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公共政治课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专家指出高校的公共政治课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也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多不受学生欢迎,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在内容、方法、质量、成效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实际位置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听"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中学教学计划的主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课程。现行高中政治课教学处于应试教育的僵化模式,高中政治课教学为学生留下枯燥单调的印象,高中思政课包括很多内容,由于考试制度的导向与教学模式的陈旧,高中政治课教学往往以单一说教方式进行,很多理论抽象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政治课教学要重视钻研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思政课”是高校的重点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所传递的思想对学生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影响。但在传统“思政课”中,由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滞后,已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会。以云平台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可以规范和斧正学生的文化倾向、价值偏好,还能借此弘扬与宣传社会正能量,使更多青年提升政治素养和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晓娟  刘向前 《教师》2014,(35):35-36
目的:考察团体辅导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促进作用。方法:采取方便取样,选取某高校2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班(N=35)和对照班(N=36)。在对实验班进行思政课教学时按计划将团体辅导技术充分融入授课内容,对照班不做干预。用自编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估调查表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并在授课过程中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状态进行观察。结果:对于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实验班显著高于对照班。结论:团体辅导技术的恰当应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经济学教育主要是在高中一年级的政治课中进行,内容既包括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又包括了一些市场经济理论,在内容上是一个理论拼盘,在一些理论问题上自相矛盾而不能自圆其说;同时一些案例相对比较陈旧,与现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理论与实际脱节,政治课上不能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如: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生活是否有利?学生学习经济学知识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是作为“政治课”来学习,而“政治课是没用的一门课”(学生语),学习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多数学生用背书的方法应付考试,政治考试是学生提前交卷最严重的一门考试。中国的经济学教…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1日,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师范大学附中(又称金华二中)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面向社会招生的高校(本科)直升班,直升班学生毕业后无需参加高考,便可直接进入浙江师范大学就读如今,经过3年学习,直升班49名学生全部被浙江师范大学热门专业录取。人们对直升班  相似文献   

7.
政治课难上,中专政治课更难上。一是因为政治课理论性强,过于抽象;二是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政治课不像专业课那样有实际应用功效;加之中专生没有升学压力,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上好政治课呢?笔者从近十年的中专政治课教学中感到,要想上好政治课,必须善于把握“热点”,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一、抓住“热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谓“热点”,就是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热点”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抓住“热点”,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上。如上经济课,讲第…  相似文献   

8.
李婴川 《考试周刊》2009,(49):148-149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是思政课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政治课教研人员们对此作了彳艮多探讨.提出了很多花样翻新的灼见,但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好。本文根据师专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平实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课走进我的学习生活,我渐渐发现自己优点多了,缺点少了;快乐多了,烦恼少了;轻松多了,疲劳少了……政治课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我期待着每一堂政治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每一堂政治课都让我感受到成长中的快乐。”这是初一(1)班张彩虹同学在《老师,我想对您说……》这项活动中的心灵告白。一学期过后,有许多同学送给我这样热情洋溢、真挚感人的鼓励话语。 我想,作为一位教师最幸福、最自豪的事莫过于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把上你的课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需要、一个精神的天堂。能让学生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10.
孟莉 《现代教育》2003,(2):49-49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学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一门课程。而思想政治课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及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与青春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理论兴趣不高等特点是相悖的,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低下,这已成为目前思政课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三步走”的原则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教育教学,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需要“灌输”的。所以,“思政课”教育的理论性很强。在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势必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而增强其实践性环节,即让学生在学理论时,能学会分析现实社会、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是其关键,即能使“思政课”不仅“入耳”,更要“入脑”、“入心”。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主要是以“一支粉笔加…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亲和力问题一直是学界热议话题,也是完成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回避的话题。思想政治课亲和力提升主体在于思政课教师,其亲和力素养培育与增强是最核心的部分。本文通过对亲和力概念进行界定,总结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构成要素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素养培育的重要性。首先,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其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纠正学生学科认识偏差的必要前提;再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最后,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同时,文章提出通过增强人格感染力、语言影响力、理论说服力及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进而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走心”的有效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应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沉浸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措施,从通过情境激发沉浸、依托活动促进沉浸、借助语言助推沉浸、利用情感引领沉浸等方面,探讨了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要求按照思政课特点,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对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枯燥呆板。因此,如何把课讲“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了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政治理论课在大中专学校师生中普遍存在着:“上不上,学不学”都无所谓等等。于是学生对政治课厌学的有之,弃学的也有之,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讲好政治课。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想使学生乐意学习政治课,教师必须首先讲好政治课。只有讲好政治课,学生才不会厌学、弃学这门课。为了使学生不厌学、不弃学政治理论课,笔者把创新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趣”、“活”、“乐”、“会”、“并”五字的上好政治理论课的经验,形…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贯彻教育部和天津市文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政治课教学的指示,不断提高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主要抓了五个问题:(一)坚持理论教育阵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文革”后,在工科院校教马列主义理论课,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这门课不重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在学生中不少人对政治课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为了提高同学对政治课的认识,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同学进行调查研  相似文献   

18.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无论对青少年成长与未来的发展 ,还是当前的素质教育都是非常重大的。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教学目的 ,从现象上看是学生不愿学 ,一份北京的调查材料显示 ,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中 ,政治课连续多年排在第一位。近几年中 ,教学内容已几经修改 ,丰富了 ,生动了 ,易懂了 ,但还是学生“最腻烦的课”。目前的思想政治课 ,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脱离 ,与相关学科、相关知识理论不能密切关联的矛盾故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但主要矛盾依然是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相似文献   

19.
国家领导人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高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深厚的滋养和动力。受《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思想启迪,提炼出以"学、问、思、辨、行""五字"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称高中思政课)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探索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效和质量,使思政课紧贴地气,充满活力,突出实效。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势”“道”“术”,切实做到“审势”“明道”“优术”有机统一,既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历史大势与现实境遇,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政治课讲道理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创新教学样式,争当思政“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