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城务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推进教育和谐公平,调查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试图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与对策。主要策略有:建立档案,重视家访,家校联系,尊重学生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展活动,激励教育,积极引导,讲究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相应增多。这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教育好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政策的优化,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就近的学校就读,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工作重点。本文从学生的心理、学习和需求三个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在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方面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推动班主任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老师提出的是部分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中班主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认为班主任可以有所作为,因为,这不全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相关信息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之所以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工作忙是一个原因,还因为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父母和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随着与上海本地学生交往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等远不如本地学生,内心产生自卑.  相似文献   

5.
李老师提出的是部分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中班主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认为班主任可以有所作为,因为,这不全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相关信息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之所以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工作忙是一个原因,还因为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父母和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  相似文献   

6.
在珠三角地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在城市扎根,其子女进入新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但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普遍存在着接受城市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城市教育中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及影响因素,对广州市民办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学次数比较频繁,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显著相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教师的喜恶明显影响其学习态度,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际关系较好且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在上海城市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做好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上海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班级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子女知识水平差距大;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与管理难度大;生活条件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给义务教育带来了挑战,教师应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加强引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机制,让每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陈建红 《考试周刊》2012,(57):171-172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加剧上升,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扶持和帮助,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进城务工子女不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如何矫正进城务工子女不良心理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张丽琴 《甘肃教育》2014,(24):20-20
正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大批学龄儿童也随父母转入城市学校就读,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加入,使城市学校教育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勤劳、朴实、善良,但受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进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劳动工作者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因此进城务工人员的数目也得到了大量的增加。这样一来,不仅急剧降低了农村人口的数量,同时也使得外来人员的子女在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增多。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及相应对策进行探析,首先列举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主要方式,然后对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进入城市上学读书.他们往往比其他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入手,探索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其留在家乡的子女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加大。辅导员该如何将更多的关爱倾注到这些“孤雁”身上,使他们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快乐地成长?办法一个别谈心,尊重关爱,给孩子一片真诚。六(4)中队的小杨一直是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的缘起与简况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近年来其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校就读的比例明显增加.城市为这些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和人文资源,市民文明的生活方式、习惯和相关素养,也成为滋养随迁子女成长的重要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相当部分没有固定职业.为了维持生计,他们整天在外奔波,家庭经济收入偏低,使得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培养还处在“温饱”阶段.  相似文献   

14.
使用改编的问卷对桂林市3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当地学生共校初中数感发展调查后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1)自然的共校共生环境下初中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当地学生数感总分无显著差异,“能比较数的相对大小”维度上城市当地学生优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数的密集性理解教学;(2)共校共生环境下的两年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当地学生的差异分析显示,城市当地学生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数感发展,应使用合适的共生教学策略促进城市当地学生数感的良好发展;(3)共校共生环境下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之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当地学生的差异存在于不同维度,应指引专业的共生环境搭建,以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当地学生数感水平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与此同时产生了两类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两类群体身上逐渐显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当代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比如性格内向孤僻、缺乏责任感、厌学逃学等。本文从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产生的心理问题入手,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便帮助他们健全人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学校里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我的专业是语文,可以说是语文班主任。都说语文老师文采好,说话可以做到口吐莲花、才华横溢、知识面宽,可这些都是从专业角度来评价的。作为一名语文班主任老师只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近三年,我认教的班级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班的学生,由于我校是太原市教育局定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学生中70%均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一半。他们大都是(16~18岁)"90后"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处事态度懵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 一、利用心理资源 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协同心理教师,共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倾诉渠道;学校大队部可以定期召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专题会议,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生群体,对其子女的教育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文章通过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指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初中阶段的数学焦虑受数学学科特点、学生个体自身特点、教师的行为教法、班级的环境气氛和家庭背景的影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帮助学生分析数学焦虑的实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数学自我效能感;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准确实施教育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