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异化劳动问题时,把人和动物的类生活做了多方面的对比,从中引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命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一词表明,美的规律和“种的尺度”、“内在尺度”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认识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不是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在论述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问题时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在“异化劳动”一节中,马克思在论述人的类本质的时候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马克思这里讲的“美的规律”是什么呢?其内涵未作具体说明,而  相似文献   

3.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是对美的规律,含概美的标准、尺度的总体评价.也是美学界长期研究的中心内容.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即是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同时还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美的规律"是这两种尺度的相加、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他的《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来的。在比较了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后,马克思写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类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由此美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美的规律”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或译作“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或译作“内在固有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常被美学书籍所引用,不少美学家据以推演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但对这段话的含义,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在论述人具有自由自觉的物种特性时,把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加以比较,提出了“美的规律”问题: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论点,即: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关于“美的规律”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在《手稿》中虽未系统地总结出来,但通读《手稿》,并结合人类的精神生产一艺术实践来探讨,我的粗浅认识是,“美的规律”既然是人类生产劳动所独具的特  相似文献   

8.
美与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永恒主题。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人类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而美也是人类通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运用自身掌握的真知,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结果。马克思很早也明确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而且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这是马克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石,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以美育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几次电话联系,终于找到一次“见缝插针”的机会。夏校长决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接受我的专访。限于时间,谈话开门见山:“1992年,上海教育杂志社的陈雪良同志和我一起采访你后撰写了《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刊《上海教育》1992年第10期)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巴黎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段涉及到“美的规律”的话。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是人塑造自己的活动,是围绕着塑造完美的人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必须正视“属人的存在”。当人把自身作为教育的对象时,如果将其作为非人的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但“美的规律”不是“自在”地存在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于那里等待人去发现的实体,而是人在改造世界、创造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建构的“规律”,“两个尺度”都不是客体(物)的尺度,而是主体人的尺度,因为人在创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把“物种的尺度”转化为人的尺度,即根据“内在尺度”去创造。  相似文献   

13.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命题,其意义深远。何谓美的规律,美学界有说法种种。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对马克思关于“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的理解上。本文以为“物种的尺度”指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物种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内在固有的尺度”指人的尺度,即人自身的目的和要求。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实质上是人的生产规律,其基本内涵体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美的创造遵从生产的一般规律,但又呈现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 ,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 (形体、精神、意志、情感 )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 (社会、自然 ) ,创造着文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创造着美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 ,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形体、精神、意志、情感)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社会、自然),创造着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马克思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个重要的美学思想,从作家应怎样遵循“任何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 两大方面论述了“美的规律”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物体”。他认为人的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产生了审美能力,人们都按美的愿望去创造物质产品。“人类在按美的规律创造的过程中也创造了美,创造了美的结晶——艺术。”当人们在漫长的文艺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文艺作品创造的规律时,也就逐步按照美的规律来自觉地创作了。人们很早就把文艺和美联系起  相似文献   

18.
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它是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①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是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道德”关系。它们不需要也没有选择,它们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和需要来处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杨春生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撰文指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命题及马克思针对这些命题所表达的观点,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马克思说:“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这一论断,既区分了人的劳动与动物劳动的质的不同,又揭示了精神追求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动物的本能劳动不同,人的劳动产品是人“意识”的结果、“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 美是由劳动创造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并不是美学专著,但其中有些论述却科学地揭示了艺术生产的规律。例如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一件艺术品——任何其他的产品也是如此——创造了一个了解艺术而且能够欣尝美的公众。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上述论述表明,一切生产都是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即根据对象的“内在标准”制造产品的。不承认这一普遍性,就会抹杀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在美学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