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豆瓣上有L&H的粉丝团,他们叫"李雷都这么牛X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小组。这是一个带有身份自动识别系统的小组,组员都自称是和谐好少年,因为如果挖到LiLei&HanMeimei的好东西,他们都会贴到这里来共同分享。"我看的有点热泪盈眶,好象什么东西丢了很久,忘了  相似文献   

2.
张家英  易五舟 《兰台世界》2020,(5):86-88,91
在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随着高等教育一起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人事档案工作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历史转变进程:从封闭保守到扩大开放;从分散保管到集约管理;从信息边缘到精品打造;从单一功能到多元拓展;从严格保密到开放服务;从保管员到通才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从南方冰冻灾害,到拉萨“3&#183;14”暴力事件;到“5&#183;12”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这些影响面广、受众关注的重大事件中,网络媒体创新报道,发挥了巨大的能量,成为我们救灾抢险、战胜困难、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途径。毫无疑问,重大事件成为助推中国网络媒体主流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陆昇 《新闻前哨》2024,(3):72-75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为宋韵文化“两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宋韵文化为数字化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宋韵文化数字化依循着从平面到立体,建构宋韵文化的应用场景;从静态到动态,创新宋韵文化的表达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探索宋韵文化的关联形态;从有限到无限,开辟宋韵文化的传播路径的实践进路演进。但同时也存在着整合力不够、同质化突出、创意感不强、传播链狭窄等问题,需要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活化深化转化率;打造主题IP,推进在线在场一体化;升级呈现方式,实现从走近到走进的转变;构筑传播矩阵,促进线下线上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8,(4):34-34
到了澳大利亚才知道有袋子的鼠肉也很有味道;到了德国才知道死板还有一套一套;到了西班牙才知道被牛拱到天上还能哈哈大笑;到了奥地利才知道连乞丐都可以弹个小调;到了荷兰才知道男人和男人当街拥吻也能那么火爆;到了瑞士才知道开个银行账户没有10万瑞士法郎会被人嘲笑: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可以不打草稿;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8,(6):37-37
到了澳大利亚才知道有袋子的鼠肉也很有味道; 到了德国才知道死板还有一套一套; 到了西班牙才知道被牛拱到天上还能哈哈大笑; 到了奥地利才知道连乞丐都可以弹个小调; 到了荷兰才知道男人和男人当街拥吻也能那么火爆; 到了瑞士才知道开个银行账户没有10万瑞士法郎会被人嘲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主题出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六大转变及趋势,即:从由政府主导(被动)到出版单位积极筹谋(主动);从只注重社会效益到“双效统一”;从主题单一到多层次多品类作品涌现;读者从政府、企事业工作人员为主到全员覆盖;销售从团购为主到完全进入市场渠道,甚至开始争夺数字阅读阵地;不仅能够“走出去”做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也能多方引进来.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工程》2009,(3):75-75
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倾情讲述人生、职场奋斗史: 从常州老家的堂屋,到北京邮电大学的校门,我走过了懵懂而执着的童年和少年;从北京到日本,从日本到美国,我经历了不断尝试、自我拼搏的青年时代:在微软的十年,我从最基层的程序员走到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子;在即将离开微软的那些日子,我又独自经历了抉择前难熬的分分秒秒;  相似文献   

9.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0.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奔波在豫西山区一带,跑遍了豫西的山山水水.笔者到过卢氏的铁锁关、玉皇尖;栾川的龙峪湾、老君山;灵宝的小秦岭、寺河山;嵩县的五马寺、白河源;参加过山林救火、抗洪抢险……豫西的山山水水养育了笔者,豫西人民的精神风貌感染着笔者.在采访中,笔者结识了许多朋友,从县委书记到山村老妪,从企业明星到养殖能手,从采掘工人到林业模范,从瓜农果匠到绣女货郎,笔者都和他们"混"得很熟,并从群众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1.
李明杰  周亚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1):111-115,126
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从最初的不署名,到书名兼署作者信息,再到后来单独的卷端署名;从单一的著述方式的题署,到多种著述方式的分列题署,再到后来的各种著述方式的组合题署;从单一的作者姓名的题署,到姓名与朝代、籍贯、官职、字号、著述方式等其他项目的连署,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历经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详细的规范化发展过程,这也是古人著作权意识不断觉醒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在原闸北区委党政联合档案室的基础上,闸北区档案馆诞生了。五十年的沧桑变迁,闸北区档案馆从最初面积仅几十平方米发展到今日2000多平方米;从最初简单的铁皮箱发展到今日现代化的密集架、温湿度调控、安防监控等;从最初的单一接收保管党政群历史档案发展到今日各门类各种载体档案;从管理手段简单的小型档案馆发展到集现代化保管、开发利用服务、公共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档案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15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报纸、广播、电视有了长足发展。据最新统计,从1978年到1993年,全国报纸从186种增加到2039种;期刊从930种增加到7596种;广播电台从99家增加到983家;电视台从38座增加到638座;出版社由105家增加到543家;音像出版社已发展到204家。还有新近发展起来的有线电视,更是来势凶猛。这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对新闻事业进行宏观管理,使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的新闻学期刊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我们说新闻是社会舆论的导向,新闻期刊是导向的导向。因此,坚持方向正确、思路清楚、作用积极、导向平稳是我们的新闻期刊坚定不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时空被无限缩小,而社会交往、社会群体、社会情境、社会认同等社会心理空间则被无限放大,从而开启了人本传播模式.其主要表现在:其一,主体上,从媒体到群体;其二,内容上,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其三,渠道上,从新媒介到“心”媒介;其四,营销上,从认知到认同.这些转型实质上是从入眼、入脑、入心等多层面进行互动,以促进人的社会聚合.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1,(11):118
十年内外十年前的卢慧是一个胆小、心浮气燥,又大大咧咧的女生,客户见面时从来不敢说话;十年间,卢慧的职位从经理,到总监,再到总经理,带队谈客户,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同时也完成了从恋爱,到结婚,到生子的完美转变。天晴传媒的氛围是大而包容,  相似文献   

16.
陈邦武 《编辑之友》2016,(12):43-46
社会化媒体开创了群体传播时代,可以从信息空间、关系空间、情感空间等进行多维聚合,从而促进传播模式创新,即从名气到人气的转型.其主要表现是:其一,在主体上,从受众到合众;其二,在内容上,从信息到全息;其三,在方式上,从硬广到软广;其四,在效果上,从认知到认同.借助于人气进行传播,媒体组织不但可以实现全民传播,而且可以实现全民红利.  相似文献   

17.
俞洁 《新闻传播》2010,(9):45-46
本文以影像作品《时间&#183;记忆》为蓝本,通过:有关时间、记忆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确立影像作品的文本内涵起点;从内涵到表达,创造“象征”的过程;完成从“动机”到“超越”。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记忆挽救了时间”这一理念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元数据标准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时代 ,元数据有以下特征 :功能上 ,描述从单一到综合 ;结构上 ,从整体式到模块化 ,从万变不离其宗的大而全到千变万化的随机组合 ;形式上 ,从繁到简 ,并可以自由伸缩 ;覆盖面 ,从包罗万象到面向特定学科、专业、文献类型 ;表现方式 ,从数字型字段代码到文字型含语义的元素标签 ,并逐渐实现XML化 ;生成方式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2。  相似文献   

19.
《记者摇篮》2008,(1):F0002
在2008年到来的时刻,铁岭电视台迎来建台20周年的喜庆的日子。 20年前的金秋时节,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走进铁岭300万人民的生活,铁岭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电视节目。弹指一挥间,铁岭电视台从简陋的办公环境到现代的广电大厦;从笨拙的摄录设备到实现采、编、播一体化;从几万元的创收到千万元广告收入;由每天几个小时的节目到几个频道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20.
从费斯克看通俗文化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费斯克的理论为切入点 ,梳理了通俗文化研究的学术史 ,总结出通俗文化研究中的几个明显转向———从大众文化到通俗文化 ;从使用 -满足研究到受众研究 ;从文本解读到传播语境解读 ;从“肯定文化”到“微观政治的进步文化” ;从阿尔图塞到葛兰西。论文最后还批判了费斯克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