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各国关于解决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通行做法,各国行使国际民事管辖权的根据,各国对国际民事管辖权的限制,我国在涉外民事管辖的理论与实践上应该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应该由哪一国法院来管辖.由于国际民商事案件必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相联系,它总是面临着由具体的哪国法院管辖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在国际民事诉讼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时其国民和领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发生的行为拥有管辖权,对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调整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国际民事诉讼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解决案件应该由哪国法院审理的问题,其他一切问题就无从谈起.案件应该由哪国法院审理时当事人的利益影响是很大的.世界各国实体法、程序法和冲突法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进行诉讼必然要适用不同的程序规则,根据不同国家的冲突规范可能导致适用不同的实体法,进而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3.
民商事案件管辖权抗辩是当事人的一项基本诉权。涉外民商事诉讼的当事人以法院无管辖权作为拒绝涉外民商事判决的理由,且推定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协议管辖等原则在法律上不仅应规定管辖权抗辩,通过管辖权听证等途径给当事人提供行使这一权利的机会,并在实体问题审理之前明确告知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理由,以便提高涉外民事诉讼的法律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卫国 《培训与研究》2009,26(11):75-78
民商事案件管辖权抗辩是当事人的一项基本诉权。涉外民商事诉讼的当事人以法院无管辖权作为拒绝涉外民商事判决的理由,且推定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协议管辖等原则在法律上不仅应规定管辖权抗辩,通过管辖权听证等途径给当事人提供行使这一权利的机会,并在实体问题审理之前明确告知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理由,以便提高涉外民事诉讼的法律效率。  相似文献   

5.
案件管辖权的认定离不开起诉受理程序对起诉要件的审查。通过分析裁判文书网有关H省法院的77份裁定书,发现立案登记制下国内法院起诉受理程序机制性缺失是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认定错误的关键原因,且主要体现在起诉受理程序的功能定位不明晰、"过滤"功能弱化以及涉外案件特别起诉受理程序失位。应该从程序功能和结构优化的角度,通过构建"诉状与特殊诉讼要件审查并重"模式并着重审查管辖权要件来完善涉外民商事案件起诉受理程序,以期有效破解案件管辖权认定错误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国际破产是指含有国际或涉外因素的破产,国际上没有统一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国际破产案件由各国国内法院进行管辖。各国有所不同,一般由普通法院、商事法院或破产法院等行使管辖权。债务人的住所地和主要营业所所在地是各国确定管辖权的主要连接因素。目前,各国对国际破产管辖的效力基本都采取折衷主义。我国新破产法对国际破产案件的管辖权确定及管辖的域内外效力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级别管辖和保护债权人利益程序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管辖权问题至关重要,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与他国的管辖权冲突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各国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与国家主权原则直接联系,法院面对的价值目标众多,无法同时实现这些多重的相互冲突的目标。我们应在这些冲突的目标之间找到适当平衡,最终为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寻求一个值得信赖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8.
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实体法规范,包括国际统一实体法和国内涉外民商事实体法两类,而国内涉外民商事实体法的和完善在当代是半所未有的。文章从的角度,论述涉外民商事国内实体法,特别是我国涉外民事 经济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民事经济关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正式成为 WTO成员国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涉外民商事争议将会越来越多。而民商事纠纷法律处理的首要问题是管辖法院有无管辖权。本文就中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根据作一简要归纳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中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旨在更好地解决中国法院的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私法上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冲突现象比较严重,源于各国国内法对离婚案件的管辖权确立原则各有不同。目前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的冲突,主要还是依靠各国国内法来解决,可以从立法、司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我国企业法人被撤销或吊销后,往往无人清理债权、清偿债务。本立足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通过比较国外立法例,明确界定了我国企业法人被强制解散后清算主体的范围,进而探讨了清算人的义务与民事责任,论述了清算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并对清算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情形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雀审判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对有关程序事项的选择权。民事程序选择权源于各国法律对程序主体原则的承认,是为了切实保障国民平等使用诉讼制度和接近司法的机会所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性权利。确立民事程序选择权有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提高程序效益,有利于提升民事司法的公信度和接纳度。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完善现有的民事程序机制以保证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机会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在国外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却并没有得到我国法学家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外国法的相关规定,井总结现有的理论成果,最后对我国关于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检讨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成年监护制度的合理性勿庸置疑,但与国外立法相比,仍存在着诸多的欠缺与不足。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完善我国的成年监护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6.
《绿色民法典草案》人身法二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绿色民法典草案>的人身法上规定的人生计划权和民事结合两个新制度,阐明了产生它们的外国背景、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等,说明了在中国适用它们的可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期是我国法制近代化的初始阶段,作为法制建设重要一环的民法在大规模借鉴西方的同时,也开始了以习惯入律为基本途径、以增强民法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目标的法律本土化探索运动。尽管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但该时期重视对传统习惯的吸收和采纳的立法思路对当前我国民法典的建设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越南经济改革是《越南民法典》编篡和修订的原动力,外国法律援助是该法典编篡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外国法律援助背后的动机,在学习借鉴外国法律时应当注意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越南民法典》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比如知识产权纳入民法典、强化土地使用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类新型犯罪。对这一犯罪,可以从贿赂对象、贿赂范围、贿赂方式等方面加以理解。但是,我国现行刑法中却没有关于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犯罪的规定,这不合国际商务反腐的潮流。从现行刑法与国际公约的协调与接轨方式看,有必要将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纳入我国刑法范畴。同时,我国刑法在规定这一犯罪时,应注意刑法与《公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