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集》里最有代表性的两首脍灸人口的佳作。这两首词均由景入情 ,展现了毛泽东同志早年博大的革命情怀与革命斗志。《沁园春·长沙》渲染了一幅万类霜天竞争自由的湘江秋景图。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所绘之景 ,都是那么的恬适与美好 ;《沁园春·雪》泼墨而成一幅气势盛大的北国冰雪画。“千里万里之冰封雪飘”的广袤 ,“长城大河之莽莽滔滔”的庄严 ,“山原之银蛇蜡象”的壮美 ,其景象之大气乃诗家之所仰。两首词描绘的意象均是春兰秋菊 ,各放其采。回忆风华少年时的峥嵘岁…  相似文献   

2.
中学课本中一共选录了毛泽东同志的四首代表词作:初中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和《沁园春·雪》;高中有《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这四首词不仅高瞻远瞩,气势磅礴,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而且在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极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许多篇章脍炙人口。如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沁园春·雪》等。纵观毛泽东的三十九首古体诗词,不仅有众多佳作名篇,更有许多诗句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名言警句”,广为传颂。在此,笔者摘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方面获得发展。体现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积累和文本的阅读鉴赏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体现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能力、领悟创新能力为突…  相似文献   

5.
《沁园春·雪》中有这么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学生当堂质疑:为什么冰封只有千里,而雪飘却有万里?这个问题问得好,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语言现象呢?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中用到“干”和“万”的地方不下三十处,这使他的诗词意境更加开阔。例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7.
美国G·W·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一书中指出:“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都以同一种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的资料。”这说明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也不会相同。文学鉴赏当不例外。对作品的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鉴赏的过程是受到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去年开展的毛泽东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我便和同学们一起重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特别鉴赏了词中状山的佳句:山舞银蛇,原驰蜡像———诗人将大雪中秦晋高原上曲折绵长的山势造成的视错觉比作银蛇在跳舞,白象在奔跑。可谓想象奇特,气势非凡。毛泽东诗词中还有哪些写山的名句呢?其艺术魅力在哪里呢?于是我们将课内外沟通,拓宽鉴赏领域,进入到毛泽东诗词光彩照人的艺术世界。出生于山区、从小就熟悉山、喜爱山的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与…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1945年在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有十多种报刊发表了唱和之作。当时《新民报》晚刊编者附注,说“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说,蒋介石曾就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问他的“文胆”陈布雷,陈布雷回答说“:气度非凡,气吞山河,可称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但如何使初中的孩子们真正体会该词的壮阔意境和“不可及”的大气魄呢?下面,笔者换一种解读思路,通过“三比”来理解和把握该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宏大气概。一比见豪气。初中课文中有一篇写雪名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该文与毛泽东的这…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特征之一 ,即体验性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体验”及同义语“感受”、“感悟”等词语的理解、品味 ,我在教学中结合自己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的实践 ,总结出体验性阅读教学四法 :一、在自主朗读中体验现代教学论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将“乐学”作为激发求知欲的最高境界 ,在自主朗读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阅读环境。例如在讲《沁园春·雪》一文时 ,展开朗读竞赛 ,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 ,思维异常活跃 ,他们读得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其词中…  相似文献   

11.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与《沁园春·雪》并称"毛诗双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思路:在对文本进行多层次解读的基础上,以语文教学"语用观"为指导,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将两首词做比较阅读,将听、说、读、写的训练糅合其中,推动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高效体悟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的同时,站在历史的高度,完整地认识一个伟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试验课本也加大了文学鉴赏力度 ,高二年级全部选录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教学中如何使《大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采用了“入境·入情·入理”的三层次教学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入境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情与境相结合的典范 ,作品的主题通过特定的情景来表现 ,因境生情 ,情境交融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鉴赏这样的文学作品首先要“登山”、“观海” ,就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一直被专家学者认为、解释为设问句,本文却认为是一种(?)”的修辞方法,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欣赏是初三语文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册课文《沁园春·雪》是诗歌欣赏单元中的一篇重点篇目 ,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 教材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 1936年 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 ,毛泽东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 ,心潮起伏 ,过后写了这首词…  相似文献   

15.
“美读”是鉴赏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美读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的鉴赏积极性 ,提高鉴赏能力。1 置换法 ,品味语言美。通过对作品词语、句子或人物语言进行置换的方法 ,来比较鉴别作品的语言美。例如 ,在鉴赏《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看”字所领七句时 ,先以“染”字为例 ,引导学生将其换成“艳”字后 ,加以比较 ,品味其所以美 ;再让学生照样子试着把“争”、“击”、“翔”、“竞”换成“漂”、“飞”、“游”、“展”后 ,逐一品尝。用“艳”字只是作一般的静态描写 ;而用“染”字则是以动写静 ,显得生动形象。用“艳”字…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怅寥廓”的“怅”字究应作何解释,比较有影响的是臧克家同志。他说:“对着眼前这些生机活泼的自然景物,谁能不感到宇宙  相似文献   

17.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一个句子是:______。2.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词句。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正充满感情满怀自信地范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诵读:“老师, ‘橘子洲头’的顿似乎应该在‘洲’,而不  相似文献   

19.
又见吴祖光     
周恩来当年赞誉的“有神童之称的剧作家”在国统区冒风险首发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因沸沸扬扬的“国贸案”而无奈地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思想和艺术的感染力都很强。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色彩,使读者激动。例如:《沁园春·雪》强烈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诗歌中强烈的思想感情,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的。因此,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欣赏作品中的形象,获得对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从而领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如阅读《沁园春·雪》,要能感受到北国雪景的壮丽,从而认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