯泰故意留着不走,悄悄地要求索非娅也留下来。当客厅里只剩下他俩时,他用粉笔在桌子上写了几个  相似文献   

11.
列夫·托尔斯泰为儿童写的书是托尔斯泰教育观点的创造性的表现,是他对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托尔其斤泰在他的教育文章中对儿童文学的语言考虑颇多。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儿童读物的语言上,同时也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问题,由于他对语言素有研究,几乎所有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论大众读物的语言》一文里,托尔斯泰对儿童文学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一,语言要易懂,大众化,不有意滥用方言词语;二,内容要通俗,不抽象;三,不要一味追求教训人,而要寓教于趣味的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12.
薇拉·谢尔盖耶笑娜(1882—1975)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女仆。她出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因而有机会耳闻目睹托尔斯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回忆录由她口述,由苏联哲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尤·伊·巴拉兴于1974年3月20日纪录。  相似文献   

13.
在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逝世50周年前夕,我到过雅斯纳雅·波良纳。我有幸同伟大作家故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瓦连京·费奥多罗维奇·布尔加科夫晤面,他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住在往昔属于托尔斯泰长女塔季场娜·利沃芙娜的房间里。塔季场娜·利沃芙娜曾是她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菲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是列夫·托尔斯泰,都不需要什么专门介绍。他们的名字、他们对文学所持的独特见解,甚至于他们待人接物的准则和处世态度,即使是这些经典作家学生时代的那些不友好的同学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那么两位作家在家中、在家庭里的情况以及与孩子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莫斯科文学家伊戈尔·沃尔金。权威的学者们认为,沃尔金所写的情况令人信服地使我们看到作家的内心世界和整个面目。《旅伴》月刊将沃尔金的新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的最后一年》中的一章重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16.
正值中俄友谊再谱新篇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推出“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大型主题展览,为源远流长的中俄文化交流史又添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7.
几天之后,托尔斯泰在他最热烈的崇拜者钢琴家和作曲家亚历山大·戈尔靳魏依泽尔的陪同下光临奥列依斯。不知为什么托尔斯泰十分喜欢满头乱蓬蓬黑发的戈尔靳魏依泽尔,他曾多次来雅斯纳雅·波良纳作客,到加斯普拉已经是第二次了。托尔斯泰随意用俄语改变他的姓氏,有时叫他“灵巧的指头”,这会儿又特意把他拉到高尔基这儿来,好夸耀一下他高明的、有魅力的演奏。  相似文献   

18.
凝视俄罗斯     
辽阔的俄罗斯给我的感觉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等文学巨匠给我们创造出的冰天雪地.彼得堡郊区的马车在风雪呼啸的夜晚奔驰于天空下空旷的田野,窗户内的壁炉在熊熊地燃烧着,贵夫人在绅士献媚的微笑中开始她们虚荣心的膨胀,棺材商人手里握着黑桃皇后,沙皇的哥萨克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急驰而过,英沙罗夫和巴扎洛夫就死了,木木的尸体被它的主人埋在一个小山岗上,安娜·卡列尼娜在人们一百年的想象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0):12-14
18~19世纪.托尔斯泰家族中超尘拔俗的人物为数不少,有作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等,但也有闻名遐迩却令人担惊不安的人物,此人全名是费多尔.伊凡诺维奇·托尔斯泰(1782-1846)。他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堂房叔父。费多尔在世时流传着许多传奇轶事。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这位堂叔有过颇为全面而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行为不轨却魅力四射的人,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常置人类道德规范于不顾,而且还屡屡漠视刑律,但他却是一个勇敢、机智、有教养、讲信义的挚友。”  相似文献   

20.
在加拿大西部某小城附近的森林中,发现了一具来历不明的女尸。当地警察分局干练的刑警阿尔巴格,想找位画家根据尸体复原死者生前的容颜,然后再根据画像搞清死者的来历。该城高中的一位美术教员接受了这项工作,画出来的人像画非常好。罗拉丽·R·莱特写的小说《送给死者的催眠曲》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然后围绕画像展开故事。罗拉丽·R·莱特是几年以前,以她的作品《嫌疑犯》英姿勃勃地登上侦探小说文坛的加拿大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