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一座山     
幼时的我总是被父亲抱起,放在他的肩头,小小的我可以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童年的我总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父亲宽阔的背为我挡住了烈日,挡住了风雨。少年的我由父亲牵引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现在的我,无法坐在父亲的肩头,也不再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甚至很少牵起父亲的手,但我看见了父亲的白发,看见了岁月在父亲身上留下的痕迹。于是我猛然间醒悟:父  相似文献   

2.
阅读父亲     
张文烜 《新读写》2012,(11):13-14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可不可以无所忌惮;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能不能够毫无保留;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就是父亲变小了,儿子变大了;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就是儿子在说了,父亲在听了; 为父亲的文集作序,就是要让父亲知道,做儿子的我正在阅读着您!  相似文献   

3.
父亲     
一、父亲说自己老了父亲才四十出头,可是,“银丝”却悄悄爬到了父亲的头上。父亲的额头上挤满了小“沟”,脸上挤满了皱纹。每天清早,父亲都会伴着他的影子上坡去。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看着父亲那不健壮的步伐,看着父亲那微弓的身子  相似文献   

4.
叶子烟     
黄家双 《家长》2016,(4):50
沉重的生活负担让父亲"不敢"抽好烟,是叶子烟在父亲最烦闷的时候,给了他慰藉,但也夺走了他的健康。我没出生时,父亲抽"春燕",我出生后,父亲抽"白鹤"。我上了小学,父亲开始种上了叶子烟。父亲把烟叶摘下来,用草绳串着,挂满屋檐,挂出一帘金黄金黄的风景。烟叶干了,父亲取下来用草绳捆好,塞进枕头下的谷草里,随抽随取。枕头高高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电影中父子(女)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亲”在“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有着特殊的内涵,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亲形象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关于家庭、国家、社会和文化想象的重要能指符号。在不同时期的电影中,父亲形象呈现出不同姿态。中国早期电影展示了父亲威严的悲剧性失落;第四代电影塑造了革命的父亲,并在文革后重建了父亲形象;第五代影片经历了消极病态的封建父亲向人性化父亲转化的过程;第六代影片反映了当下父亲形象的多样化;港台电影提出了父亲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前的策略……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回顾,探讨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电影中父子(女)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泪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题记似乎父亲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流过眼泪,也许,他想在女儿面前永远保持坚强的高大形象,也许就因为他是父亲。记得小时候,我是那么不听话,当父亲的巴  相似文献   

7.
免接听     
儿子给父亲买了一部手机,这样,可以随时联系。那天儿子回家探亲,父亲摘下老花镜,对儿子说,老了,不中用了。你买的手机那么多功能,太复杂,学不会了。儿子拿起手机,再次手把手地教父亲,别的也不用学了,你只要学会接听电话就可以了。说着,儿子掏出自己的手机,准备当场试一下。这才发现,父亲的手机号码,他竟然给忘了。他羞愧地看一眼父亲,父亲还在埋头揉着眼睛。趁父亲没留意,他就用父亲的手机,快速地拨打了自己的手机,这样,自己的手机里就有了父亲的号码。随后,他  相似文献   

8.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我是父亲最小的闺女,父亲四十二岁上才生的我。我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年近五十了。所以,记忆里的父亲是黑瘦而满脸褶子的。因为历史的原因,父亲告别讲台拿起了扁担和锄头。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父亲经受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做过农民,当过泥瓦工,帮生产队养过猪,给公社食堂管过账……无论父亲到哪里,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让我倍感压力。因此,我在心里对父亲产生了不满和抵触的情绪,觉得父亲太冷酷了。有一次,父亲正在院子里磨米粉。那时候,乡下没有加工粮食的机器,所以磨米粉什么的都得用石磨。父亲磨到一半,村里来人说有急事需要父亲帮忙。父亲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来人走了,同时嘱咐我把剩下的糯米给磨好。  相似文献   

10.
吴薇 《孩子天地》2016,(9):244-245
父亲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父亲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本文首先为父亲角色下了一个定义,然后介绍了父亲角色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投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推动我国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边是身患绝症的父亲,一边是与父亲缺乏沟通的女儿,日记建立起了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与女儿的交流,原本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父亲,变得勇敢乐观了起来。父亲去世后,女儿张小木将父亲长达两年的心灵沟通日记集结成册,命名为《父亲生命的最后倾诉》。  相似文献   

12.
"父亲"在鲁迅的小说里是一个隐蔽的意象。父亲的缺席主要以"父亲死了"和"父亲病了"两种书写形态存在,这与鲁迅情感心理中的父亲情结有着极大的关系。"父亲缺席"现象背后暗含着鲁迅复杂的文化心理:既要走出父权文化的包围,却又不可无父,乃至要寻找理想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 我是父亲最小的闺女,父亲四十二岁上才生的我。我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年近五十了。所以,记忆里的父亲是黑瘦而满脸褶子的。因为历史的原因,父亲告别讲台拿起了扁担和锄头。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父亲经受了人世间的种种磨难,做过农民,当过泥瓦工,  相似文献   

14.
1.父亲这一生父亲走了。我身后的那座山坍塌了,一夜之间仿佛降落在茫无涯际的荒原。两年前,父亲中风。那天中午,吃过午饭,父亲跟往常一样,  相似文献   

15.
"是男人,就没有泪!"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将这句话教给了我还有我的兄弟姐妹。然而,我深深知道,"父亲有泪,父亲难落泪"。父亲的教诲一直伴随着我成长。然而,我终没有记住父亲的那几句话,我不像父亲,我爱掉泪。然而我比父亲快乐。我的所有  相似文献   

16.
邹君 《家长》2016,(4):51-52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这一哭一笑间,浓缩了世间那道不尽的父子、父女深情吧。父亲的生日到了,怎么表达一下对父亲的浓浓爱恋呢?一如既往,送点东西吧。送父亲点什么好呢?我在超市里徘徊。鞋子,换季的时候刚刚买过;衣服,网购的纯棉运动服该是快  相似文献   

17.
军歌再起     
父亲出生时,正逢共和国诞生。由于家穷,父亲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了。后来他就参军了。父亲参加过珍宝岛战役,最大的战绩是一个人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两辆T—62坦克。那枚嘉奖父亲的勋章,至今还挂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小心地擦洗一次。小时候,我常跑到父亲的书房里,缠着他给我讲战争故事,那些炮火纷飞的记忆,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萦绕。  相似文献   

18.
金昊 《高中生》2012,(16):49
他的降生,令父亲很失望。家里已经有了6个儿子,一心盼个女儿的父亲,最终未能如愿。父亲是个读书人,尊崇孔孟之道,崇尚"仁义礼智信"。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长到17岁。那一年,他瞒着父亲,报名参了军。等父亲得到消息时,他已经登上远赴部队的列车。在他的人生中,违背父亲意愿的"不孝之举",仅此一回。  相似文献   

19.
远方的父亲     
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说来使人难以置信,在我的一生中,和父亲在一起,叫爸爸的机会实在太少太少了,我与父亲在一起最长一段时间仅仅是两个月。父亲一直在南京工作,父亲因病提早退休时,我却又分配到了外地工作。虽说父亲每年可享受探亲假,但因家庭经济拮据,父亲还常常放弃探亲假,挣钱使我们四个兄妹读书,母亲没有工作,只有在父亲退休时才去了一次南京接父亲。  相似文献   

20.
雪中的父亲     
亲戚们都说,我继承父亲最完美的基因就是父亲那暴躁的脾气。不知从何时起,我敢顶撞父亲、与父亲争吵了。虽然每次都是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每次争吵我却都要胜过父亲不行,每次争吵的结果都是父亲无声地走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