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市鹅湖初中根据青少年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本学期开展了以革命故事为教育形式的每周革命故事会活动,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故事会开展活动以来,已讲解了“特派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创建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今年五月十七日适逢建校六十周年校庆。事先,学校领导干部学习了《人民日报》“五四”社论《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认识到校史是向青年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的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3.
密云县山区北庄公社的北庄“五·七”中学,以批林批孔为纲,坚持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方向,结合山区建设改革数学教学。 首先教育学生扎根山区干革命,为三大革命学好数学。经常请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给学生讲新旧社会的对比、农业学大寨运动、山区远景规划,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和形势教育,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队三大革命运动,不断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山区、建设山区、  相似文献   

4.
《广东教育》加强阶级教育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宋好今的《谈加强对学生的阶级教育》,和广立的《教好周会课加强思想教育》。第三期又发表了《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论,并专辟一个栏,笔谈怎样加强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有六位作者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要以阶级教育为纲,用无产阶级观点去教育年青的一代。学生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思想感情、表明立场观点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立场观点是否正确,都能从文章中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教学也应适当地结台阶级教育,引导学生写出感情健康、思想正确的文章。现谈谈我们上一学期在改进作文教学这方面初步做法。全学期命题作文共十二篇,其中有六篇用了有阶级教育意义的题目:结合课文的,有《想想革命前辈》(结合《革命的坚定性》一课);结合学校集体活动的,有《记住老红军的话》,《血泪的控诉——听贫农代表谈家史》;结合班级活动的,有《听老一辈谈过去》;结合  相似文献   

6.
爱唱革命歌曲在我校已形成一种新的风气。在课间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里,“美国佬是强盗……”、“社员都是向阳花……”、“毛主席爱人民……共产党象太阳……”等歌声,到处激荡飞扬。爱唱革命歌曲的风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当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一日团中央的唱革命歌曲的号召和马可的《大家来唱革命歌曲》的文章登载出来以后,我们及时地进行了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教儿童唱革命歌曲是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坚强革命后代的良好方式之一。大家还谈到过去唱歌教学没有紧紧配合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内容的缺点。在这个基础上制订了一个教唱革命歌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小学生,大的不过十三四岁,他们幸福地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是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旧社会人们的痛苦生活,对革命先辈为争取今天的幸幅生活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是缺乏了解的,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过去的苦难,认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五(一)六(二)两个中队,曾联合开展了一个“听听过去、看看现在”的少先队活动,对儿童进行阶级教育。首先,我们有意识地深入到儿童中去,和他们聊天。儿童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就讲些自己目击过的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苦难事例给他们听。他们都很喜欢听,常常要求我们讲,我们就告诉他们:过去的事情很多,年龄大的人都亲身经历过,我们可以去请他们讲;在很多描写革命斗争的书上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自己课后去看。于是,我们一方面组织他们出去参观访问,请老年人讲过去的故事;一方面发动大家看革命书籍,《王若飞在狱中》、《和爸爸—起坐牢的日子》、“越扑越旺的烈火》、《红旗飘飘》和《红岩》等等,成了人人争看的书籍。我们又组织孩子访问了敬老院,敬老院的吴老太太给孩子们讲了她的悲惨的身世。吴老太太已经八十  相似文献   

8.
去年寒假,我们向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一个革命故事给我的教育》的作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写出读后感。一位女同学却去读了小说《“强盗”的女儿》,写这篇作品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给了她“极大的教育”。幸好,我曾经读过这篇小说,也注意到《解放军文艺》和《少年文艺》上对这篇坏作品的批判,心中有了数。于是,就及时指出了她这篇读后  相似文献   

9.
彩色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成功地塑造了党的干部吴修竹的形象。他热情关怀和精心培育革命后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吴修竹是冬子的引路人,他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既当爹又当娘”,自觉地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担挑在肩上,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利用一切机会向冬子进行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引导冬子“顺着革命的路子走,按照革命的需要长”。当冬子看到爹爹  相似文献   

10.
我做了四十多年的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而小学一年级又是基础的“基础”。低年级的班主任,同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就特别大。我经常收到往届毕业生的来伩,在这些来伩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学生活的愉快回忆。这些来伩,使我深深地感到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激励和鞭策我加倍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 从爱谁恨谁入手,生动活泼地进行阶级教育。从小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是很重要的。对初入学的孩子进行阶级教育,讲大辺理,他们听不懂,我就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教育孩子们懂得爱谁恨谁。例如:  相似文献   

11.
李伏伽的小说《师道》(载四川文学一九六二年八月号),它从关到尾贯穿着一根黑线:极力鼓吹资产阶级的“母爱教育”,百般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要人民教师当“抱鸡婆”,不作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作者在小说中用了许多笔墨,把主人公章志仁,描写成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民教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们学校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尽管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教育工作,但是,效果不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从学习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以后,我们认识到,必须从阶级教育入手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阶级教育,一抓就灵。在工作中,抓住了阶级教育,就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班上开故事会,一个同学讲三国故事《蒋干偷书》。可讲了一遍后,同学们还要他再讲一遍。“蒋干偷的什么书呀?”“他为什么要偷书?”如此等等.好像大家没有听懂故事。其实,这位同学如果把《蒋于偷书》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的话。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讲故事这样,写叙事文亦如此.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祝福》是一篇阶级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由于年纪和社会阅历的关系,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往往只看到她的两次死了丈夫和儿子被狼吃掉。然而这篇故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因此,在教学时,  相似文献   

15.
一年多来,我校大力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大讲革命故事的活动。学生不仅在校内讲,自己受教育,而且在社会上讲,发挥红色小宣传员的作用。首先,我们着手培养骨干故事员,给他们介绍红色故事,进行具体指导和训练。然后,针对学生的活思想,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故事材料,组织学生在队会、班会、联班会上,大讲革命故事。在校外,我们组织革命故事宣传队到街头闹市和农村田坂上去讲,今年春节前,讲了如何过革命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撒谎的孩子》,讲的是人人皆知的“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多年来,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笔者始终坚持讲诚信、注重陶冶人性,不断促进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他强调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还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此,中原名师王慧卿初中历史工作室开展了“豫西红色资源在初中党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级专项课题研究,对于如何向青少年学生讲好党史故事,课题组从七个维度进行了思考和践行。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漳浦县实验小学在学校党支部和团、队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一支红领巾故事队,大讲革命故事。这支红领巾故事队是在三年级以上各班抽出一些对讲故事有兴趣、品学兼优的工农子弟组成的。这一支宣传队利用课外时间,向同学们大讲革命故事,有《红色少年张高谦》、《童工血泪》、《骨肉》、《三少年救火车》、《两个内蒙古小英雄》等。他们还把同学中的好人好事、贫下中农同学的家史编成故事,讲袷大家听。达些故事员,还在家里向父母、兄弟姐妹讲,向邻居讲,星期天劳动时向牧童讲,傍晚  相似文献   

19.
班上开故事会,一个同学讲三国故事《蒋干盗书》。可讲了一遍后,同学们还要他再讲一遍。“蒋干偷的是什么书呀?”“他为什么要偷书?”如此等等,好像大家没有听懂故事。其实,这位同学如果把《蒋干盗书》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的话,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讲故事如此,写记叙文亦如此,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故事与事理     
寓言,是以简单、浅显的故事来寄寓事理的文学作品。寓言这一概念的本身,就决定了《寓言》教学的两个内容:故事与事理。然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故事”讲得多,“事理”讲得少,忽略了故事与事理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学生对“故事”很熟,而对“故事”中寓含的“事理”却不甚明了。我认为,《寓言》教学的重点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