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中国的ERP市场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成熟,但其勃发之势却格外引人注目。据赛迪顾问统计,2002年中国ERP市场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5.38亿元,较2001年增长64.7%;在与国际ERP巨头同台竞技中,用友软件一举击败SAP跃上ERP龙头老大的位置。随着中国各行业信息化的提速以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全面铺开,ERP市场将呈现出更加精彩纷呈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ERP在中国     
ERP在跑马圈地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包含了世界成功企业管理精髓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来到中国的短短十年中掀起了两次高潮:由用友、金蝶等企业发动的从财务软件向管理软件转型的’99热浪尚未降温,WTO的到来又将ERP市场搅得春波涟涟。2001年创下8.7亿元大好收成并在未来3年内以25%的利润速度增长的中国ERP市场已经成为各路软件供应商和服务商争抢的一块蛋糕。作为财务软件时代的胜者,金蝶、用友都铆足了劲,要在ERP领域续写辉煌,一决雌雄。2001年底,金蝶并购老牌ERP厂商开思之后,宣称自己已是国…  相似文献   

3.
2002年神州数码的 ERP 客户超过200家,合同总金额突破亿元。根据 CCID2002年度报告显示,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即冲进国内 ERP 软件市场三甲,并荣获“2002年中国 ERP 软件市场年度成长最快企业”。在4月2日的“成功,必须专业!”——神州数码 ERP 新闻发布会上,神州数码宣布今后三年的发展战略为“扩张再扩张、发展再发展”。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业界羡慕,成为 ERP 领域的一匹黑马,同时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代表介绍了他们成功应用的经验,他们也分别获得由神州数码为其颁发的最佳规划奖、最佳应用奖和最佳 IT 策略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德国SAP公司的ERP软件得以在中国许多企业得以推广使用,ERP系统给中国企业注入的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这对中国本土管理软件行业是个冲击,同时也会带来机会,因为ERP系统是不能完全覆盖和满足全部企业软件的功能和需求的,因此ERP与各种外围系统接口应运而生,文章就是以ERP与公司的物流销售软件为例进行介绍的。  相似文献   

5.
在本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技术研讨会”上,富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首套由我国软件企业自行设计、开发并成功推入市场的ERP软件。作为一套成熟的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富港软件吸收了国际上流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理论及方法,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制造型企业未能深化应用以及未能正确深化应用ERP而担优。上ERP容易,用ERP难,这是很多企业的感叹。深化应用ERP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和思考的实际问题,但是,究竟ERP应用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深化”,企业为什么要深化应用ERP,又如何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QAD中国布局     
《信息系统工程》2004,(5):100-100
4月8日,QAD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4月14日,QAD公司广州代表处正式成立;日前,QAD又与重庆长安信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种种迹象表明,QAD将全力出击中国ERP市场。作为专注在制造业发展的ERP厂商,QAD此时全面布局中国可谓“适逢春雨”。大环境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信息化需求大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已开始执行,北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占据制造业40%市场的南方制造业信息化需求也非常旺盛。2004年对于中国的制造业和ERP供应商尤为重要,按照世贸协定,到年底中国将取消部分行业的进口关税,国内的制…  相似文献   

8.
20年来,我国系统地应用ERP的企业达2600多家,约占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1.6%;从单项计算机应用开始到ERP系统实施完毕,平均应用周期为8~10年;多数企业应用ERP后,其管理水平以及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状况的相关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为什么在欧美备受推崇的ERP,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了呢?大量实例和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八大误区。误区一:应用ERP目的不清晰。应用ERP的根本目的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尽快改变我国企业管…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略显沉寂的印刷企业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市场最近似乎有了复苏迹象。在经历了ERP进入印刷企业初期的失败,迷茫和反思之后.有迹象显示.印刷企业新一轮ERP选购热潮正在悄然启动。部分乐观的印刷企业ERP供应商甚至将2008年视为印刷企业选购ERP的“井喷”之年。包括科网联.北大方正等在内的主流印刷企业ERP供应商纷纷厉兵秣马,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云处理”、“云服务”,一时之间,“云”朵炫满天,漫步云端,是机遇还是挑战?曾经有人用“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来形容ERP软件的尴尬境况,那么,作为2009年最热闹最抢眼的“云”,应该何去何从,如何面对呢?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多朋友在问我,“中国的ERP应用是否进入了爆发期?”从表面上看,在中国企业中ERP几乎成了信息化的代名词.很多企业对ERP寄予厚望,希望通过ERP提升管理,ERP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谈到中国已经进入ERP应用的爆发期.还有点为时过早,虽然中国的大型企业很多已经实施了ERP,但ERP不仅仅是一项IT技术.还涉及到管理思想,衡量其是否已经进入应用爆发期,  相似文献   

12.
看似阳春白雪、春风得意的ERP软件并没有让企业CEO、CIO、CFO们兴高采烈,也没有让软件厂商“笑逐颜开”。留给项目双方一堆的技术、管理、流程问题后,人们不禁会问,ERP到底是帮助企业的天使,还是扼杀企业的魔鬼?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经贸委树立的三个企业信息化典型——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中.有两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SAP有关,它们是联想和海尔。从1992年SAPR/2系统首次进入上海机康厂,至今已经整整10个年头.SAP也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10年前提起SAP,提起ERP,没有多少人知道,而今提起SAP,中国企业不自觉就会与管理信息化、与ERP联系在一起。可以说SAP进入中国的10年是中国企业ERP应用的10年,也是中国管理软件成长的10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加入WTO,即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对于国内著名的集团企业,面临的是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多元化、国际化是必由之路。而国内公司要与国际接轨,必须跨越管理上的瓶颈,实施信息化,进行电子商务转型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成功之门。 变革的必然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电子商务转型,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根源在于当今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利润”下降,迫使企业想方设法地来降低“运营成本”。基于ERP的企业电子商务转型正是解决“运营成本”过高的“良药”。下面以方正电子为例探讨一下企业流程的再造: 从流程图,可以看出ERP实施前后流程上的改变。“黄色”的步骤已由计算机自动实现。具体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05,(5):20-23
15年前,Gartner在1990年4月12日首次提出了ERP概念。自此一个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就此诞生。经历了15年的洗礼,原本可以顺利向ERP转型的中国MRP厂商,却没有在ERP市场的竟争中胜出。那些早先从财务软件起家的厂商,用友、金蝶,却成为今天ERP市场的主导者。不到30%的ERP成功率,依然无法阻止用户上马ERP的决心,但在专家眼中能够真正明确自己对ERP需求的企业却少的可怜。对于ERP了解的过程。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随着时间的推移ERP让我们越来越难以琢磨。人们用去了15年的时间来认识ERP,但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争论不休。”金融行业ERP”、“旅游行业ERP”、“房地产行业ERP”,还有那些所谓的ERP标准,所有这些不着边际的ERP声音至今依然充斥在用户耳边。  相似文献   

16.
企业选择ERP等管理软件,首先是选择合作伙伴,其次才是选择产品。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决蓑者就必须正确地认识中国的管理软件市场,认识ERP软件供应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的ERP关键成功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ERP(企业资源计划)概念特征的介绍,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导入ERP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正视ERP推进中的起伏,选择合适的ERP供应商,以及高层领导的坚决支持,是企业实施ERP的关键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选择了符合企业需要的ERP软件之后,企业ERP项目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目前ERP领域之中,ERP产品提供商和实施服务商分工合作,软件商只提供软件产品,而服务商提供后期的系列服务,有时候在软件的选型阶段服务商就参与,因此企业选择合适的软件服务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7月15日,“中国国家企业网e经理频道发布会”在京举行,宣布中国国家企业网的e经理频道(www.e-manager.cn)正式开通,e经理频道面向中小企业,集成了OA、CRM、HR等基本功能.同时整合了ERP实施过程中的系统观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就在“自由/开源软件”(FOSS)在中国发展十年的这个时候,由自由软件基金会在6月29日正式发布了“GPLv3”(通用公共许可证)。这是一个巧合,但这个巧合对我们来讲更是一个机遇。力主全球化,张显凝聚力的GPLv3将会让“自由/开源软件”成为一股汹涌向前的软件产业巨浪.中国的开源企业应该成为其中的弄潮儿.而不是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