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本好书是作者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师生共话"读书乐")一、回顾"吝啬鬼"1.看课文中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图片,思考:这是一个的严监生。2(.出示精彩文段)回顾课文是如何写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凸显他的吝啬鬼形象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观摩了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先后有三位教师展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他们在教学中都把重点指向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引导学生理解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三位教师只在介绍《儒林外史》时,提到这是一部讽刺小  相似文献   

3.
吝啬鬼之成为吝啬鬼,往往是由于颠倒了人与轴的关亲,他们不是重人轻物,物为人用,而是重物轻人,人为物役。本以此为视角,比较分析了葛期台扣严监生两个艺术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章着重通过两个形象在金钱问题上对待自己、家庭和他人的不同态度、动机和结果的剖析.揭示了两人主要性格特征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严监生并非吝啬鬼的结论,并进一步揭示了两人主要性格特征不同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吝啬鬼之成为吝啬鬼,往往是由于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他们不是重人轻物,物为人用,而是重物轻人,人为物役。本文以此为视角,比较分析了葛朗台和严监生两个艺术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文章着重通过两个形象在金钱问题上对待自己、家庭和他人的不同态度、动机和结果的剖析,揭示了两人主要性格特征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严监生并非吝啬鬼的结论,并进一步揭示了两人主要性格特征不同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是吝啬鬼的著名典型。在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观照下,区别严监生与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个性特征、行为表现、精神实质等方面的不同,认为严监生并不属于吝啬鬼类型中的一个,而是具有吝啬和慷慨两面特征的“另一个”,他既吝啬又慷慨的表现取决于中国科举文化和封建伦理压制下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6.
吴素珍 《文教资料》2012,(17):20-21
严监生与泼留希金这两个吝啬鬼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同为吝啬鬼,但是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大不同。要知道,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吝啬鬼,都是受一定社会和个人因素影响。本篇论文探讨中俄吝啬鬼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他们吝啬形象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季娅 《文学教育(上)》2009,(15):158-158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其主要依据是吴敬梓对严监生“寿终正寝”的那段细节描写: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既不挂念亲人.也不留恋生命,却为多点出的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乍看这段文字,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可是,如果你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已成定论的评判和文本的实际内容有很大的出入,严监生很难说是一个贪婪的吝啬鬼,他在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也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中国著名作家吴敬梓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都是各国评论家争议不断的角色,他们大多被冠以"吝啬鬼"称号。文章拟从夏洛克与严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入手,重新分析夏洛克、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挖掘他们不为人所知的"真善美"形象,试图为文学史上的这"吝啬"二人翻案。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中国著名作家吴敬梓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都是各国评论家争议不断的角色,他们大多被冠以"吝啬鬼"称号。文章拟从夏洛克与严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入手,重新分析夏洛克、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挖掘他们不为人所知的"真善美"形象,试图为文学史上的这"吝啬"二人翻案。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皆不知其意,有奖竞猜似的久猜不中,最后赵氏一语中的———为的是灯盏里的两根灯草,恐费了油。这一细节历来被批评家及语文教师引以为表现“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的经典证据,并且成为一个笑料广泛流传。笔者仔  相似文献   

11.
葛朗台与严监生这两个吝啬鬼形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他们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两者之间的同异是由各自的传统文化及文学渊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  相似文献   

13.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1.为严贡生与王小二猪案、与黄梦统借约案,严监生花费:(严监生)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二王):“(你严监生)把猪还与王家,再折些须银子给他养那打坏了的腿。”“你(严监生)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  相似文献   

14.
理解严监生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被告知: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严监生本名严大育,字致和,家有10多万银子。严监生的夫人王氏没有生育.又纳了一个妾赵氏。赵氏生有一子。他们夫妻413在家里度日,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  相似文献   

15.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着墨不多但形象十分突出的人物形象。以往大多数评论把他定位为贪婪成性、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守财奴而大加鞭笞,其实严监生思想性格中既有吝惜钱财的一面,同时又有充满十足人情味的一面,他的吝惜钱财有值得同情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他的人情味儿中又夹杂着对钱财的吝惜,而这两方面又时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严监生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作者创设这一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将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与严监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有相似的行为表象,精神实质却迥然不同: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惟利是图的本性,而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因而得出严监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吝啬鬼的结论。然后,本文对严监生吝啬表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文本的客观内容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愿望角度证明论文论点。  相似文献   

17.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文中的“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那伸着的两根手指,就是他的标志.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为“严监生”这一文学形象增添了无穷魅力.有幸又一次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的课堂,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进了古白话文,品味着“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感受着讽刺小说的辛辣.走出课堂,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的语文味令我感叹不已:这才是语文课,这才是语文教学,这才是语文教育. 一、这是依据文本特点渗透阅读方法的课堂 张龙老师的课是大气的,他总是能从宏观着眼,自微处着手,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独有之处,却又渗透着阅读文本的共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阎会才 《语文知识》2001,(10):10-11
外国文学史上有三大吝啬鬼形象,这就是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提到这三大吝啬鬼,人们还往往说到中国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说他也是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且和外国文学史上的三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插图选粹《儒林外史》画出了封建知识分子的形形色色,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严监生积下了十多万银子的家财。临死那天从被单中伸出手来,竖起两个指头,众人不解其意。妻子走到油灯前,把燃着的两根灯草挑断一根。严监生登时放下手来,断了气。小说借这一情节刻画了一个吝啬鬼渺小的灵魂,画家惟妙惟肖的描绘提升了文字的感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长廊中,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堪称吝啬鬼的典型。四大吝啬鬼在行为表现、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